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一章回去(6K+)

  養心殿外的長廊,一盞盞橘紅色的絹紗燈籠就像是浮動在暗夜中的明珠,蜿蜒直至長廊的盡頭。

  漢白玉的石階下戍守著兩排禁衛軍,他們穿著統一的禁衛軍服飾,手握佩刀,巋然不動戍守在原地。幽暗的光影反射在他們的面龐上,讓他們的輪廓顯得越發剛毅黝黑,遠遠望去,宛若一樽樽塑像一般。

  傳信的士兵剛剛進入他們的視線范圍,便立即被其中一名禁衛軍喝止。

  那士兵站在原地,等候禁衛軍上前盤查。

  有令牌,有蓋章的信箋,盤查不過是循例。

  禁衛軍讓士兵在原地等著,自己往養心殿的方向而去。

  福公公聽說是陰山來的加急信箋,忙進殿去請示英宗的意思。

  英宗這些天一直在等待著出使韃靼使團的消息,而今傳來急信,他估摸著應該是洽談失敗的消息。

憲宗的事情,是他心中的硬傷,他就是等待著這次出使的失敗,然后他就有了說服臣民的借口和理由,徹底將憲宗遺棄在韃靼,繼續他的關外北狩,永遠不要回來  英宗露出笑意,啞聲吩咐福公公道:“傳進來!”

  福公公道了聲是,領命下去了。

  須臾,那陰山而來的傳信兵便在福公公的引領下,進入了養心殿。

  士兵行了大禮,而后將粘了羽毛的加急信箋呈交給英宗。

  英宗不緊不慢的拆開信封,只看了一眼后,他臉上的笑意瞬間僵住了。

  這怎么可能?

  他苦心設計了那么多的障礙,竟是一點兒用處也沒有?

  耶律究竟是吃錯了什么藥?沒有禮物,沒有錢銀,沒有得到一分一毫的好處。他怎就這般輕易將憲宗送回給大朝?

  憲宗就要回來了,這該如何是好?

  英宗說不出話來,他手中的那一封信箋。幾乎被他揉爛了,一張微胖的龍顏陰云密布。養心殿內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連一側的福公公和傳信兵也能感受到彌漫在空氣中的寒意。

  他們垂著頭,壓抑著自己的呼吸,努力將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須臾,英宗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將信箋捏進掌心,起身讓傳信兵先退下去。

  傳信兵如蒙大赦,恭敬施了禮。退出了養心殿。

  福公公看英宗的表情,便已經大致猜到了信箋的內容。他也狐疑,使團的條件那么差,沒錢沒禮不說,那個新提上來的右都御史,更是個剛出茅廬不久的年輕人,雖是翰林院的出身,可壓根就沒有外交經驗。

  在沒錢,沒禮,沒人才的苛刻條件下。他竟能如此出色的完成使命,將憲宗上皇迎回來?

  使臣團憑的是什么?

  難道真是天意如此么?

  英宗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他沉著臉。不發一言,直接往寢殿走去。

  福公公不敢開言勸解什么,這個時候,任何人湊上前去,陛下都不會給好臉色,只能慘淡地淪為炮灰。

  他僅僅是幫英宗將床榻鋪好,安靜地伺候他更衣上榻,熄滅殿中多余的燈火,便悄然退出來。安排小太監在殿外守夜,自己則去了耳房歇息。

  雖說是歇息。但福公公不敢讓自己進入深度睡眠,他總擔心英宗心情不佳。半夜睡不著覺,夜里喚他。

  英宗的確睡不著覺,他睜大眼睛望著帳頂,記憶中那團模糊的影子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他以為自己早忘了兄長的模樣,卻不曾想那不過是平素里刻意的遺忘。他一直沒有消失,而是潛藏在他記憶深處的某個角落,而今,他終于要回來了,可他昔日的一切,卻絕不會再回來.

  第二日的早朝,英宗將陰山邊關傳來的加急信箋告知了朝臣。

  朝堂上瞬間就像是煮開了的水,沸騰了起來。

  曹清很高興,他趁機向英宗進言,提出了一整套迎接儀式。

  右相周伯宣也認為上皇能還朝,這于大朝而言,的確是個振奮人心,值得慶賀的好消息,也上前附議,同意曹清的請奏。

  太子黨派內有朝臣出來反對,理由是上皇終究大敗于韃靼,更被韃靼當成了人質囚禁了一十九載,這本身就不是什么有臉的事情,如今能回來,乃是祖宗先帝保佑,悄悄接回來的就是了,何必弄得人盡皆知?

