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和袁教授剛剛商量完關于美國摩根財團的事項,再次聽到了一個消息:
1月17日,溫斯頓·丘吉爾今天做了一次演講,對象是美國羅斯福總統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首相告訴他的美國來賓:“我們在1941年不需要來自海那邊的大軍。我們的確需要的是武器、艦只和飛機。我們能支付起的就會支付,但我們需要的遠比我們能支付的多……”
丘吉爾的演講很強大,很無恥。李廣喜歡,袁教授也同意。這個丘吉爾,不愧是得到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家伙,無恥的話被他說的悲壯萬分。說白了,丘吉爾其實是沒有錢還要美國的物資。不管怎么說,丘吉爾在向美國討要物資和美元方面和海抗軍的立場是一致的。袁教授是想搭順風車的。
這些具體事務討論完備,袁總理談了他在中東找地盤的一些事情,并且給李廣提出了一個新的題目。
海唐國建都何處?那里又算是海唐國的本土呢?
李廣只是一個現代教育的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青年人,這種題目他根本就沒有想過,甚至連做夢都沒有夢到過。在他的人生規劃中,抗戰勝利后帶著老婆(們?)在石像島或者天堂島(原來的法屬大溪地島)搞搞旅游開發,利用瑙魯島的鳥糞生意賺點錢,然后舒舒服服的過日子,就已經是最高理想了。
在李廣看來,如果能做到這一步,比起后世的億萬富翁都要爽,這已經不能算是胸無大志了吧?
在袁曄教授提出建都何處,本土何處時,李廣有些發蒙。
看到了袁然的笑容,李廣對于袁然這種狐貍一般的狡黠笑容很熟悉---絕對是袁然有了想法,這個問題袁然肯定參與了。
袁教授不是無的放矢,他帶來了一堆資料和一篇策論。
李廣一目十行,迅速瀏覽了一遍。
馬達加斯加。
袁教授的所有論點指向了一個目標--馬達加斯加島。
表面上的原因有三條。
第一,馬達加斯加有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自然條件也極好,比起日本的本土還要大。無論是從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面考慮,這里都有建設一個強國的基礎。
對于這一條,李廣對袁教授的野心感到無語,非洲,亞洲,大洋洲都大,怎么不考慮?袁教授在第二條中解釋了為何選定馬達加斯加。
第二條,馬達加斯加現在是維希法國的殖民地。維希法國,就是希特勒德國統治下的偽軍政權,和英國在理論上算是敵對力量。這中間就有極大的可操作性。袁教授對于國際上的反應,會不會有美國或者英國從中作梗做了保證,他提出只要海抗軍軍方全力協助,他可以見招拆招。有著完全的應對手段。
第三條,維希法國在馬達加斯加的兵力極其薄弱,總人數不超過三千人。對于海抗軍來說,拿下來應該問題不大。
至于細則,甚至是袁教授的建國計劃。哪個年輕人沒有野心,但是李廣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小小的技術員了,他麾下有著近萬軍力,數萬百姓,他莽撞不起。
李廣只是匆匆瀏覽了一下袁教授計劃的細節。提出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軍心,民心,經濟。
建立海抗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抗日,如果偏移了目標李廣很擔心軍隊方面出現失控。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雖然在某種意義上,海抗軍就是李廣的私軍,但是一支目標迷茫的軍隊戰斗力下降是必然的,甚至出現分化也是肯定的。
當初海抗軍為英國人打工,李廣也是花費了許多口舌說服了手下的軍官,大家都明白了海抗軍的經濟窘境,也才同意為英國人打工。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官兵對此心存顧慮。太平洋號戰列艦幾乎報廢,三艘戰艦戰沉。在海抗軍中引起的議論其實也不少。
幸虧這次戰斗是發生在和日軍之間,如果真的是和德軍或者意大利軍甚至法軍之間因為護航英國商船而戰沉戰損,軍中絕對是要出現反對的聲音的。
軍令如山,可不表示將領可以胡搞的。
袁教授道:“陸軍方面,你感覺軍心如何?”
