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007、路遇(下)

  公子?按巴原禮制,國君之子可稱公子。那年輕人不可能是少務的弟弟,更不可能是少務的兒子。而這說話的中年人確實是那年輕人的管家,剛才就看虎娃有些不順眼,在他看來,這小伙計能給自家少爺車刷馬已經是天大的榮幸,根本用不著給什么賞錢。

  可是少爺方才偏偏扔了賞錢,他也不好說什么,只是看虎娃不順眼,這一點微妙的心思,他自己也形容不清,所以莫名想找點磋。

  虎娃笑了,搖頭道:“看來這錢不好掙啊,就算我看那兩匹馬順眼、幫個忙吧,錢還給你!”他上前兩步將三枚陶幣扔了回去,卻不是扔向那管家,而是還給方才那位名叫庚良的年輕人。

  陶幣在空中劃出弧線,恰好落在庚良的腳前,對面所有人皆變色,庚良怒喝道:“大膽!”

  隨著這聲怒喝,虎娃忽覺腦后生風,那名管家已經拿起馬鞭抽了過來。只聽啪的一聲,抽得是又重又狠,被抽中的人卻非虎娃,而是庚良。

  虎娃向旁邊側了一步便躲開了,那鞭子本也抽不到庚良,許是因為力道沒有控制好,鞭子莫名在空中拐了個彎,鞭梢正掃在庚良的臉上。從額頭到鼻梁再到左側臉頰,留下了一道醒目的痕跡,迅速腫了起來,有些地方還滲出了xie珠,感覺是火辣辣地疼。

  虎娃扭頭看了太乙一眼,他剛才只是側步讓過了鞭子,可沒操控鞭子去抽人,這是太乙動的手腳。而那庚良也不完全是廢物,顯然有些功夫在身,管家只是個普通人,盡管這一鞭事出突然,原本也應能躲開的。可是太乙想讓鞭子抽中,庚良再大的本事也得挨抽啊。

  庚良被抽懵了,向后一仰又被同伴扶住,場面一片嘩然,他捂著額頭一指虎娃怒喝道:“將這兇徒na下治罪!”

  那管家一鞭子抽在了少爺臉上,心中大駭,聽見這句話,從腰間拔出一把短刀便朝虎娃撲了過去,是打獵時用以切割皮肉的獵刀。然而他的身形剛一動,就莫名騰空而起,噗通一聲摔在那伙人的身前。

  太乙已站在虎娃身前,喝道:“放肆!”

  虎娃就算把他們給殺了,也犯不著和這些人計較什么,更不會因此動怒或自覺受辱。虎娃雖不驚不怒,但太乙卻怎能容這些人冒犯師尊,他也看出來師尊不想在此地亮明身冇份引發混亂,所以只是出面喝止。

  庚良額頭和臉都被抽腫了,眼神也不太好,厲聲到:“大膽兇徒,一起na下!”一名同伴及時拉住了他,小聲說了幾句話,想必是勸阻眾人不要沖動。

  太乙走過來的時候,將一塊牌子掛在了腰間,銀色的質地非常醒目,正面的紋路像一條大蛇,是巴國宗室的圖騰,也是如今倉頡所創的“巴”字。巴原分裂成五國后,國工信物的正面都銘刻了這個圖騰,但也冇有微妙的差別。

  庚良身邊的那名后生,想必也是巴都城中的權貴子弟,眼力非常好,竟然認出那是原相室國的國工信物,及時提醒了同伴。

  太乙當年得象煞威名,是因為他把相君和鄭君都給抓走了,并讓兩位國君以西界山為界停戰。后來相室國和鄭室國都尊象煞為國工,那時的國工身冇份可比后來尊貴多了,無論是相室國還是鄭室國,象煞都是開國后的第一位國工。

  庚良還沒反應過來,怒喝道:“區區原相室國的國工,本公子怕什么!”

  又有同伴悄聲提醒道:“庚良兄當然不必怕他,但他既是原相室國的國工,想必也有五境修為,真動手的話,我們會吃虧的。”

  庚良也突然清醒過來,對面那人既然是原相室國的國工,那么有很大可能早已擁有五境修為,就算憑自己的身冇份不必怕對方,但要動手肯定是打不過的,他悄然退后半步道:“你可知我是何人?”

  庚良臉上頂著那道醒目的鞭痕,卻做出一副傲然挺胸的樣子,顯得很是滑稽可笑。但太乙是個樸實的大叔,若觀其心相,其實仍是個童子,所以他并沒有笑,而是納悶道:“你誰啊,干嘛要問我?”

  此時虎娃已用神念告訴太乙,不要在這里動手,免得引發混亂并驚動塢堡中的駐防軍陣,先將他們驅逐了事,明ri到了學宮中再收拾不遲。對面九人,除了那名中年管家,有七人皆是學宮弟子,另一人是庚良的伴學書童,就是方才拉住庚良并小聲勸阻與提醒的那位。

  這七人就是學宮中的一個小團體,平ri以庚良為首,飲宴嬉戲四處滋事。最新恰逢學宮整頓,他們不敢在城中肆意胡混,這兩天便跑到丈人山打獵去了,卻突然接到消息,學正彭鏗氏大人明ri將到學宮視事,所有學宮弟子都要前去拜見。

  若是別的事,庚良或許不會理會,教習冇先生登堂授課時,他也是經常缺席的。但彭鏗氏大人誰也惹不起啊,庚良等人趕緊下山駕車回城。

  一起去打獵的還有很多仆從護衛,平ri簇擁在馬前車后倒也威風,但馬車只有兩輛,為了及時趕回巴都,就把大批仆從護衛都扔到后面了。在這條大道上沒什么危險,更沒什么人敢招惹他們,就是沒人伺候覺得很不方便。

