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唱一和

  金盞。符氏想說出這兩個字的時候心里怪不好意思的,著實太俗氣了。她沒有大名,因為女子的大名基本沒用,武將符延卿也懶得給她取;只有小名,便是金盞……小時候還有人叫她大金盞,更難聽。

  當年符氏出生的時候,符延卿很高興,隨手拿了一只黃金杯盞送給她當玩具玩耍。然后奶娘先叫她金盞,后來身邊親近的長輩也就都這么叫了,變成了她的小名。還好,聽說普通人家的孩兒還有叫狗蛋樹根的,說是越低賤的名字越容易養活;符家大戶人家,不好意思這么做,取了個金盞勉強過得去。

  這個小名已經很多年沒人叫過了,現在連她的父親符延卿也不會這么叫。奶娘、生母都過世,可能記得這個名字的只有符延卿,但誰知道他忘了沒有。反正皇帝都不知道這個名字。

  什么都不用寫,告訴京娘這兩個字是回答就好了。符氏知道那種密信的寫法,但從來沒寫過,送來的東西她也沒保留,只記在心里。

  她認為,一個人身上可能找出任何東西,但自己心里的東西,沒人能找到。只有心里想的,才無拘無束不用有任何限制。

  雖然只有兩個字,但京娘要親自從東京跑到淮南去傳信。也許這兩個字包含了很多內容呢……至少符氏自己覺得這個小名比較重要,在這個世上,如果符延卿忘記了,那就只有她才記得。

  京娘到淮南揚州時,已經九月間了,時節已進入深秋初冬。

  金盞,京娘還悄悄在他耳邊解釋:“是她的小名。”

  郭紹頓時懂了,記得那封信里有說過想知道她的名字。現在她說了,不僅證明她沒有因郭紹的無禮而氣憤,反而回應了他……壽州大戰前,郭紹確實情緒很低落,沒顧得上什么考慮,就是沖動之下寫的書信。他當時以為自己要死了,要死之前把話說出來也沒什么。

  一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很容易干出平時畏手畏腳都做不出來的事。不留神被人一刀砍死了還好,那種知道自己要死,慢慢等待那一刻到來的過程才真正叫人恐慌。

  不過,現在都過去了。

  金盞,兩個字里著實包含了太多。郭紹馬上能想到一些,但還有一些東西需要慢慢品味,女人心海底針吶!

  郭紹閉著眼睛坐在窗邊,不再說話,他一時間沒顧得上京娘……請容我先陶醉幻想一番。

  ……不料他還沒充分感受其中滋味,親兵的稟報就驚擾了他的美夢:皇帝召見。

  郭紹趕緊站起來,到臥室里找官服換上,轉身后見京娘和楊氏正在面面相覷,相互打量。郭紹道:“這是京娘,楊娘子,你可以信任她。我先去面圣了。”

  他就帶了一個親兵隨從,騎馬跟著報信的武將,來到了昨日的行宮。不過今天不在大殿上,而在一處比小一些的屋子里,看起來像是茶廳。

  沒有文武百官,一共就兩個人:坐在上位一張木案前的柴榮,以及下的王樸……皇帝身邊只有一個人,不是魏仁溥,而是王樸。王樸應該是五十來歲的年紀,不過看起來很蒼老。

  居然得到皇帝私下里召見,郭紹一時間受寵若驚,忙叩道:“臣奉召,拜見陛下,陛下圣壽無疆。”

  “起來,起來吧。”柴榮說話不像平時那般威嚴,反而很溫和。

  郭紹小心翼翼爬起來時,從余光里看皇帝,但見他一臉很刻意的笑容……這是好事還是壞事?郭紹硬著頭皮垂手立在下方,等著皇帝的問話。

  不料先開口的人卻是王樸,王樸好言問道:“聽說郭將軍打壽州,把城墻給炸塌了幾丈寬,似乎用的是‘伏火藥’(火藥的道教煉丹術語),郭將軍是怎么做到的?”

  柴榮立刻好言道:“自古武將家都有些看家本領,王副使莫要強問,若是郭紹不愿意說便算了。”

  王樸道:“淮南還有不少重鎮大城吶,若是還能依樣畫瓢炸開,能在淮南節省不少時日,事關軍國大略。”

  柴榮道:“那也不能強逼人家,到時候有什么城實在攻不破,派郭紹去便是了。”

  古代武將都有一些準備拿來家傳的看家本領,是要拿來成就武將世家的東西,絕對不愿意傳授給別人;就好像有名的各行各業工匠一樣,收徒弟也不會全部傳授,有些本領是傳兒不傳女、代代相傳的……傳說后世明朝的戚繼光,就是因為自家沒有傳人了,才把自己練兵、治軍的一套寫出來傳世,不然也是密不可宣的私人本事。

  所以柴榮才做得扭扭捏捏,其實他是尊重自家的武將,不然皇帝的威風一拿出來,不說也得說。

  郭紹聽他們一唱一和,終于明白柴榮和王樸想干嘛了。這君臣還真是紅臉白臉對唱,配合得相當默契,好像排練過得一樣。

  尼瑪只有說出來了,皇帝都開口有那意思,想敬酒不吃吃罰酒么?

