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眨眼間,二月的會試悄然來臨,這一場三年大比當即吸引整個京城百姓的目光。
隨著一個個有才華的士子借助《談古論今》揚名,會元的熱門人選不僅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反而讓各方更加爭執不休。
受到了《談古論今》的影響,而今大家對狀元的人選淡化了他們的錦繡文章,更加關注考生的政治見解。
正是如此,哪怕考官亦是只能向策論寫得好的士子傾斜,卻是生怕黜落那些有才華的考生而遭受質疑。
在關于狀元人選的爭執聲中,很多人都是支持自己或父輩祖籍的熱門考生,卻是明顯帶著一種同鄉情結。
京城有一間大賭坊跑到聯合錢莊進行舉債,更是得到了聯合錢莊的擔保,卻是對本屆會元和狀元的熱門人選開出盤口。
國人好賭,這是古往今來的共性,受到聯合錢莊背書的賭坊簡直如虎添翼般,卻是激發京城百姓的熱情。
“一兩,趙志皋!”
“五兩,王家屏!”
“十兩,陳于陛!”
京城的百姓面對著有聯合錢莊背書的賭坊,卻是毫不猶豫地拿出銀子,卻是紛紛對心儀的人選進行押注。
亦是如此,今年的春闈明顯比以往更為熱鬧,亦是更多百姓關心著狀元的最終歸屬。
只是對于當朝的大佬而言,一個小小狀元的歸屬并不能左右朝廷政局,甚至都無法吹起一絲波紋。
隨著立儲之爭拉開序幕,朝堂的形勢已然產生了微妙變化。
在主考官的人選上,得到隆慶偏寵的徐黨奪得了這個位置,卻是由當朝次輔李春芳充任此次會試主考官。
這個會試主考官其實是做著苦差事,一旦做得不好會受到輿論的攻擊,甚至還會出現掉腦袋的風險。
弘治十二年春,時任皇太子老師的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程敏政出任會試主考官,卻是因為被舉報而下獄,最后出獄四日便以癰毒不治而亡。
只是跟著這風險相比,收益亦是讓人眼紅。以官場不成文的規定,凡是主持會試的主考官都能收下新科貢士的門生帖,從而成為這幫即將踏入官場新人的老師。
正是如此,徐階卻是贏得了一份厚重的政治資源,卻是可以從中培養著聽從于他的新生力量。
面對會試主考官的位置被徐黨所奪,林晧然亦是努力爭取己方的利益,親自舉薦翰林侍讀學士儲大綬擔任了本屆會試的副主考官。
不過在這一場關于會試主考官的交鋒中,林晧然這邊可謂是完敗。
正主考官和副主考官看似僅差一個級別,但能夠得到新科進士門生帖的僅有正主考官,副主考官其實就是陪襯。
卻是不管如何,這已然算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畢竟徐階跟隆慶漸行漸近,李春芳擊敗郭樸成為會試主考官是既定的事實,而他們爭下一個副主考官的位置亦算是有所收獲。
只是大明的朝堂永遠都是明槍暗箭,戰事總是在不經意間便隨之而來。
在敲定會試考官的人選后,徐階公然向隆慶提議道:“皇上,今天下文氣鼎盛,圣明之君需廣納賢才。臣提議此屆科舉可納四百人,一則彰顯皇上的隆恩,二則可使野無遺賢!”