  在路上想到最近學宮有了新規,不得攜帶仆從出入,庚良也覺得很郁悶,還想著能找個門路托誰說情,讓學宮守衛平ri睜只眼閉只眼,讓自己能多帶幾名仆從出入。

  庚良的伴學書童名叫阿土,阿土雖對他很恭敬,但庚良也不好像對待仆從那樣隨意使喚。阿土名字雖土,但身冇份并不土,也是貴族子弟,他的父親原是平民出身,國戰冇中累立軍功被擢升為將軍、賜六爵。

  入學宮受教的機會難得,名額還要分配給各城廓與部族,所以阿土也沒有lun得上。但阿土很想入學宮受教,所以才會央求父親給他安排了一個伴學書童的身冇份。當然了,做庚良的伴學書童也不算沒面子,還有好幾位國中權貴都想給自家子弟謀這個位置呢。

  剛才這伙人在寮棚中高談闊論,談的就是最近的國中以及學宮諸事,以虎娃和太乙的耳力,聽得很清楚。

  太乙的反應,差點把庚良給噎住了。管家已爬了起來,他剛才不小心一鞭子抽到了少爺身上,差點沒把自己嚇死,此刻見少爺吃癟,趕緊喝道:“好大的膽子!我家公子之父,乃先君康都之孫、當今工正署的司記大人,還不上前行禮賠罪!”

  太乙搖頭道:“不認識,也和我沒關系。剛才的事我不計較,你們快滾吧!”

  康都是后廩之父、少務之祖,那么這個庚良的爺爺,應該是后廩的兄弟。原來庚良出身于巴國宗室,論起來還是少務的堂侄。至于司記不是人名而是個官職,通常享七爵,地位也不低了。但這些對于太乙而言毫無作用,別說庚良是康都的重孫,就算是康都本人又怎樣?

  對面又有一人呵斥道:“相室國已滅,你區區一個國工在這里擺什么威風?你是來巴都城換牌子的吧?司記大人如今就掌管國工登記造冊、供養發放,你又怎敢得罪庚良公子!快把那傷人的惡奴冇交出來當場處置,庚良公子或許還能原諒你。”

  庚良的身冇份其實不能稱公子,他爺爺才是,同伴這么稱叫他只是為了拍馬屁。剛才那人的話也涉及到一個背景,在少務一統巴原后,原先四國的官員倒好辦,就地重新任命便是,但各地共工也得安撫、以求繼續為國所用。

  各城廓共工,就由城主負責重新聯絡,愿繼續為巴國共工者,則且供養等同以往。但是國工的身冇份,按慣例都是要由國君親自賜予的,而且要賜予工正大人親造的信物。少務則采取了兩個辦法,繼續招募與安撫原先四國的國工。

  其一是讓各地城主挨個登門拜訪,詢問對方是否愿意繼續擔任巴國國工?如果對方愿意,則上報國都,由工正署統一登記并制作信物,然后國君親自下令封爵,再將信物派專人送到各城廓,國工本人則可在各城廓繼續領取供養。

  但這些國工都是高人啊,說不定躲在哪里修煉或者外出游歷了,行蹤漂浮不定。所以少務又下了一道命令,原四國國工只要帶著信物前往巴都城工正署確認身冇份,就可繼續享受統一后的巴國國工待遇。工正署將統一登記,給他們換發信物,并將通知他們所在的城廓。

  這樣主要是為了讓各位高人們方便,這些人在巴原上游歷時,大多都會來巴都城一趟,可以順道換發信物重新登記。而在那年輕人口中,此事就成了換牌子,因為國工信物就是一塊牌子。

  他們顯然是誤會了,以為太乙是到巴都城換牌子的原相室國國工,而虎娃是他身邊的仆從。那年輕人居然把司記大人抬出來威脅太乙,聽他的意思,如果太乙不把虎娃交給他們處置,回頭就讓司記大人為難太乙。

  假如少務在這里,恐怕鼻子都會被氣歪了。很多國工都如閑云野鶴,往往眼高于頂,當初接受各國的國工身冇份都很勉強,他們能繼續擔任巴國國工、名義上為巴國效力,少務是求之不得,而經辦官員又怎敢刁難勒索?

  就算是司記大人在此,也不敢說這種話吧,偏偏這伙年輕人就敢說。

  既然虎娃讓他別在這里動手,跟對方好像也沒什么可交流的,太乙干脆不吱聲了。庚良卻以為他怕了,指著太乙的鼻子又說道:“你知道害怕就好,也不想想這是什么地方,也敢在此縱奴行兇!”

  太乙一指那管家道:“你臉上的傷,是讓他給抽的,這么多人都看見了。若說縱奴行兇,應該是你自己才對!……如果你還不滾,我就送你滾,別讓我再多說一遍。”

  已有不少人在遠遠地圍觀,看見庚良的樣子、聽見太乙的話,發出了低笑聲。太乙面無表情地向前走去,庚良等人既不敢動手,亮明身冇份也嚇不住對方,不禁連連后退。阿土又拉住庚低語勸阻,庚良一跺腳道:“你等著,到了巴都城,本公子叫你好看!”

  狠話撂下了,庚良等人登車匆匆而去。虎娃也不想再進寮棚,帶著太乙離開了集鎮,他仍然走得不緊不慢,仿佛剛才發生的只不過是一件平常的事,對心情和心境都沒有絲毫影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