  沒法子,說出來可以、但得暗示一下自己是多么忍痛割愛。郭紹便一臉痛苦,好像要他的心肝一樣。柴榮見到“唉唉”地嘆了兩聲。

  郭紹這才說道:“臣得之不易啊……”說罷微微側頭。

  王樸立刻揮手招呼門口的兩個宦官:“去,去,都走遠點。”

  這時郭紹才道:“只要陛下需要,臣是愿意進獻給陛下的。只不過有一些話想進諫……”

  “但說無妨。”柴榮大方地說道。

  郭紹道:“陛下文治武功,前比唐太宗毫不遜色,自然不怕那北方游牧鐵騎,只需大軍迎戰即可破游牧騎兵的襲擾。但將來陛下一統天下后,天下承平進入天平治世,后人恐怕安于承平久不知兵;野戰不行,抵御外辱就只有靠高墻重城了。一旦這力摧堅城之法傳了過去,后世之人要守城守墻更加不易。正道是一把雙刃劍,用的時候犀利,一不小心卻反來傷到自己。”

  柴榮聽罷點頭贊道:“趙匡說你心懷天下,說過什么來的……”

  王樸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對,對。”柴榮笑道,“你言之有理,此法不能泄露。”

  郭紹遂道:“臣平時對道教有興趣,雖對此只知皮毛,卻最愛訪尋那些隱士高人,此法便是在華山得來的。道士們拿來伏火,經臣之手才想著用來炸城。”

  郭紹遂將火藥的配制和比例交代了。甚至把過濾硝石雜質、用煮炒結晶法重新成固體的法子也說了出來。當時趕制十二棺材的火藥,參與制作的親兵很多;郭紹不把這些過程交代,萬一有人被問出來,反而讓皇帝不高興……不過還是留了一手。

  他忽略沒說是分組法試驗火藥威力的方法;這個看似簡單、實則有用,木炭和硫磺都有雜質,產地不同其實比例是應該有變化,雖然有效成分的比例有不同、只會影響一部分爆炸威力。分組試驗的時候因為不需要太多人手,只有左攸等幾個人在場。

  還有便是一個門道,郭紹也是故意不說。他讓人埋火藥的時候,叫親兵到地道里面把四面的土夯實,再用土密封地道,進行密閉……除非領悟能力逆天的人,誰能明白這里面的緣由?火藥是燃爆,不夯實、特意注意密封,爆炸起來威力就不好說了。

  光知道火藥配方,想一下子就成功并不容易,沒干過的人實際操作干砸了也實屬正常。反正到時候不關郭紹的事,是別人在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沒做好,不能怪火藥本身有什么問題。

  郭紹留一手經過了利弊考慮。他本來認為傾囊相授、交給朝廷管制有利于統一的進程,但想起了趙匡……誰知道以后會怎樣?趙匡已是武將重臣,他以后有可能會得到這些東西;沒有趙匡、也有別的內部可能反目的武將,世事無常,干嘛不先留一手看看情況?

  郭紹又道:“攻城也不能太過依賴此法,比壽州城墻厚、結實的大城或者地下的狀況不好,可能炸不塌。偶爾用之也許效果不錯,總是用的話、守城的將領必有防備,不一定能讓咱們安心埋藥、就算費了大力氣炸塌了也不一定能攻進去。”

  王樸道:“郭將軍所言極是。軍以正勝,巧計不過為輔。”

  柴榮贊道:“郭紹忠勇可嘉。”

  郭紹聽罷心下高興,皇帝的話聽起來好像隨口一說,但嘉獎的話里有個“忠”。皇帝嘉獎武將的時候多了,總有些講究。

  就在這時,一個文官走到門口道:“稟奏陛下,南唐國使臣來了。”王樸正在書寫剛才的內容,這時停下筆,轉頭對柴榮說道:“南唐使臣必定是求和來的,要不先讓他把信呈上來看看什么條件再說,不必急著召見文武大臣。”

  柴榮淡定地點點頭。王樸這才說道:“你去把使臣帶上來,讓他上呈國書。”

  郭紹聽罷道:“臣請告辭。”

  王樸道:“又不是什么機密,不如郭將軍今天就在這里陪侍官家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