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月末求票票今天第二更到,明天繼續 “怎么了于飛?”葉建軍有些好奇的問道:“你不會也對那個外國妞產生興趣了吧?恩,雖然臉蛋一般,但是身材確實不錯。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想的話就別磨蹭。就憑你小子的女人緣,這個外國妞不在話下。”
“葉哥,你胡說什么呢!”于飛苦笑。這葉建軍呀大部分的時候是滿靠譜的,但是有些時候卻又像個紈绔子弟一樣,說起話來根本就無法理喻。也許這才是他的真面目吧。
“是我胡說嗎?”葉建軍似笑非笑的說道:“你小子都在這徘徊那么久了,還舍不得走呢。”
“我不是舍不得走,我只是對四毛手里的那本古籍感興趣。”于飛說道:“聽四毛剛剛說,那似乎是‘半部《青囊經》’。”
“拉倒吧,那小子的話也能信?!你剛剛也聽建設說了,他根本就是個地痞無賴,靠著坑蒙老外過活的,他手里哪里會有什么好貨色?”葉建軍一揮手說道,“不過,那個什么‘半部《青囊經》’又是個什么東西?”
這下于飛也有些啼笑皆非了。自詡收藏家的葉建軍竟然連《青囊經》都不知道。
其實于飛也覺得葉建軍說的很有道理,因為四毛的介紹根本就似是而非,甚至混淆了概念,
此時,四毛已經換了一個日本人中年男人繼續兜售他的“半部《青囊經》。”
“你知道華佗嗎?他是中國古代非常非常有名的名醫,名醫您懂嗎?”四毛手舞足蹈的給日本人講解關于他這本書的背景和由來。但是看日本人雙目茫然的樣子,恐怕他是要白費力氣了。
正當四毛想要放棄的時候,日本人突然說話了,“你是說三國時期給人治病的華佗?”
雖然發音有些生硬,但是可以看出這個日本人是個中國通。連華佗生活的年代都知道。一般外國人只知道漢,很少知道還有個三國紛爭時期的。
“對對對!”四毛驚喜的說道:“就是那個華佗,原來你會說中國話呀,那太好了。我可告訴你呀。這本書就是華佗他老人家遺留下來的畢生醫術精華。雖然只有半部,但是絕對精華中的精華!世上恐怕也只有我這一本了。想當年華佗要給曹操開顱治病。曹操你知道嗎?對,就是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的奸臣,行呀哥們,對咱中國的歷史知道的不少呀……”
接下來四毛便添油加醋的將“半部《青囊經》”的由來說了一遍。大抵是說曹操因為懷疑華佗為了給關羽報仇而想謀害于他,便將華佗下獄。而華佗在獄中得到一名獄卒的悉心照料,為報恩,自度必死的華佗而將畢竟所學錄入了一本書中并傳給了獄卒。但是可惜的是,獄卒的老婆擔心惹上禍端,便趁獄卒不注意將書拿出來燒了。
幸好獄卒發現的早,但是等他組阻止的時候。書就只剩下了半部。
趕巧葉建軍對一個攤位上的瓷器感興趣便停下來觀看,于飛也就趁這個機會把四毛的故事聽完了。
然后又有些好笑。看來這四毛果然像葉建設所說的那樣,是個二半吊子,這種野史傳說怎么能得到了真呢?!
說到《青囊經》其實有兩本。
較早的一本《青囊經》的作者是秦朝的黃石公。是一本風水堪輿之書。全經共分三卷:上卷敘述河圖五氣、洛書方位與陰陽二氣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學理,故謂之化始。中卷說出天地間形氣依附與方位配合而成一體的動力,故謂之化機。下卷說明天地間形氣方位與各種法則配合后的影響力,故謂之化成。
而另外一本則是記載華佗畢生醫術的《青囊經》,雖然名字相同,但是相差卻不可以道里計。
也許有人覺得給為什么不換個名字呢?同樣的名字多容易混淆呀?