  王直冷哼了一聲,當堂指著那名大臣的臉,罵了一聲放屁。

  他向來心直口快,上次敢當著滿朝臣子的臉面與英宗掐架,一個小小的五品官,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那臣子被他罵了一聲后,臉色鐵青,指著王直你了半天,氣得說不出話來,只得在心中暗暗詛咒這個老匹夫,再一次觸怒龍顏,而這一次,陛下最好見他一刀咔嚓,給砍了  王直早忘了上次與英宗掐架被打了二十大板的事情,他執笏上前,對英宗道:“陛下,我天朝素來是禮儀之邦,就算是殺人放火的事情,也該要講究個體面,更何況是上皇打獵歸來這么光榮而重要的事情?臣認為這件事應該要鄭重以待,以揚我國威,光耀子孫!”

  其實朝中除了惠王黨和太子黨的人不希望上皇回來攪合之外,對于憲宗歸來表示高興和欣慰的,還是占據了多數的。

  王直這話出來后,有很多中立派的臣子紛紛附議表示贊同。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劉景文在沐千山案子后很得英宗賞識,不過他跟曹清等中立派臣子乃是一致的想法。他們并沒有想著要幫憲宗復辟皇位,只不過是為了大朝的臉面著想,不想將來的朝史留下一個被俘皇帝的污點罷了。他也上前奏議,讓禮部著手大辦迎接上皇歸朝的事宜。

  英宗臉色很難看,他心里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

  他冷眼看著朝臣們吵了老半天,最后沉聲道:“太后薨逝。舉國同哀,而今國喪未過,應該厲行節約。簡單易行!”

  朝堂瞬間平靜了下來。

  朝臣們個個望向英宗,等待著他的安排。

  而后英宗高坐于御座上。幽幽吐出了一句話:“一架四輪高棚馬車,十二個禁衛軍,接他回來!”

  大家都懵了。

  這么寒磣?

  不過陛下剛剛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國喪未過,一切厲行節約,簡單易行。他們盡管覺得這迎接的儀仗,簡單粗略到輕視,但卻也不好反駁。只能默默應下了。

  這事情是交由禮部去安排的,不過這委實也沒有什么好安排的,一架四輪高棚馬車,十二個禁衛軍,還需得著怎么安排,要出發迎接,那是分分鐘都能搞定的事情。

  不過英宗卻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出發的日子,只說讓欽天監看過再議。

  韃靼那邊,耶律正在大帳內為憲宗和朝使臣團踐行。

  耶律雖然恨憲宗,也討厭憲宗。初始將他俘虜的時候,更是無時無刻不想著殺了他。可十九年的相處了解,他也對憲宗衍生了一種不一般的情誼。雖然韃靼的內部有很多人反對。反對耶律放憲宗回去,可耶律依然遵守他對鄭恩泰的諾言,遵守他對憲宗的諾言,要放他回去。

  耶律坐在上首,大手端著一個盛滿了馬奶酒的大陶碗,遙遙看著憲宗,揚了揚手臂,敬了他一杯。

  耶律不是善于表達情感的人,他的這個舉動。足以表達了他對憲宗的尊重和友誼。

  李嘯天是朝人,不過他在韃靼生活了二十多年。是耶律的國師。憲宗之所以能活,離不開李嘯天的庇護。這些年。他們的私交不錯,只不過李嘯天很懂得把握分寸,因而耶律對他不曾有任何的猜忌懷疑。

  他穿著一襲粗布青袍,長發披在背上,用發帶松松的挽著兩縷,幽沉如潭的眸子看上去有些神秘深沉。

  他同樣舉杯敬了憲宗一杯,同樣不說話,只有那眼底漾開的笑意在昭示著:他為他而高興!

  耶律的兒子尊憲宗為老師,憲宗即將歸朝,永遠地離開了他,他很不習慣,很不舍。

  他擔心已經當了朝皇帝的英宗會不容他,甚至會殺了他。

  耶律的兒子問鄭恩泰,憲宗回去,能不能平安的活下去?若是不能,他請求讓憲宗繼續留下來。

  鄭恩泰很吃驚。

他太意外了,他料想不到憲宗在韃靼王子的心中,竟然占據了這么重的位置,也沒有想到身為俘虜的憲宗,能得到那么多韃靼臣民的尊重和愛戴  鄭恩泰無法回答韃靼王子的問題。

  他的任務是出使韃靼,將憲宗帶回去而已,至于英宗會如何對待上皇,那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事情。

  憲宗很高興庫克(韃靼王子)能這樣為他考慮和著想。他招手讓庫克過去,笑意和煦地對他說:“朝是我的故土,在大朝有落葉歸根的說法。我年紀大了,自然無法逃脫生老病死的規律,能在我的故土漸漸變老、死去,是我這些年最大的愿望!”

