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四梁只覺得腦中某個念頭突然升起,他開始仔細尋找吳笛的資料,然后才發現,原來吳笛早在初三那會已然成了“網絡紅人,”還是中考狀元,還有那么多名句語錄?不知為何,他的腦中閃過“天凈沙”三個字,主要在網上,天凈沙的名句也流傳較廣。
錢四梁非常仔細地瀏覽了網上有關吳笛的一切資料,才驚訝地發現,看來吳笛這個“網絡紅人”并非水軍炒作出來的,而是網友們推出來的,如今在網上的粉絲都有很多,每次要到期末的時候,一群總是在大學的掛科狗都開始拜“吳笛學霸女神”求過……
若是真的用水軍炒出來的話,那這個吳笛卻不在網上露面,不好好利用這樣的名氣,顯然就太浪費了,而且當錢四梁看到有人將吳笛在外國語高中的幾張考試卷子的圖片發到網上后,就明白,這確實是個特別認真的好學生 雖然錢四梁早就已經脫離了學生時代,但看到卷子上工工整整的字跡,幾乎全部都正確的答案,他都覺得挺佩服的,下面一群回帖的全是“膜拜”等字樣,已經沒有多少人去質疑吳笛的優秀了。
怎么說現在也是網絡時代,如果吳笛真的造假的話,那某些具有正義感的學生一定會揭發的,但很顯然,吳笛在外國語高中的表現,讓她的同學們都無話可說,當有網友質疑時,總會有更有力的證據爆出來打臉。
當然,即使吳笛在學校表現得那樣低調好學,在網絡上也從來不出現,可依舊存在黑吳笛的人,理由倒是五花八門,有說是被應試教育洗腦的,有罵故意炒作的(即使許多人已經證明這不是炒作,可這些人就是堅定地認為這是炒作),還有說吳笛裝逼的……
所以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有時候若真的去計較各種各樣的是非的話,那可真是要累死了,吳笛本人很干脆,連贊美她都不需要,因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錢四梁剛剛看完了吳笛在國旗下講話的視頻,只覺得莫名地有些觸動,他越想越覺得,這個吳笛,若是能成為他《時光碎片》旗下的偶像作家的話,這銷量肯定可以更上一層樓吧?
若是以前的錢四梁,肯定馬上就拍板讓人去接觸吳笛了,畢竟網絡上對方還有一個“氣質才女”的稱號,怎么看文字水準還是可以的吧?
最關鍵的是,吳笛在網上人氣這么高,都沒必要他投入包裝宣傳的費用,可以直接使用這張好牌了。
至于吳笛到底會不會寫文,在以前的錢四梁看來,只要會寫字,那就沒問題了,可以搞個專門潤色的工作室嘛,人家搞漫畫的,基本上都是有工作室的,助手一個足球隊呢,我們寫作自然也可以這么搞…………不過自從被天凈沙帶來了陰影之后,錢四梁就不敢小覷那些實力派作家了,而在《時光碎片》旗下,幾個使用工作室生產流水線姚瓊流青春文學作品的偶像作家,也不怎么行,反倒是那些確實有點底子的偶像作家,更受歡迎。
其實在任何商業文學領域,跟風現象都是比較嚴重的,其中網文跟風現象最嚴重,哪個題材火了幾乎都會一擁而上,在輕小說、青春文學領域其實也有這個情況,像某些輕小說的女主人設就嚴重同質化,而青春文學領域,則有大批跟風姚瓊的作家…………如今天凈沙的文章火了,當然也有跟風天凈沙的,但這些作者悲哀地發現,天凈沙的文章,最強悍的地方,不在于劇情、題材,而在于她那獨特而又難以模仿的精美文筆!還有那粗讀時無法發現,但精讀后卻能夠找到的伏 其實有不少讀者都患了“天凈沙病,”那就是不去精讀找伏筆,就覺得渾身不舒服,而找到之后,那種成就感,簡直難以形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不少“伏筆黨”都走火入魔了,有的明明根本就不是什么伏筆,他們也要去揣摩,說不定就走了呢?
因此,那些集體劍作的工作室都紛紛表示,天凈沙的文章太叼,根本就沒法跟風!
同樣的劇情,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就完全不一樣了,果然還是姚瓊那一套好模仿,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賺錢套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四梁只希望對方那“氣質才女”的名頭不是吹出來的,他隨意點進了海角論壇那個吳笛的你的帖子《我不能安靜地坐在你的身旁》,隨意翻了翻,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表白貼”?
雖然這個吳笛的你帖子中沒有任何表白的意思,但只要是看過帖子的人都明白,這位吳笛的你對那位學霸女神的憧憬,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敢真的去行動,而不是在這個角落里記載自己對一個女孩的各種思就在找四梁思考自己該不該捧起吳笛時,他忽然看到了帖子中吳笛的一些文章,最新的一篇,名字自然是《舌尖上的名著》,好像反響很不錯………………
錢四梁這才發現,這個帖子奇葩的地方在于,有不少來看帖子的人,不是看樓主的,而是看樓主所貼的吳笛的文章,據說是發表在校報上的。
這篇《舌尖上的名著》自然也引發了錢四梁的興趣,即使他確實不喜歡文學,但他才不會說,他其實看《盤龍》看入了迷,還順賞了一個盟主…………
怎么說呢,錢四梁雖然是做青春文學這一行的,可對講述什么青春的文章,真不感興趣,他本來就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商人,他對感情看得很淡,所以自然就對充滿了感情的青春文學不怎么感冒,但純粹就是爽的網絡小說,卻能讓他在工作之余,好好放松一下。
其實在他看來,那位天凈沙的文章他還是能看得下去的,因為文章里的感情很恬淡溫馨,也不算糾結,給人很溫暖的感覺,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爽文”吧……在沒看到結局的情況下。
錢四梁嘗試著閱讀一下這一篇《舌尖上的名著》,反正它的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