這……
殿中的官員聽到徐階這個提議,卻是不由得面面相覷。
雖然每屆所錄取的進士人數并無定員,但嘉靖朝正科都是三百人整,而今卻是突然提到四百人整。
要知道,這多增名額固然給參加會試的舉人更多的機會,但擴容開的進士官卻還是要進行安頓,甚至還要給予相應的免稅田額度。
正是如此,徐階這個提案雖然贏得士子的感恩戴德,亦是讓隆慶彰顯了隆恩,但給大明王朝埋下了一個小小的隱患。
禮部左侍郎林燫的一只腳向前邁出,只是想到自己的子侄亦是參加本屆新科會試,卻是不由得將腳縮了回去 終究而言,徐階這個提案雖然有些不妥,但他亦算是一個潛在的受益者,自己的子侄很可能借此得到進士功名。
坐在龍椅上哈欠連天的隆慶聽到徐階這個提議,想著此舉能夠彰顯自己的隆恩,眼睛不由得微微一亮。
“皇上,此舉不妥!今朝堂財政困頓,然官員易精不在多,且朝廷用人當以精干為本。若是再行填補,臣以為當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卻不可草率增員。正如今殿中百官此般,無一不是經大浪淘沙而立于朝堂,唯有百煉之士方能輔助皇上大治天下!”林晧然卻是沒等隆慶表態,當即站出來進行反對道。
這……
李春芳聽到林晧然的反對理由,雖然早知道林晧然的大明第一辯才,但還是震驚于林晧然的辯才和獨特的政治見解。
明眼人都知道這個舉動不妥,但其中牽扯復雜的利益關系,卻是讓人無從下手。只是林晧然似乎都不用思索,站出來便是亮出了充分且“得人心”的反對理由。
“林閣老所言甚是在理,臣等附言!”馬森等官員的那般自豪感當即油然而生,宛如應聲蟲般站出來表態道。
卻是包括禮部右侍郎林燫在內的官員都是心甘情愿地站出來,跟著那點私利相比,他們更加自信自己所走過的路。
既然自己能從三百名額中脫穎而出,憑什么這屆考生能得到四百名額,且這多出的一百個名額又該如何安排?
一時間,從者如云,卻是紛紛站在了林晧然的那一頭。
雖然徐階漸漸贏得帝心,但在這朝堂的力量對比中,徐階已經是處于絕對的下風,而林晧然成為真正的文官集團領袖。
正是如此,徐階和林晧然的意見產生分歧之時,不說林晧然現在是言之有理,哪怕沒有道理亦能在聲勢上勝過徐階。
隆慶雖然傾向于選用四百名額來彰顯自己的明君之名,只是看到這殿上懸殊的力量對比,卻是知道該選擇哪一方。
盡管他是一國之君,但他并沒有像父親那般跟百官對著干的勇氣,更沒有父親那般玩弄于百官的手段。
隆慶顯得欠意地望了一眼徐階,而后便是同意了林晧然的建議道:“既然如此,便準林閣老所請,此屆新科按舊制取進士三百名!”
“皇上圣明!”林晧然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亦是暗松一口氣并謝禮道。
雖然增員能夠給參加會試的舉人更多考取進士功名的機會,只是這種擴員不僅加重大明的財政負擔,亦是會走上宋朝“冗官”的老路。
大明發展至今,其實早已經不缺官員,特別這個時代可沒有什么退休制度,缺的是能夠專心做事的官員。
如果現在盲目增加新科進士,固然能夠得到更多新生力量的補充,但其實會加速“內卷”,到時只會出現更多腐敗的官員。
不管在哪個時代,如果通過努力能夠得到的東西,相信很多官員都能堅守原則。只是當他們發現通過努力亦無法得到想要東西的時候,往往就會迅速地腐化了。
正是如此,林晧然并不打算待張居正在萬歷時期糾正這個謬舉,亦不打算讓這個官場變得更墮落,而今便親手將徐階這個提案掐死在萌芽中。
馬森等官員卻沒有林晧然想得這么深,看到他們再一次成功阻截徐階的提案,卻是感受到自己這個團體的強大。
徐階的提案遭到林晧然的狙擊,臉上不僅沒有出現絲毫的憤怒,而且嘴角微微上揚,顯得很得意地瞥了一眼林晧然。
郭樸注意到徐階這個反應,眉頭不由得微微地蹙起,心里隱隱感到了一陣不安,意識到這可能是徐階給林晧然下的一個套。
正如他所料這般,在早朝結束不久,這個事情當即便是在整個京城傳了開來。
“林閣老說得倒是好聽,我看他分明是出于黨爭的私心!”
“不錯,這多一百個名額怎么了,徐閣老才是老成謀國!”
