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屋)
四月的京城,是一個雨水漸多的時節。
初夏的第一場暴雨來臨,黃豆大的雨滴打在城中連綿的青磚宅子上,落在那縱橫交錯的街道中,正在洗漱著這一座古色古香的帝都。
這場暴雨給京城的所有人都帶來了不便,哪怕是乘坐轎子出入的官員亦是受到雨水的影響,要么頂著風雨辦事,要么則是老實地等候著雨水過去。
大明的朝堂已然是暗流涌動,一場大風暴似乎隨時都會突然降臨。
隨著袁煒的離任,填補閣臣成員成為勢在必行之事,哪怕是當朝首輔徐階亦是不希望這種“獨相”的局面持續太久。
徐階在三年前上位之時,便擺出了一個“賢相”的姿態,若是內閣僅有他一位首輔,這跟昔日獨裁的嚴嵩又有何區別呢?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的話,他恐怕會成為當年嚴嵩那般,成為科道言官眼里的“奸臣”。到了那個時候,科道言官不再是他的攻堅利器,而是一把扎手的鐵刺。
填補內閣成員,這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誰填補入閣,此次填補幾位閣臣成員,已然是當前朝堂上下最為關心的問題。
徐階知道“獨相”不可為,亦是主動上疏道:“今袁煒去職數日,然閣中諸事無人能與臣商榷,增補幾位廉靜平實的閣臣,可防臣如同夏言、嚴嵩一般獨斷專權,臣懇請皇上早日增補閣臣。”
這一道奏疏并沒有進行保密,徐階讓人抄了一份副本給五科廊,很快這份奏疏的內容通過邸報公之于天下。
“元輔賢相也!”
“此舉有丞相之胸襟!”
“嚴嵩之徒不及徐閣老萬一矣!”
在得知徐階上疏皇上請求內閣增員,很多官員紛紛對徐階的舉動豎起了大拇指,卻是不乏一些諂媚的官員說一句肉麻的贊美之詞。
只是不管如何,徐階主動上疏請求嘉靖填補內閣成員,已然是贏得朝堂上下的一致贊譽。
嘉靖對這個事情似乎不怎么上心,連日閉關在萬壽宮中修玄,過了好幾天才將徐階叫到萬壽宮相商。
“臣徐階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徐階來到充滿檀香氣息的殿中,對著許久不見的嘉靖恭恭敬敬地行了禮。
嘉靖這幾日的身體不適,偶爾有幾聲咳嗽,對政務亦是有了明顯的松懈,讓徐階平身之后,當即直接開門見山地道:“徐愛卿,你提議內閣增補人員,卻不知增補幾人?誰人比較合適?”
“臣以為內閣之事固然重中之重,然六部亦需要能臣執理,人事不宜動蕩過甚。臣以為增補閣員兩人為宜,若以廉靜平實而論,則首推戶部尚書嚴訥和禮部尚書李春芳!”徐階沉思片刻,當即推薦了這兩個人道。
黃錦聽到所推薦的兩個內閣成員人選,卻是不由得扭頭望了一眼嘉靖的反應。
嚴訥和李春芳都是南直隸人士,如果由這兩個人入閣的話,那么內閣的三位閣臣都是南直隸的同鄉了。
徐階在將人選拋出來的時候,其實亦是小心地觀察著嘉靖的反應。
嘉靖的眉頭微微地蹙起,對著徐階進行詢問道:“董份有何不可?”
“早在幾年之前,御史耿定向彈劾董份徇私照拂于原吏部尚書吳鵬的幼子,今科榜眼是國子監生范應期跟他關系頗為親近,此次亦是有徇私的嫌疑。京城的士子對董份頗有怨言,今科大比結束不久,臣以為其暫緩入閣,一則算是皇上對其行徑的敲打,二則董份可主持六部一衙門為陛下分憂!”徐階顯得忠心耿耿的模樣,顯得有理有據地進行道。
在四位輪值于西苑的重臣中,董份雖然早已經掛著工部尚書的頭銜,但其主職卻是吏部左侍郎,并沒有真正執正堂印。
卻不得不承認,徐階所拋出的理由,可謂很是充分。
嘉靖斟酌了一下,卻是認真地詢問道:“吳曰靜和董份一同入閣,此舉當真不妥?”
這……
黃錦聽到這個話,眼睛不由得微微地瞪了起來。
雖然他覺得兩位南直隸的同鄉一同不入不妥,但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兩個人竟然都不是皇上的心屬之人,而皇上想要的閣臣人選竟然是吳山和董份。
徐階撲通地跪倒在地上,當即主動請罪地道:“臣所薦皆非皇上屬意之人,請皇上治臣識人不察之罪!”
“徐愛卿,你不用如此慌張,嚴訥和李春芳亦是閣臣的可選之人,你并沒有過錯!”嘉靖滿意地看著徐階的反應,顯得大度地道。
徐階的心微微心安,卻是仍然跪在地上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由誰入閣,自是由皇上說得算,只是內閣和六部同等重要,士子的輿論亦不可不慎,還請皇上酌情考慮!”
嘉靖揉了揉眉心,近日的靈丹讓他腦殼生痛,心里涌起了一份莫名的煩躁道:“此等俗事令朕心煩,無怪乎修道終是反復進退!”
“若是皇上覺得為難,不若舉行廷推如何?”徐階靈機一動,當即進行提議地道。
在大禮儀之爭中,嘉靖為了分化文官的陣營,當時大力地扶持護禮派的官員,直接提拔了不少護禮派官員。
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直接給入仕僅六年的非翰林官的張璁下了一道圣旨,將張璁直接召入內閣,打破閣臣由廷推入閣的慣例。
亦是那個時候開始,內閣的閣臣增員并不再經由廷推,而是直接由皇上欽點官員,閣臣的人事權亦是牢牢地攥在嘉靖的手里。
不管是現任的首輔徐階,還是剛剛請辭不久的次輔袁煒,二人都是由“中旨”入閣。
嘉靖的目光落到了徐階身上,臉上顯得陰晴不定的模樣。
站在一旁的黃錦見狀,卻是不免擔憂地望向徐階,雖然有心提醒徐階,但此刻并不敢聲張。
跪在地上的徐階仿佛額頭長眼睛般,又是進行補充道:“當然,此次廷推的結果僅供參考,誰能入閣還是由皇上敲定!”
小說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