  庫克落淚了,他不舍老師,卻不想老師這輩子有遺憾。

  他想耶律請命,要親自送憲宗去邊界。

  耶律答應了。

  為了表示鄭重,耶律率領了全體部落首領為憲宗送行。

  只不過送君千里終須別,出了王城之后,耶律和眾部落首領便陸陸續續的回去了,只有庫克帶著一支衛隊陪著憲宗走了一天的路,直到將他送到了韃靼與陰山的交界關口才停下來。

  月牙關離陰山關很近,庫克只能將憲宗送到此地為止了,他不能再往前去,幾步之遙的對面就是朝的勢力范圍了,他隨時都有可能被敵方抓住的危險。

  庫克從馬背上下來,看著即將與他永別的老師,淚灑衣襟。

  他抱著憲宗的肩膀,聲淚俱下道:“今日一別,何時再能相見?或許此去相見無期,老師珍重!”

  而后。他不敢再看憲宗,快速翻身上馬,向韃靼王庭的方向疾馳而去。

  憲宗望著少年遠去的背影。眼角一片濕潤。

在韃靼十幾年的囚徒生涯里,在被仇恨、偏見糾纏不清的歲月里。憲宗收獲了庫克對他的那份真摯無私的友情  陰山關口的守將柯子俊領著一支騎兵出城迎接了憲宗的歸來。

  他鄭重地給憲宗行了跪拜禮,將憲宗連同使團一塊兒迎進了城,設宴款待。

  柯子俊這些天一直在等待著上京城的消息,可等了多日,卻遲遲沒有等來英宗派人來迎接上皇回去。

  他心里有些疑問的,就算英宗再不愿意看到憲宗,可至少也該做做樣子給天下人看吧?

  他不派人來迎回憲宗,這是什么意思?難道要他一直滯留在陰山?

  接風宴上。柯子俊并沒有向憲宗提及迎接的事宜,只熱情地招待了每一個人。對能夠將憲宗安然帶回來的鄭恩泰,他也多了幾分欣賞,酒席上頻頻向他敬酒。

  鄭恩泰也為自己此次的完美出使感到滿意,他意氣風發,臉上笑意深雋,看上去很自信,很有魅力。

  鄭恩泰想象著這一次回去,官位能再往上翟升,他便覺得有些興奮。

  如今他也能揚眉吐氣。光耀門楣了,再不是讓人看不起的鄭氏旁支子弟了!

  接風宴上的每個人都很盡興,直到上了更之后。才散了。

  柯子俊將憲宗安排在自己的府邸里,一應的丫頭小廝婆子俱全,讓憲宗不要拘著,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

  憲宗只是淡淡一笑,他早已習慣了親力親為,十九年的時間,十九年的囚徒生活,他早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需要婢子伺候的帝王了。

  “將軍回去吧。我什么都不需要,不必費心了!”憲宗說道。

  柯子俊忽然間覺得有些心酸。

本來。他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人,而今他卻活得如此謙卑  “上皇。臣能問您一個問題么?”柯子俊問道。

  憲宗抬起一雙平靜無波的眸子看他,淡淡一笑,應道:“將軍請說!”

  柯子俊微一沉吟,清了清嗓子問出心中的疑惑:“上皇去年來陰山,為何不開口讓臣送您回去?”

  他問完,心中有些忐忑,但這是他一直想知道的事情,便仔細留意著憲宗的表情。

  憲宗依然沒什么表情,風輕云淡的,在圓腰胡床上坐了下來,不疾不徐道:“我若想偷偷摸摸,憑庫克與我的感情,他會幫我。但我不能這么做,我不能利用他對我的信任置他于不忠的境地。我走了,獲得了短暫的自由,卻將他推入萬夫所指的深淵,他的父汗會對他失望,他的子民會唾罵他的背叛,這叫我如何心安?同樣的,我若開口請你幫我,亦是將你推向不忠不義之絕境”

  他看著柯子俊,微微露出笑意:“我不需要那樣的自由,那跟活在黑暗的地獄沒有什么區別。我想要光明正大的回來,就算回來后面臨的是更大的絕境,或者是死,那又有什么關系?”

  柯子俊因他的話而震撼。

在那樣的困境下,他還能為別人的安危著想  柯子俊忽然間覺得,在韃靼那個虎狼之地,憲宗能夠平安的活下來,不僅僅只是奇跡,還是他身上讓人莫敢逼視的人格魅力!

  柯子俊笑了笑,眼眶不覺有些微紅。他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只囑咐他早些歇息。

  臨出門的時候,憲宗喚住了柯子俊。

  幽暗的燭光下,憲宗的笑顏露出幾分滄桑之色。他不緊不慢的對柯子俊道:“麻煩將軍派人跟陛下說一聲,回朝的儀仗一切從簡便好!”

