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021、長而不宰

  如果虎娃想,他也可以成為無量光。到達與領悟那個世界,那個世界就是虎娃的,又非虎娃的。無量光可指引眾生來到,那里于世人而言就是共同的超脫彼岸,燈光照徹處可再演化出無數世界。后來者之修為甚至可超出今日之若山。

  很顯然,山爺并未成為那一方世界的主宰,留下的只是給無量光的傳承指引。那個世界是無量光的,也不是無量光的,或可造化出無窮的如帝鄉神土、甚至超出帝鄉神土般的存在,因此才會有無量光的成就。

  虎娃一直很敬重山爺,他的修行之初,就是從見到山爺在黑暗中點亮一盞燈光開始的。而那盞燈光,后來就成了山爺的修行,直至今日的境界;而山爺也見證了虎娃的修行,從虎娃身上恐怕也得到了很多啟發。

  山爺都回家吃飯去了,虎娃也不會成為無量光,他卻有所見證。在無邊玄妙方廣中,虎娃究竟在感悟什么,文字很難描述。事物若推演到極致,回歸其根源,往往都會變成哲思。有一個問題自古及今,不停地有人提起,那就是世界究竟有沒有意識?

  世界本身究竟有沒有意識,萬物的存在與演化究竟有沒有目的?不同的答案可能昭示后世有神、無神、唯心、唯物等諸多的爭論,但這是在某種思想體系下的爭論,若是換一種思想體系,又好像并不必在意這些。

  它的吊詭之處就在于,倘若是別的問題,只要能舉出一個反證就可以結束了。而對于這個問題,反證一直是存在的,人們卻爭論不休。

  世上有人,而人有意識。這一個事實,就可以推翻“世界沒有意識”的結論。僅是為了證偽的話,一個反例就夠了,不需要更多。承認人是世界中萬事萬物之一,就等于承認世界是有意識的。

  所以這種爭論的實質,是如何看待生命及智慧這種現象。有人認為,世界本身沒有意識,所體現的只是規律,而生命及智慧的出現,只是規律運行中偶然的巧合。也就是說世界本身并沒有某種有意識的目的,讓生命和智慧出現。

  可是在另一些人看來,既然生命和智慧已經出現了,那它就蘊含在天地大道之中,不論它出不出現,只要符合某種條件,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其實說偶然和必然都是在扯皮,就像如何去看待一個人的意識所做出的種種選擇。

  那么問題又回到了我們如何去定義生命和智慧,以及意識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

  有人認為假如世界沒有意識,那么就意味著一切皆屬未知、一切皆有可能。也有人認為假如世界沒有意識,只有冷冰冰的規則,那么人做再多看似做出了種種選擇,其一切早已注定,至少一切可能的結果早已注定。

  但這兩個結論的前提,在它提出時好像就已經被證偽了。那么問題又會演變為,純粹的意識本身,能不能獨立存在?虎娃的修行和見證,也包含了一個問題,世界是有意識的,例如人就有意識,但人的意識是絕對自由的嗎?

  因為根據感官體驗,人們可以如天馬行空般盡情去想象并不存在、從未發生過的事物,仿佛擁有不可思議的造物之能。但是另一方面,意識并不是無所不能的,哪怕是最夸張的想象力,也總是受見知所限。

  比如鴻蒙氏之女奇相,她堅信只要盜走了玄珠便能置伯禹于死地,這就是她的認知與見識,可令她失望的是,伯禹和象罔對此都無所謂。又比如虎娃的師兄瀚雄,在聽說少務返回巴原的種種舉措之后,便以為少務要另換一人繼承巴君之位,因為他的世界就是那么大。

  生靈是什么?它能復制自我的存在方式,并繁衍傳承,最終具有自我認知,從而將世界劃分為主體和客體,并以主體的身份與客體發生各種關系。對于一個單獨的生靈而言,無需去質疑世界有沒有意識,因為世界上的其他生靈就有意識。

  每一個生靈就是世界意識之一,因而才有了意識中的世界,可以說有多少生靈,就有多少世界,每個生靈都是一位創世者,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螻蟻。

  那么生靈之外事物如日月山河呢,比如只有一個生靈存在的世界,那么世界有沒有意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你有意識,它就有!

  純粹的意識本身,能不能獨立存在?這個問題既無法證明又無法證偽,所以才有了爭論。因為“純粹的意識”并不是簡單的諸如“靈魂”之類的概念,而“獨立存在”的狀態,就意味著它可以不被感知;不被感知,又如何證明?

