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百八十二章 紹興師爺

  夏朝時的紹興乃越國的中心地帶,秦代稱為稽郡,晉代改為會稽。從隋朝后,交替稱為會稽郡或越州,到了南宋時期,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

  元代設為紹興路,元順帝時期復置紹興府,明朝沿襲。

  作為著名的魚米之鄉,紹興的陶瓷業和造紙業、絲織品自隋唐以來即久負盛名,宋代時期的制藥業和釀酒業更為聞名,酒肆遍布城池各個角落,蓬萊春,女兒紅,狀元紅等名酒譽滿江南。

  這些年,紹興府陸續出現了一批釀酒、醬園工場,黃酒的年產量達到了四萬噸左右,腐乳和絲綢茶葉遠銷歐洲。

  紹興在宋朝時期最為輝煌,乃是僅次于金陵的兩大城市之一,大明立國以來,依然是最繁華的商業農業重鎮,其手工業&萬&書&吧&{3.}.{nb}.{m}的發展在近幾年極為迅速,促使商業一片繁榮。這樣的江南商業大城,亦是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煙雨紹興誕生了王羲之、謝安、王獻之、謝道韞、陸游、謝靈運、賀知章、王冕、王陽明等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以及無可計數的官員。

  此外紹興最著名的,就是“無紹不成衙”的官場俚語了。清代,天下書吏之職幾乎盡被紹興人所壟斷,而紹興書吏和師爺的興起,就是源自于明代,紹興人的全面崛起最初源自于明萬歷年間,當時紹興山陰出生的朱賡輔政,提拔了很多紹興籍的書吏。這些書吏相互支援,形成了“書吏紹興幫”。

  更早一些的宋代,各地官場就已經喜歡聘請紹興人擔任幕友書吏,最大的原因是紹興文風熾盛,人才輩出。東晉以來,中原士族一批一批的遷徙定居,形成了好學篤志,尊師擇友,弦誦之聲,比屋相聞的動人局面和上至士大夫。下至蓬戶,恥不以詩書訓其子的風氣。

  紹興師爺的形成原因很多,一是以明代文武進士為例,紹興一地竟然多達560人,如此文風的熏陶下,造就了紹興人普遍文化素養較高。二來是人口的不斷增加,紹興的耕地無法承載,凡是可以耕種的土地都種上了莊稼,以至水岸田畔。凡可資耕種者,幾無一隙之存,加上洪武朝時期的地域歧視,紹興百姓負擔了最沉重的賦稅。窮則思變,人們為了生計,辦起了蓬勃的手工業、商業等。

  而讀書人不屑于經商,自然而然的動起了揚己之長。外出給人做幕僚的打算,此乃明朝版的第三產業。

  三是科舉太難了,通過讀書求得功名。是一代又一代紹興人的奮斗目標,明初紹興中舉者的比例,占到本省的百分之十以上,驚人數字的背后,意味著競爭的慘烈,紹興人若要考中秀才舉人,比起其他地方無疑要困難得多。

  盡管古代官場的編制很龐大,那也官職有限,即使不少進士也不得不在家苦苦等待吏部的任命,那先給人做幕僚,再等待機遇,成為很多進士或舉人的捷徑。

  大量舉人以下的讀書人無法越過科舉這座獨木橋,也不得不另辟蹊徑,或求名,或求生,做書吏自然是最佳的選擇,再由書吏而做官。

  也有一些讀書人選擇求財,做了訟師或者干脆經商。

  四是古人最講究個“聲氣”,紹興人特別講究包括鄉緣、血緣、師緣等等的親緣關系,遍布天下的紹興會館,提供了交流便利的平臺。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兒女聯姻,使得一代代的紹興師爺源源不絕,加上紹興人精明強干,善于案牘的特點,最終近乎壟斷了行業,堪稱官場上的無冕之王,橫行天下,乃封建王朝統治百姓不可或缺的階級工具。

  師爺帶了一個爺字,是從滿清時期流行起來的稱謂,大概明朝時期也有,師爺師爺,等同半個老爺。

  清朝之前更多的是稱呼“幕府”,后來很多將帥大臣也自稱幕府,故此衍伸出了幕僚、幕賓、幕友等相應稱謂,社會地位極高。

  到了明朝,師爺的地位漸漸兩極分化,低階官員和有錢人家也紛紛聘請師爺,大多稱呼為老夫子,西賓,而師爺稱主人家為東翁,東家,看似乃傳統的賓主關系,實則形成了雇傭關系,等同于半個家仆。

