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574章 上任

  林晧然看著來人先是微微一愣,旋即站起來溫和地施禮道:“本官乃新任禮部左侍郎林晧然,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來人是一個皮膚白凈的小老頭,只是臉上少了一些春風得意,眼睛隱隱浮現一抹忌妒之色,顯得很不自然地拱手回禮道:“本官是新任戶部右侍郎黃養蒙!”

  其實他第一眼瞧見林晧然的時候,便是猜到了林晧然的身份。縱觀整個大明朝,如此年紀便能身穿三品官服的,有且僅有名滿天下的林文魁,一個如同妖孽般的風騷人物。

  “原來是黃侍郎,失敬失敬!”林晧然這才恍然大悟,保持著溫和地拱手道。

  揚州和南直隸相距并不遠,算一算日子,若是這位戶部右侍郎沒有被什么事情所耽擱,估摸著這個時候確實應該到京了。

  “老夫以為會在林侍郎前頭,卻沒有想到林侍郎竟然比老夫早上六、七日之多!”黃養蒙不自覺都倚老賣老,顯得吃味地說道。

  他在接到任命之后,亦是擔心夜長夢多,故而對地方官員的逢迎一概不予理會,哪怕連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的面子都不賣。

  這日趕夜趕,卻沒有想到還是遠遠落后于林晧然,更是給林晧然能夠順理成章地接手通州城的軍務,從而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

  如果他能夠再快上六、七日,那么通州城的軍事指揮權便會落到他的手上,而通州北門大捷更是自己一個天大的功勞了。

  林晧然自是不知對方有著這種心思,只是保持著官場虛假逢迎的那一套,顯得不卑不亢地回應道:“皇上有旨,一路是輕舟簡行,不敢有所耽擱!”

  黃養蒙雖然不滿林晧然“搶”了他的北門大捷,但亦是知道他跟林晧然地位差距不小,倒亦是不敢擺上什么臉色。

  二人原本不相熟,現在亦是話不多,便是一起在這里有一句沒一句地干坐著。

  在這里干坐一個時辰都不見宮里有回復,致使林晧然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嘉靖躲在西苑二十余年不上早朝,哪里是要躲避大臣,分明就是想天天睡懶覺。

  今天仍然是一個陰天,以致無法辨別時辰,又約了好一會,終于有一個太監走進來道:“皇上口諭,林侍郎到萬壽宮面圣謝恩!”

  林晧然不由得微微一愣,他本以為嘉靖連好幾位尚書都不見,恐怕亦不會面見他這位禮部左侍郎,卻不想皇上竟然讓他進去。

  “這位公公,我呢?”黃養蒙同樣微微一愣,急忙指著自己的鼻子詢問道。

  太監抬眼望了他一眼,顯得鄙夷地道:“黃侍郎,請回吧!”

  黃養蒙如同當頭遭了一記悶棍般,雖然心知會是這么一個結果,但凡事都得有比較。為何林晧然就能面圣謝恩,他只能吃閉門羹呢?

  “黃侍郎,失陪了!”

  林晧然跟著黃養蒙打過招呼,便是跟隨著小太監進宮面圣。

  西苑的宮道還是跟原來的一般,這些年都沒有大修,故而處處透露著一絲熟悉之感。只有進到萬壽宮,這才隱隱察覺到這里的檀香顯得要濃了很多。

  林晧然隔著厚厚的帷幔對著里面的嘉靖進行了行禮謝恩,并表達一番自謙之詞。

  “你此次南下整頓鹽政,不負朕望!朕將你提拔到禮部左侍郎,乃是你理鹽事有功,朕亦是借此告誡百官以你為楷模!”嘉靖顯得云淡風輕地說道。

  林晧然可不敢真的當這個官職是他應得的,便是顯得忠心耿耿地表態道:“臣蒙得圣明皇上恩寵,定當盡心竭力辦差,不令皇上失望!”

  似乎正是這個應答,令到嘉靖下令黃錦將帷幔打開,君臣二人這才得以相見。

  林晧然借機看了一眼嘉靖,發現嘉靖少了最初相見時的道貌岸然,整個人多了一絲蒼老之象,特別頭發白了不少。

  嘉靖亦是打量著林晧然,發現林晧然整個人很是成熟的模樣,顯得很是隨意地詢問道:“你對宗藩祿米之事怎么看啊?”