  列位天帝開辟帝鄉神土的成就,看似給了一個終極的答案。帝鄉神土就是天帝形神所化,這方世界本身就是有意識的。其實在開辟帝鄉神土之前,達到真仙極致之境,就可以造化一方世界,而那個世界與他人無關。

  如今山爺則向虎娃展示了另一種境界,那燈光所化的世界是山爺創造的嗎?當然是的。但山爺是那個世界的主宰嗎?至少在他回家吃飯的那一刻,便已不是了。

  虎娃在無邊玄妙方廣中隨手造化了一方只屬于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閉關”思悟良久,然后也準備回家吃飯去了。恰在這時,動念間突然又有所感。

  九重天仙界又出現了,虎娃正有所感,于是下一瞬間便出現在九重天仙界中。帝鄉神土的中央,仍是那株參天建木,抬頭可遙望九枝伸展,只有登上去,才能領略那每一重天地的意境。虎娃并未登枝,而是行禮道:“修士虎娃,拜見太昊天帝與九天玄女!”

  太昊天帝與九天玄女現形于樹下,太昊問道:“你已踏過九枝而去,此番又為何而來?”

  虎娃:“我方才見到了山爺,他在無邊玄妙方廣中造化了無量光世界,卻非以形神宰之,其人已下界回去了。我因有所感,為山河圖而來。”

  山河圖所在的之處,原是一無所有的天成洞天,后來成了太昊棄山河圖之地,所謂“棄”其實也是在自然造化中祭煉,山河圖展開化為了洞天世界。后來山河圖的門戶封閉,那一方世界就等于消失了,對于世人而言,它已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如今除九天玄女、鎮元子、虎娃等寥寥數位仙家,世上凡人誰也不可能再到達那里。而虎娃的仙家神意中,告訴了太昊與九天玄女自己最新所悟,如何將山河圖世界真正地化為天成洞天。聽上去好像很簡單,就是太昊不要再掌控它,而非僅僅是不理會。

  山河圖是太昊在九天玄女的幫助下打造的,打造完成時太昊已成就天帝,他想用山河圖將凡人帶到仙界來,結果沒有成功,后來便將山河圖棄于天成洞天、為洞天中的山河世界,就像瞬間開辟了洞天結界中的各種景物。

  太昊并沒有打算將山河圖收回,但山河圖還是他的神器,而那天成洞天結界,卻是誰也無法掌控與祭煉的,看似融合卻并未完全融合。如果太昊真的“放開”了山河圖,那么山河圖中所造化的一切,就可能真正成為天成洞天中的山河。

  此事聽上去倒是很簡單,但它是讓一件神器“消失”或“回歸”,而不是“損毀”或“放棄”。至少要有太昊這等修為,且必須是太昊本人才能辦得到。太昊天帝若這么做了,也就意味著某種修行的緣起。

  虎娃話音方落,太昊便“失去”了山河圖,而人間出現了一片天成洞天山河。虎娃顯然是為了印證什么,但他的修為仿佛還差點,卻通過太昊天帝印證了。

  其實不需要虎娃開口多說什么,在這九重天仙界中,只要他動了念頭,太昊天帝自能明白。若是太昊不明白,就說明虎娃描述的境界超出了他的修為見知所能容,那很可能也導致虎娃根本就進不來。虎娃已經感應到太昊天帝做了什么,隨即又行了一禮。

  虎娃打算再去見師尊劍煞一面,然后就返回人間了。太昊卻叫住他道:“今日多謝指點!你在人間煉制九轉紫金丹,我這里還有些藥引。按虎君的丹方,若能成丹,堪夠九重天仙界眾飛升者所用。”

  并沒有伸手遞東西、接東西的動作,九重天仙界就是太昊的形神,他說給就給了,甚至別人都看不見他是怎么給的。虎娃得到了藥引,同時便清楚了這藥引的來歷。太昊何時流下仙人淚?就在當年于仙界打開山河圖之時。

  太昊明明是有藥引的,但早給虎娃其實也沒什么用。此刻虎娃提到了山河圖,太昊便交給了他,倒也是緣法。

  當虎娃聽太昊說到“若能成丹,堪夠九重天仙界眾飛升者所用”,便暗暗皺眉,心中隱約有些不妙的感覺,又躬身道:“天帝還有何吩咐?”

  太昊:“你幼年時曾得到一枚獸牙神器,是嗎?”

  虎娃:“是的,那是您留在人間的。”

  虎娃的心念,哪怕只是些許微妙的感覺,不論說不說出來,在九重天仙界中都瞞不過太昊。但太昊的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仍然一臉冷峻道:“那神器并非獸牙,卻是一枚開啟多處洞天的樞鍵,想必你已親身驗證。

  上古之時,仙家無處飛升,往往或多或少都嘗試自造仙界,因此留下了不少洞天。如今很多已無主,世人不知其所在、亦不知其廢存。我所知者,都告訴你。

  山河圖已化天成洞天福地,若有一日,登天之徑不再,而歷天刑成就真仙艱難,那里倒是世間眾修一個逍遙去處。開辟洞天結界不易,若你有能,可將各座已無主之仙家洞天皆挪移至彼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