  柯子俊不解的看了他一眼,沉了一息后,點點頭,應道:“是,臣領命!”

  接下來的日子,憲宗一直住在柯子俊位于陰山城內的府邸里,連大門都不曾邁出一步。

  鄭恩泰則領著幾個使臣團的人逛了一圈陰山市集,淘弄了一些小玩意兒,也算是此行的一個見證和紀念。

  九月初二,迎接憲宗歸朝的儀仗隊伍出發了。

  簡單得令人咋舌。

  不過從陰山關口及時傳回去的那封請命。給了英宗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英宗將憲宗的話告訴了臣民們:“喏,你們都看到了,這是憲宗上皇自己的意思。朕怎敢違背?”

  迎接儀仗隊伍輕車簡從出發后,上京城恢復了短暫的平靜。

  然而這平靜。也僅僅是表面上的平靜而已。

  太子原本以為,使臣團不可能這么順利而歸,沒有禮物和錢財,耶律定要惱怒,說不定連出使的使臣都要被扣留在韃靼。他的想法跟英宗一致,認為只要韃靼惱了,憲宗就算不會被耶律一怒之下殺了,他也定不會輕而易舉的放他回來。可事實跟他們父子開了個極大的玩笑。

  憲宗平安回來了。而且現在已經入了關,在陰山等著儀仗隊去迎接。

  太子最近有些敏感急躁,他覺得父皇最近看他的眼神透著一股子冷意,連代理處理奏折的特權也被他收了回去,似乎對他有著極大的不滿。他認為定是惠王黨在背地里下了什么黑手,不然父皇不會無緣無故這般待他。

  他越來越坐不住了,玉璽到現在還沒拿到手,那個神秘人已經許久沒有聯系他,他擔心一旦他聽聞憲宗歸來的消息,改變了主意。重投舊主,那他之前所做的努力,豈不白費?

  沈仲在如今這樣的局勢下。越發的清明起來了。他也感受到了陛下對太子疏離的態度,因而每日都在太子耳邊勸他,低調行事,在這個當口,不做不錯,安分守己。

  太子對日夜喋喋不休的沈仲有了惱意,一連幾天,都將他拒之門外,懶得搭理他。

  而惠王這邊。從蕭太后薨逝之后,一直處于低迷的狀態也稍稍得到了喘息緩解。英宗對太子的態度似乎讓惠王又看到了一絲曙光。特別是在龍廷軒將此前被殺的兩名朝臣與太子有關的證據交給他時,他萎靡的情緒。得到了振奮。

  惠王捏著手里的證據,卻不急于一時告發太子。他認為時機還沒有成熟,他下一次若是行動,定要叫太子再無翻身之日!

  鄉下莊子的消息雖然閉塞,但上京城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的好事兒,蕙蘭郡主自然也知道了。

  她簡直不敢置信。

  聽到憲宗如今已經脫離了韃靼的掌控,入境陰山,她落下了喜悅的眼淚。

十九年了,十九年的等待啊,終于等到了歸期  蕙蘭郡主去端肅親王的院子里,屏退了所有的丫頭婆子,親自將消息告訴了端肅親王。

  “父王,他要回來了”

  看著哽咽到說不出話來的女兒,端肅親王亦是老淚縱橫。

  憲宗的歸來,于他而言,是奇跡!

  憲宗是親王的子侄,可他從小跟著親王學藝,在感情上,他們更像是父子。如今他能平安回來了,親王自然是高興的,心里少了一份牽念和遺憾。

  “蘭兒,收收情緒,他能回來很好,只是現在才剛剛開始啊,以后的考驗,必不會少的。父王先得給你交個底兒,跟皇宮的每一個人,保持距離,包括他,明白么?”端肅親王沉了一息后,鄭重其事的說道。

  蕙蘭郡主先是一怔,而后點點頭,明白過來,應道:“是蕙蘭放肆了,父王的意思,女兒明白!”

  端肅親王微微有些渾濁的眸子里蓄滿了晶瑩。

  遠離他,才是對他好,也對雪哥兒好。

  “蕭太后的喪期已經過了百日了,找個時間安排雪哥兒和瓔珞回去吧,上京城是個是非之地,遠離才是上道!”端肅親王低聲補充道。

  蕙蘭郡主知道父王的擔憂和顧慮,六月那時候,她本就是要安排她們回去的,偏偏蕭太后突然薨逝,命婦又要入宮哭靈,這才耽誤了。竟端肅親王這么一提起,蕙蘭郡主才猛然驚覺,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個月了。

  “是,女兒知道了,這兩天就讓他們將箱籠收拾好,送他們走!”蕙蘭郡主應道。

  端肅親王含笑道好,心里多少有些不舍。

  他極喜歡那兩個孩子,聰慧、懂事,很招人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