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關于宋代(主要是北宋時期)國子監與太學的區別

  簡單講,慶歷四年前,太學隸屬于國子監。慶歷新政期間,太學獨立出來,此后到熙寧變法前,太學和國子監招生規模趨于接近,比如太學三百、國子監四百這樣。而從王安石變法開始,太學規模得到大發展,兩千三千地招生,國子監仍舊兩百左右。

  所以,在北宋,國子監與太學的關系,其實體現了這個時代從魏晉隋唐的門閥貴族社會向市民社會發展的趨勢,這種趨勢當然會表現在教育與培養文人群體方面。

  直至北宋滅亡前,國子監和太學的稱呼,都是不違背歷史的。特別是太學,名人不要太多,比如汴京之圍中冒出來的太學生陳東,再比如大家熟悉的秦檜就曾任太學學正(相當于教學督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