“林閣老的私心過重,我看朝廷理當罷免他的所有官職!”
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加上一些人在背后推波助瀾,很多被憤怒沖昏頭腦的舉子當即將矛頭指向了林晧然,甚至是直指林晧然頭上的烏紗帽。
雖然林晧然的出發點是有利于國家和民族,但卻“侵害”了應考舉子的核心利益,故而他們對林晧然的好感是直線下降。
亦是如此,士子群體的風向悄然改變,很多舉人紛紛擁護起那一位有“賢相”之名的內閣首輔徐階。
不得不說,一些看似“賢相”的做法,卻是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無益,只不過是討好某些群體的舉措罷了。
僅是一日,一篇關于分蛋糕理論的文章出現在《順天日報》上,卻是指出增員會致使很多進士“失業”或“就業不理想”,同時當屆進士功名含金量降低的事實。
事到如今,林晧然面對著種種不利的輿論,亦是有著自己的應對之法,早已經由王稚登和康晚榮組建一個危機公關團體。
“你以為增員是為你們開方便之門嗎?那些其實都是給關系戶的!”
“遠的不說,像潘恩的兒子潘允端和楊博的楊俊民,哪個不是前程似錦?”
“這些官宦子弟少的便是一個進士名額,一旦他們進入官場便是妥妥的尚書,比狀元還香!”
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后,康晚榮這邊亦是引導輿論,拋出了一個“陰謀論”,當即將輿論引向了官場的現狀。
亦是如此,很多舉人仿佛是猛然清醒過來一般。
雖然他們確實增加了考取進士的機會,只是卻是大大地降低含金量,而且他們的官場之路會更加的艱難。
現在的官場早已經組建著一團團利益關系網,跟著那些有背景的官宦子弟競爭,他們只會淪為炮灰。
“若是進不了前三百,我陳某寧不要這功名!”
“咱們堂堂男兒七尺身,豈能要那位奸相開恩!”
“林閣老說得好,科舉便是大浪淘金,三百名方見成色!”
隨著輿論的發酵,雖然還有一些攻擊林晧然的聲音,但絕大多數的舉子卻是認同了林晧然的做法,接受了僅納三百名的結果。
正是如此,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輿論戰中,雖然徐階準備得很是充分,但在危機公關的反撲中,他卻是迅速敗下陣來。
林晧然不但沒有損失聲名和士林地位,反而贏得更多士子的擁護,特別是那些實力頂尖舉人的一致擁護。
至于那些有子侄參加會試的官員,雖然對自家子侄錯失這個良機很是惋惜,但心里亦是清楚林晧然這個才是謀國之舉。
施恩固然能贏得賢相的聲名,但如果不考慮整個國家的利益,不考慮百姓所面臨的負擔,這其實是禍國殃民之舉。
在輿論戰結束不久,會試在順天貢院如期舉行,四千多名舉人按時前往順天貢院的考舍參加考試。
對于這幫應考舉人而言,此場考試的成敗關乎到他們的前程,甚至是關乎著他們整個家族的命運。
跟著往屆一般,從搜檢考生,到發放試卷,再到收取試卷,而后經過糊名和譽抄送到內簾進行審卷,一切流程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
到了這個層面的考試,舞弊的情況幾乎不會再出現,自然不會出現什么通關節之事。
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狀元,歷來都是一個潔身自好之人,而今貴為當朝次輔,自然不會做出舞弊之事。
經過大半個月的忙碌后,新科會試的名單亦是正式出爐,而后便是進行了報喜和張榜。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新科會試的會元并不是浙江、江山和南直隸的熱門士子,卻是一個來自于揚州名不經傳的士子。
得知新科會元張無盡竟然是揚州人士之時,結合著李春芳亦是地地道道的揚州人。出于對官員的天生不信任,加上落榜的舉子憋著一肚子的怨氣,一時間舞弊之聲當即四起。
卻不知是真是假,有人宛如親眼所見般描述著新科會元跟李春芳相見的過程,其中很隱晦地指出李春芳通過恰好飛過的鳥給張無盡泄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