  林晧然心里暗嘆了一聲,這話看似隨意,但已然受到那則傳聞的影響,更是隱隱透露著考究的意圖。一個應答不當,他的禮部左侍郎或許不會這么快調動,但恐怕離這亦是不遠了。

  他抬起頭望向嘉靖,顯得理所當然地回應道:“此事有圣明君父乾坤獨斷,內閣有賢臣徐、袁二位閣老善治善能,禮部還有李尚書替皇上對此事統領全局,臣對此沒有看法!”

  “呵呵……你這個滑頭!”

  嘉靖心里頭本是擔心林晧然真的不知進退,面對著林晧然這一番說詞,卻是忍不住笑了出來。雖然指出林晧然的耍滑,但卻沒有半點責怪之意。

  林晧然心里暗吐一口濁氣,卻是一本正經地回應道:“微臣并非耍滑,此乃微臣的肺腑之言!”

  看到皇上如此,他心里更是確實這削減宗藩祿米一事萬萬碰不得。如果嘉靖有這方面心思,尚可勉強一試,但嘉靖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心思。

  “你不用擔心,朕只是想聽聽你的看法,但說無妨?”嘉靖卻并不想事情這般輕巧地揭過,卻是盯著林晧然追問道。

  林晧然深感頭疼,他這位一直標謗革新派的人總不能睜眼說瞎話,將這個拖垮大明財政的包袱視若無睹,只好硬著頭皮說道:“皇上,那臣便說一些淡薄之見。如果從朝廷的財政來看待宗藩祿米一事,地方每年供給京城的漕糧是四百萬兩,而宗藩每年則要花費八百萬石,雖然朝廷現今有所扣留,但仍舊是一筆很龐大的開支。以臣的愚見,當下財政已經捉襟見肘,不僅是臣子要替皇上分憂,宗室亦是責無旁貸,其祿米應當酌情削減。”

  宗藩祿米的弊病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大明的財政根本無法負擔得起朱家這幫王室宗親的錦衣玉食,最有效的手段還是要削減宗藩祿米,甚至是讓一些朱家子弟拿著本錢做生意或者是買地過小地主的日子。

  “你的俸祿幾何?”嘉靖抬頭輕蔑地望了林晧然一眼,卻是突然詢問道。

  林晧然微微一愣,當即便是回應道:“回稟皇上,微臣現在是正三品官員,按例月俸三十五石祿米,但實發并沒有此數。”

  “如此說來,你一年亦有三百多石祿米,怎么就不說要削減你們百官俸祿為朕分憂呢?”嘉靖的眼睛充滿著鄙夷,顯得冷聲地反問道。

  林晧然卻是沒想到嘉靖會拿百官的俸祿說事,便是進行回應道:“如若皇上要削減百官俸祿,臣請皇上三思!微臣等人是一人養一家子,而祿室人人得以自養,卻是不能相提并論,此舉只會加劇百官貪腐。”

  雖然他早已經不靠正俸過日子,而各種正當的補貼更是不少,這還不包括下面官員的各種借口的孝敬。但卻是不包括一些清廉的官員,一旦真的削減百官俸祿,很多底層官員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的。

  乍看一看,他三品官員名義上有三百多石祿米,比最低等奉國中尉二百石還要多,但官員不僅要養一家,而且平時的開銷并不小。

  別的不說,不是人人都像他在北京城有這么的多宅子,很多官員憑著這些俸祿,卻是連一個像樣的宅子都租不起。

  “朕自然知曉此舉不妥,你且下去吧!”嘉靖執掌大明已經四十二年,自然知道哪些東西碰不得,便是淡淡地揮手道。

  “微臣告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林晧然暗捏一把汗,當即便是行禮道。

  在離開之時,他的眼珠子沒有轉動,暗暗地觀察了一下嘉靖的旁邊。發現除了黃錦之外,陳洪亦是陪伴在其中,只是沒有見到馮保的身影。

  他自然不會流露出跟太監有往來的跡象,顯得不著痕跡地離開了萬壽宮。

  只是出了宮門,面對著迎面吹過來的寒風,他的心里免不得憂心忡忡起來了。

  很顯然,嘉靖對削減宗藩祿米一事并不熱衷,而是希望繼續這種暗地里克扣的方式。其實這亦很符合嘉靖的行事風格,既克扣了宗藩的祿米,卻不用背負違背祖制的罵名。

  只是他的處境卻是很糟糕,有人偏偏將他推進這個火坑,想要讓他這位歷來以革新派自居的禮部左侍郎栽上大跟斗。

  “下官翰林院編修張四維拜見林部堂!”張四維剛好前往無逸殿辦事,面對著迎面而來的林晧然,亦是恭恭敬敬地施禮道。

  林晧然沒想到會在這里遇上張四維,卻是沒有擺架子的意思,將他扶起來并關切地詢問張四維起近況,而后施施然地離開。

  張四維則是站在原地目送著林晧然離開,只是看著這與常人不同的風姿,眼睛卻是難掩羨慕和妒忌。

  他是嘉靖三十二年的庶吉士,剛熬到翰林編修,因喪母回家守制三年。只是再回來的時候,林晧然已然到廣東主持開海事宜,再然后,他現在還是小小的正七品翰林編修,對方卻已經是高高在上的禮部左侍郎。