  被譽為明代第一才人的徐渭,即典型的紹興師爺。不過徐渭是嘉興時期的人物,此刻尚未出生。

  紹興城內,知府莫昌拜見了姚太監,回到衙門后,馬上雷厲風行,不動聲色的召集各縣縣令。為了完成任務,他親自率領各級官員、地方的頭面人物、各縣各鄉的地保里長以及媒婆牙婆等等,挨家挨戶的搜尋,務必不漏過一個美人。

  可是很快就驚動了城內城外,有官員暗中傳出了消息,紹興又是最重視親緣的地方,短短時間內一傳十,十傳百,有女兒的人家都得到了消息。

  家家戶戶驚得半死,有病才愿意將閨女送去做宮女呢,為了搶時間,此時此刻也不管男人好與丑,也不問年齡家世有沒有錢,只要能將女兒搶先嫁出去,便是萬幸。

  紹興最多的是學子,一時間洛陽紙貴,沒成家的讀書人都被搶光了。一些得到消息晚了的人家無不扼腕,后來連路上經過的小學生,長得不錯,管你年紀多大,直接拉扯到家里拜堂成親。

  莫知府沒料到紹興人如此兇猛,竟然視官府的告示為無物,奈何法不責眾,總不能將人全都抓了吧?他也沒這個膽量。

  莫知府很生氣,除了先去的頭一個倒霉縣城,選了十幾個姿色不錯的女孩外,其他地方基本就剩些歪瓜裂棗了。

  這咋整?曾出現過謝道韞等才貌兼備大美人的紹興,這一次不少說獻上七八個絕色?沒有完成任務倒也罷了,就怕姚太監怪罪自己有意怠慢。

  莫知府為之愁眉不展,治下也不是找不出絕色美人,可一來絕色不愁嫁,許的人家大多有頭有臉,要不年紀不合適,不是太小就是太大,必須十三四歲至十歲之間。

  勉強征集了數百女孩,里頭有不少好看的,可結果不是一身小家子氣,就是打小準備當搖錢樹培養,不清純,總之莫知府都不滿意。

  莫知府認為太子不會喜歡僅有姿色的美人?皇宮容不下煙視媚行,送一萬個被寵幸的美貌宮女又有何用?做不成嬪妃都白費心機。

  也是這位莫知府想多了,不明白家花哪有野花香,王八看綠豆的道理,歷史上帝王的嗜好千奇百怪。

  莫知府希望送出位絕世佳人,并且要考慮到絕色佳人的家世,能否將來成為自己的助力。因為大家伙一起送美女,太子會記得你是哪根蔥?而選個家世平常的人家,封為貴妃也短時間內成不了氣候,總之這里頭的學問大了。

  正在這時,他府里一位很有名的師爺名叫袁成宇,大約是云南袁空的同族親戚,說道:“大人,姚公此次奉旨來選美女,侍御東宮,此乃朝廷大事,在下不敢隱瞞。素來知道方孝孺的孫女馨蕊小姐,國色無雙,足堪上寵。大人何不指名上報,若蒙上幸,大人亦有榮寵之加矣?”

  方孝孺?莫知府眉頭皺了起來,那可是燕王最不喜的人物,建文朝的半個宰相,雖然圣上沒有降罪方家,可也發配到了紹興定居,子孫三代不許出仕。

  莫知府慢慢搖頭道:“本府仰慕方大人的賢名,其孫女不是贅了什么才子么?實在是不便上報。”

  袁成宇笑道:“大人為何為方家推辭?莫非要攀附他建文忠臣,違背圣旨?況且現成的絕色舍棄不報,而徒事旗母東施,以搪塞上差?”

  莫知府臉上微微變色,幸好朝廷早已承諾不追究建文舊臣,不然師爺這一句玩笑話,就可能要了他的老命。

  方家的名氣實在太大了,莫知府豈敢打他家的主意?尤其是其孫女早已許了人,這要是把人給獻上去,還不被天下士林的口水噴死?淪為人人鄙夷的過街老鼠。

  袁師爺瞅著莫知府沉吟不語,難掩失望的道:“既然大人不愿,那明日晚生自當尋有身份之人,隨之去求見姚公,到時少不得報知此事,諒大人也不能殉情也!”說完一拱手,悻悻離去。

  這邊莫知府還在猶豫不決,剛要開口,人竟然不告而別了,頓時沒了主意。心想就算我豁出去了,依著他行事,方家面前也太過無情了,算起來我還是方孝孺的門生呢。

  再說豈有拆人姻緣的道理?可是這家伙一旦真找了有身份之人,把名字報了上去,這下好了,先有辦事不利,后有故意隱瞞,大概我的官也做到頭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