這其中是有原因的。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青囊”。
所謂青囊顧名思義就是黑色的袋子。古代風水師用青囊來裝卜具和書,而醫生也用青囊來裝醫術。所以民間就將青囊代稱風水術或醫術。其實古代風水師和醫生在很多方面都是很相似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黃石公的風水堪輿之術叫《青囊經》,而華佗的醫術也要叫《青囊經》的原因了。這樣的名字就好像現代的《醫術》、《風水書》類似的名字一樣,非常籠統。
估計其中的區別四毛也是分不清楚,也幸好這個日本人也并不明白其中的差別,竟然聽得津津有味。
“于飛,你別聽他在這里瞎掰。”葉建設看到于飛似乎很留心的在聽四毛的講述,不由提醒說道:“這小子編故事的能力一流,你要是聽他故事呀,他家里的尿壺都能是乾隆皇帝用過的。”
于飛微微一笑說道:“他倒也不全是瞎掰,這個半部《青囊經》的故事以前倒也有流傳的。”
“什么《青囊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像他手里拿著的那樣破爛的書,想要做舊的話,不到半個月就夠了。只是一般做舊會選擇一些字畫,選擇古籍做舊的比較少,一來用料比較多,二來價值也相對較低,一個弄不好就可能全毀了。”
于飛贊同的點了點頭。看來四毛的忽悠的本事不錯,那個日本中年人很明顯已經有些意動了。又問了幾個關于華佗和《青囊經》的問題。四毛哪里知道?只能是胡亂搪塞過去。說什么鄰居得了一個怪病,到幾個大醫院去看都沒有結果,但是按照書上的藥方照方抓藥,竟然好起來了云云。
對此于飛當然是不會相信的了。
不過四毛騙的是外國人,而且是外國人中于飛最討厭的日本人,于飛當然不會拆穿他,就更不會阻止了。
“小飛,你來看看這件光緒窯變怎么樣?”葉建軍的話打斷了于飛想繼續聽下去的想法。
葉建軍手里拿的是一件窯變釉罐耳瓶。
瓶唇口,長直頸,圓鼓腹,圈足。通身自左向右分飾不同色釉,瓶身間有紅、黑、藍、白,如兔毛絲絮。平底有“大清光緒年制”六字兩行刻印楷書款。
剛剛葉建軍可是翻來覆去看了半天了,自以為有十足的把握,這才叫于飛的。不是請他鑒定,而是要表現一下自己的鑒定水平的。
“你看這個瓶形體端重渾圓,飽滿挺秀,制器嚴謹,流暢的瓶體線條愈見起伏變化,產生一種節奏美感,并賦予了造型視覺上的層次感。應該是一件看門的物件。”葉建軍頗為自得的說道。當然這些話不少都是攤主剛剛說的。
窯變釉是雍正時仿鈞窯釉色所繁衍出來的新品種,其斑斕的色彩本為仿鈞釉失敗而出現的非預期窯變現象,但匠師善于取勢,采用兩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燒成,巧用化丑為美之藝術手法,對其釉料配方、窯火加以控制,最終創造出此一品種,成為雍正朝制瓷高峰之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窯變釉所施釉料中除銅以外,還含有鐵、錳、鈷、鈦等微量金屬元素,在燒造過程中,這些金屬元素自然結合,因而使釉面呈現出不同的色調、花紋或斑點。其中釉色偏紅的稱為“火焰紅”,偏藍的稱為“火焰青”。清代仿鈞窯瓷以雍正朝的成就最為突出,當時協理窯務的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實地調查宋鈞窯的配制方法,經過多次試制終于成功燒制了從器型到釉色等各方面都足以亂真的仿宋鈞窯制品。
但是看了看葉建軍經過辛苦的鑒定,認定為大開門的光緒窯變釉,于飛不由的搖了搖頭。葉建軍收藏古玩也這么多年了,怎么眼光還是沒有長進呢?
“怎么?有什么不對嗎?”看到于飛的表情,葉建軍心中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