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章 山城邊的小溪家

  永順府臨近官道有個名為“茶堡”的小小山城,山腳下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

  徐灝沒敢選在村子里留宿,生怕被多情的年輕苗女惦記上,娶不娶是個大問題,何況還隱藏著陰森森的草蠱婆。

  小溪流下去,穿繞山澗,約三里地便匯入了大河。若是越過小溪進城,只一里路就夠了,不然得多走好一段的路。

  說是小溪,實則寬約二十丈,顯然湘西人口中的溪流與徐灝想象的不大一樣,靜靜的水面深到一篙不能探底,不過卻依然清澈透明,一眼能看清水里面的游魚,瑪瑙一樣的石子,魚兒好似漂浮在空氣中。

  因這條溪流每年漲漲落落,官府限于財力尚沒有修建堅固的石拱橋,多年來,安排了一艘方頭渡船。

  渡船一次連人帶牲口,可以載二十人過河,這邊的繩索固定在山石上,過渡時把可以活動的鐵環掛在上面,船上的人牽引著讓渡船緩緩游過對岸。

  管理渡船的是白塔下那一戶人家的老人,算是半個公人身份,官府規定不收取渡錢,每年領取七斗米,四百錢,已然是足以令人羨慕的薪水了。

  老人家里有一個女孩子,一條大黃狗。徐灝借宿之后,得知這位六十歲的老人,從二十歲起守著這條他是大明立國后的第一代公務員,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使得老人對朝廷十分感激,也十分崇敬故世的太祖皇帝。

  按理說年紀大了,本來應該休息了,但老人壓根沒想過退休養老,忠實的履行自己的責任。

  女孩子今年十四歲了,她母親是老人的獨生女。十五年前和屯邊的軍士好上了,當時老人很開心,作為漢人自然想把閨女嫁給漢人,軍戶雖然在中原不受待見,地位不高,但是在湘西等邊疆地區,擁有穩定的收入和較為不錯的身份地位。

  可惜好景不長,作為軍人在一次剿匪的戰役中陣亡,悲痛的母親生下了女兒后,走到溪邊吃了許多冷水死去了。傷心的老人獨自撫養孫女長大,取了個很好聽也很普通的名字,“翠翠”。

  翠翠生長在青山綠水間,皮膚變得黑黑的,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天真活潑又不失于警惕細心,動時宛如脫兔,像個男孩子一樣,安靜時又非常的乖巧,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平時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她也用一雙眼眸瞅著陌生人,一副隨時都能逃走的神氣,等明白了對方沒有惡意后。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徐灝擁有和女孩子相處的豐富經驗,很快就和翠翠熟悉了起來,當然,前提是先對老人表明自己的身份。證明自己絕對不會花心,嗯,絕對!

  風日晴和的天氣。有人要過渡,老人疲倦了躺在臨溪的大石上睡著了,徐灝就和翠翠不讓他起身,兩個人跳下船去,徐灝抓著鐵環,翠翠指揮著他不熟練的動作,把客人送了過去。

  沒人的時候,徐灝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過去,黃狗敏捷的躍下,游水把木頭銜回來。翠翠格外喜歡聽徐灝給她講外面世界的故事,總是聚精會神的側頭傾聽,神色向往。

  茶堡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同一條長蛇,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蓋了碼頭,灣泊小小的篷船。

  船兒運走了桐油青鹽等本地出產的貨物,帶回來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還有山里人最喜歡的海味。碼頭一側漸漸形成了一條河街,房屋大多一半建在陸地,一半立在水面上,全都是吊腳樓。

  春天河水暴漲,河街上的人家,各自用長長的竹梯,一端搭在了屋檐口,另一端搭在了城墻上,人們罵罵咧咧的帶了包袱鋪蓋,拉著媳婦孩子,回來把米缸從梯子上送進城,等水位降下了才能回家。

  若某一年的水勢來得特別猛一些,沿河吊腳樓肯定有一些房子會被大水沖走,這時候大家都在城頭上呆望,家都沒了的人也同樣呆望著,似乎對無情的老天爺無話可說。

  漲水時在城上望著驟然變得寬闊的河面,流水浩浩蕩蕩,水上飄浮著房子、牛羊、大樹、鍋碗瓢盆等等。若發現順流飄下來的小舢板上的婦人孩子哭喊著求救,這些沒了房子的漢子,便會馬上架著船槳出去,飄到下游想辦法把舢板用長繩系上,然后合力把人給救上岸。

  湘西帶給徐灝的不僅僅是景色如畫以及神秘的種種,更多的是人們的質樸和平凡,平凡里蘊藏著最美好的東西。

  兩岸多高山,山中有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顏色深翠。翠翠對徐灝說,近水人家喜歡栽種桃樹杏樹,在永順這里,春天時凡是有桃花的地方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必定可以去沽酒,湘西沒有不喝酒的人。

  城內駐扎著三百家洪武年遷來的軍戶,二十年來早已融入了本地,除了每天擂鼓吹號,使人知道這里還駐有軍隊外,官軍仿佛并不存在似的。

  明朝軍戶制逐步走向瓦解是必然的趨勢,報名參軍保衛家國是一回事,一出生沒有選擇,當一輩子的大頭兵是另一回事,又得種地養家,又得操練打仗,還要上交一份租子,給軍官當牛做馬,戰斗力怎么可能不低下?