  現在他是重錄《永樂大典》的編修分校官,按慣例修書完畢便會官升一級,但似乎跟著林晧然還是有著遙不可及的差距。

  如此年輕便已經是位居禮部左侍郎,站在詞臣的頂端,果真是應了他的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林晧然一路順暢地走出了宮門,遠遠瞧見黃養蒙的馬車竟然還在原地,卻是不甘微微苦笑地搖頭,這黃侍郎的心胸似乎小了一些。

  只是他今天還要上任,看著林福領著轎子過來,當即便是鉆出轎子。

  轎子從西苑離開,進入了熱鬧的長安街。在這京城之地,最不缺的便是官轎子,故而轎子倒是沒有太過于招搖。

  禮部衙門坐落在大明門的東側,跟戶部衙門、吏部衙門和宗人府等重要衙門都是坐東朝西,衙門比鄰東江米巷,右側分別是戶部衙門和吏部衙門。

  “我家老爺乃新任禮部左侍郎林晧然,今日前來上任,還請速速到里面通稟一聲!”林福將賞錢送給門子,對著他們進行吩咐道。

  京城的官員上任不可能像地方官員那般擇吉日,通常都是面圣謝恩之后,當即便前來衙門報到,講究的是兵貴神速。

  禮部衙門的官員自然不會什么都不懂,其實這邊早已經密切地關注著林晧然的動向,更是知曉林晧然頗受恩寵地被入宮面圣謝恩。

  門子剛剛進去片刻,身穿青色的四司郎署官員則是魚貫而進,恭恭敬敬地跪迎林晧然下轎。

  雖然京城官員上任不會挑什么吉日,但上任只有一番流程和儀式。

  禮部衙門布局跟縣衙一般,掌印官居中,兩位輔官居于兩側。只是禮部衙門兩側并不稱署,而是以堂自居,這亦是為何侍郎亦被稱部堂的緣由。

  禮部下面有四司,四司郎署官員名義上亦是林晧然的屬官,故而他們全部人隨著林晧然進行上任儀式,最后到了南邊的那一座衙署。

  在正堂之中,這里已經端端正正地擺放著一枚官印。

  官印分為官署印和官職印,現任禮部尚書李春芳掌禮部官署印,很多文書都要蓋上此印才能生效,這亦是他權力的集中體現。

  不過大明存在正堂和佐貳官相互監督和制約的情況,一些文書則是需要左右侍郎中的一個堂印和簽署,這樣方能生效。

  禮儀官站在旁邊朗讀那道任命圣旨,卻是微微頓了一下,目光徐徐地掃過跪在堂下的眾官吏,便又是加重聲調接著繼續念道。

  “初任,翰林院修撰!”

  “二任,翰林院侍講!”

  “三任,雷州知府兼廣東市舶市提舉!”

  “四任,雷州知府兼廣東市舶市提舉兼海北兵備道。”

  “五任,廣州知府兼廣東市舶市提!”

  “六任,廣州知府兼廣東巡海道副使!”

  “七任,順天府丞!”

  “八任,順天府尹!”

  “九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十任,今職,禮部左侍郎!”

  從翰林院外派廣東,再重回京城順天府衙,接著南下揚州整頓鹽政,現在前來禮部出任左侍郎,已然是留下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履歷。

  如果從年紀和資歷而論,林晧然確實還尚不足出任禮部左侍郎,但若是翻看他的履歷和所做的政績,卻已然是名正言順地接下禮部左侍郎的堂印。

  禮部四司郎署官員暗暗驚嘆,亦是摒棄了先前的一些偏見,顯得更加恭敬地跪在地上。

  禮儀官在朗讀完畢之后,傲然地望著在場的官員,便是進行最后一道流程道:“拜堂印!”

  林晧然規規矩矩地拜了官印,并接下這枚沉甸甸的堂印,正式成為大明的禮部左侍郎。而后他端坐到堂上,接受著四司郎署官員的逐一跪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