李廣稍有疑惑,此時才發現有些不對。鮑鋼的第一野戰營對于參戰非洲根本就沒有抵觸,甚至極為踴躍。李廣還以為是他的那套滅國搶劫理論生效。
現在看來,袁教授從中做了不少工作。
李廣和袁曄教授接觸越多,就越是深深的感覺,這位準岳父的水平遠遠不是自己所能比擬的。
充其量,李廣就是一個領軍打仗的,或許憑借他領先數十年的知識賺點小錢。但是根本不具備在國家層面上的策劃能力。
可是袁教授不同,他的閱歷出身決定了他看問題的高度--國家層面。
對于凝固軍心的手段,李廣還停留在增強戰士的民族自豪感,英雄榮譽感。
而袁教授明顯理解的更為深刻,手段更加高超。他已經跳出了他那位族叔袁世凱練兵的巢舊,不再是一手拿鞭子一手拿銀元了。
戰士思想教育的材料是由袁教授組織編寫的,袁教授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何而戰?
如果是在國內,華軍恐怕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保家衛國”。
而袁教授在文章中,論述并指出,參加這場戰爭的目的--為了自己能活下去,為了家人能活下去,為了國家能生存下去,為了中華民族能夠生存,為中華民族拓展生存空間。然后再歸于自身的幸福,家人的幸福,子孫萬代的幸福。
這是一個強大的邏輯,赤裸裸的侵略邏輯,說白了和日本人的侵略邏輯是一樣的,和德國人的侵略邏輯也是一樣的。
這個問題的解答和推導過程中有無數的疑問,李廣固然能夠看出其中的問題所在,但是戰士們卻對此深以為然。
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在于--證據。海抗軍自從打贏了對智利的一戰,烏拉圭那里的形勢立刻好轉,海抗軍的戰士們不少家人現在已經在烏拉圭安穩的開始了生活,雖然還不富裕,但是希望已經有了。
袁教授的邏輯在戰士們的心中已經簡化,那就是打贏了戰爭,家人就能幸福的生活,子孫后代就有希望。至于去打誰,以上級命令為準。
袁教授在教材中,竟然引用了李廣的話:“大東亞共榮圈?不,我不反對,但是主導的必須是中國。”就這么一句話,被袁教授發揮了好大一篇,竟然成了他為何而戰的依據之一。
李廣到了這個時候,才明白袁教授這次前來談的所有事項,其實都是為了這個“馬達加斯加”做鋪墊。
敦刻爾克的宣傳和阿拉伯海戰都是為了輿論做鋪墊。商業的發展狀況其實就是為了經濟做注腳。而烏拉圭方面的摩根財團交易則是外交的切入點。看似正常的工作匯報,其實全是為了馬達加斯加這個話題。
袁教授高明,袁教授威武。軍心民心經濟外交,袁教授已經思考的相當透徹。
袁曄教授還著重的介紹了一點,這是他最為看重的。整個東南亞的華人足足有五百萬往上,而這些人相對于國內的民眾要富裕的多。如果海抗軍能打下一塊地盤,這些人會毫不猶豫的把資產轉移到這塊地盤上。
看看唐港的發展就知道了,而那里還只是海抗軍租借的一塊小小地盤。李廣擔心的唐港建設的資金以及人力在那里根本就不成問題,而且整個東南亞的華人還在繼續向著唐港涌動。短短的兩個月,唐港已經擁有了五萬華人。
如果海抗軍真能占領馬達加斯加島,東南亞的華人毫無疑問的會更加傾力投入。
統治地位和被統治地位,這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對于海外華人的吸引力的巨大是不可想象的。
袁教授拋出如此大的一個計劃,其真正的底氣所在就是東南亞和散居于世界各地的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