  每個國家都得花錢供養軍隊,所以朝廷擔心龐大軍費壓垮國庫的理由根本不成立。

  下午,翠翠帶著徐灝進城閑逛。冬日的白天,各家各戶的門前皆晾曬著衣服同干菜,藤做成的天然網兜里,裝滿了栗子榛子等,懸掛在屋檐下。

  外面的男人不太多,婦人們穿了漿洗得很硬的藍布衣裳,胸前掛有白布扣花圍裙,彎著腰一面說話一面做事,小城里一切永遠那么的靜寂。

  這里的百姓非常喜歡站在門前,眺望著大河以及河中的景致,平淡單調的生活,婦女們最關心的就是船來的時候,相熟的船民帶沒來帶委托打造的金銀首飾,或兩只豬仔一窩小雞,或兩丈布帛,或一壇子好醬油。

  走了一圈后,蹦蹦跳跳的翠翠拉著徐灝去河街吃飯,相比城內一年如一日的平靜,這里十分的熱鬧,聚集著各地商旅。

  街上遍布雜貨鋪、油行、鹽棧、花衣莊、賣船上用的檀木活車、竹纜、罐鍋鋪子,五花八門的營生,有些是徐灝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進了一家小飯店,長案上放著煎得焦黃的鯉魚豆腐,可惜沒有紅紅的辣椒絲,盛在淺口缽頭里,香氣誘人,缽旁的大竹筒中插著大把的紅筷子。

  徐灝和翠翠走過去坐下,各自抽出一雙筷子在手,有個涂抹了脂粉的婦人走過來,問道:“公子,小姐,要甜酒?要燒酒?”

  徐灝不懂這里的講究,就見翠翠以本地男人一貫的反應,裝著很生氣的道:“吃甜酒?又不是小孩,還問人吃甜酒!”

  婦人笑了笑轉身過去,從大甕里用竹筒舀出釅冽的燒酒,倒進了土碗里,過來放在了長案上。

  周圍的本地人都很好奇徐灝的身份,明顯不是過路的商人,更像是個有錢的讀書郎,不過河街有不成文的規矩,沒有人會隨便打聽他人的底細。

  翠翠嘗了一口燒酒,便吐著舌頭苦著臉不敢再喝了,徐灝也僅僅喝了一碗,就著粟米飯飽嘗了一頓鯉魚豆腐,付了帳回去。

  一回到渡口,就見老人和個賣皮紙的年輕人爭執,年輕人非要付錢,老人一如既往的拒絕。

  船攏上了岸,年輕人跳上了碼頭,一手銅錢向船艙里一撒,笑瞇瞇的急忙走了。

  老人得拉著船讓別人上岸,無法追趕,忙沖著翠翠喊道:“幫我拉著那個賣皮紙的小伙子,不許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當真帶著大黃狗去攔人,年輕人見狀笑道:“不要攔我。”

  徐灝微笑注視著這一幕,陸續有人告訴翠翠是怎么回事。

  翠翠明白了,結果更拉著年輕人的衣服不松手,反復說道:“不許走,不許走。”

  大黃狗為了表示自己同主人的意見一致,汪汪汪的吠著,大家伙都笑了,誰也不能走了。

  老人氣喘吁吁的追過來,把銅錢強迫塞到年輕人的手心里,且搭了兩條自家的咸魚,搓著雙手笑著說:“走吧,你們該上路了。”

  “哼!”年輕人似乎很氣惱,嘟嘟囔囔的扭頭就走。

  翠翠說道:“爺爺,我還以為那人偷了你東西呢。”

  老人說道:“他送我好些錢,我才不要這些錢,告訴他不要錢,他還同我吵,不講道理!”

  翠翠問道:“錢都還了他嘛?”

  老人笑呵呵的搖了搖頭,很狡猾很神氣的樣子,從腰帶里摸出一枚洪熙通寶,送給了翠翠,說道:“他得了咱家的咸魚,我自然不能吃虧。”

  忽然遠處傳來吹嗩吶的聲音,翠翠一躍而起,興奮的叫道:“來迎親的啦,來迎親的啦!”

  老人對徐灝說道:“今天是永順滕鄉紳家的少爺娶親,娶得是山城里宋家的新嫁娘,十五歲了。”

  看似對徐灝解釋,實則是對翠翠說的,而翠翠亦明白祖父這句話的意思所在,卻不做理會,帶著大黃狗跑向了山坡。

  徐灝說道:“大伯,女孩年紀太小成親并不好,身子還未長成。”

  年紀越大的人越固執,好在徐灝的身份貴重,老人不敢爭辯,而是嘆了一口氣,“公子,我已經老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