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善于射箭

濠州城南,方圓數里內塵土飛揚。看書神器  “嘿!嘿……”不遠處就有兩個穿短打的大漢抬著一根粗壯的木舂,一面吆喝一面很有節奏地夯土。挑著擔子的壯漢赤著腳一面咬牙快走,一面拿圍在脖子上的臟布擦著汗。

  帳篷敞著,濠州城樓就在黃塵彌漫的遠方若隱若現。郭紹正站在一副木架前面,拿著毛筆在畫畫!畫得實在是丑陋,不過他似乎很認真,一面詳細詢問斥候,一面在紙上添加線條。他在畫一個很粗槽的城池示意圖。

  這時又有幾個武將進賬,他終于把毛筆丟在了硯臺里,轉身說道:“修六個營寨,每個都要雙層防御,周圍五十里都要安插暗哨、派出游騎。”

  “喏。”

  郭紹又道:“我們剛到壽州,兵力只有兩萬。既不圍城也不攻城,先占住地方再說,謹防敵兵偷襲。”

  一個部將稟報道:“城西北有一片涂灘地,有唐兵數千眾拒守,不僅修了圍欄工事,還挖通了淮水修了護城河!城北有水寨,聚戰船二百余艘。”

  另一個部將報:“在下游泗州發現唐軍戰船數百艘。”

  “派人四面監視,暫不管它。”郭紹立刻下令道。

  不一會兒,一員武將被幾個親兵帶進帳來,武將抱拳行禮道:“末將祁鸛,右廂軍校,奉廂都指揮使高懷德之命,前來拜見郭大帥。”

  郭紹頓時一臉和善的微笑,先問了一番高懷德的境況,甚至還問他身體好不好之類,簡直像是故人好友一樣關心……都是向訓和趙匡帶壞的!郭紹和這兩人相處不多,卻在他們一言一行中學到了很多;特別是趙匡,被郭紹內心認為是對手,不并不妨礙他向對手學習。

  但都校祁鸛并非來聯絡大將之間的感情,他很快說起了正事:“李繼勛將軍任右廂時,敗于涂山西南,末將親自帶兵參與了此役。先是,李將軍聽聞壽州城破,便急于進擊,然后中誘敵之計、又中埋伏;等到敗軍回周軍營地時,糧草被奇兵焚毀。末將以為,柴克宏早就料到了李將軍的動向,準備得很充分。”

  郭紹點點頭,從硯臺里拿起筆,在一本破冊子上寫:洞察對手用意、料敵先機,善用計、善撲捉對手大將心理。

  “你繼續說。”

  祁鸛道:“我軍大敗,是中了伏擊。當時各部急進,完全沒查驗腳下和周圍的陷阱,忽然硝煙濃煙彌漫,將士分離。驚慌失措之下,遇到了柴克宏幾股精兵打頭陣,故有大敗。后來我看到他們也就是少數幾支人馬精銳,其它的亂哄哄一片追殺,衣甲不整隊伍混亂,也不是多么厲害。咱們只是措手不及!”

  郭紹又在冊子上寫寫畫畫,將事情大概和自己的看法記了一下。然后交給左攸、楊彪等部將察看。

  眾將都覺得郭紹言之有理。李處耘道:“柴克宏頭腦精明、善用巧計,僅靠一人之明,但不善于掌控太多的人馬。”

  郭紹等大伙兒議論了一番,便笑問道:“那諸位覺得我有什么長處短處?”

  楊彪道:“大哥善于抓住戰機,一擊而中!”

  左攸沉吟道:“占住大義,鼓舞士氣。在下覺得主公提出結束內戰、為了天下百姓而戰,很好。古人言,以王道伐不義,便是此道。”

  王璋哈哈笑道:“我來說郭大帥的不是。那李重進到處是郭大帥心慈手軟,不能帶兵。我倒真覺得主公有時候過于仁慈……就像攻破壽州城那一戰,能做到不屠城的恐怕只有郭大帥你了……”

  李處耘道:“最要緊的一點,我大周軍顯然比南唐兵更勇猛善戰。”

  “我來說說自己罷。”郭紹道。

  眾人紛紛安靜下來,洗耳恭聽。

  不料郭紹只是淡然地說道:“我善于射箭。”

  “哈哈……”眾人先是一愣,頓時又哄堂大笑。

  郭紹并不留右廂的武將祁鸛,派人把他送走了。眾將也紛紛散去,各自去盯著他們的營寨修筑。

  濠州城還沒圍住,城外和河上都有南唐大量軍隊,郭紹暫時沒到處去瞧。他老實呆在中軍營地里,正在尋思柴克宏以及別的事。

  他的手指輕輕在案板上無意識地敲了幾下,暗忖:剛說那柴克宏不善于統制大多人馬,自己似乎也不怎么行。

  目前郭紹雖為步軍司都校,實際親自控制的只有虎捷軍左廂,就兩萬左右人馬,但鋪開的范圍已經不在視線內。這個時代的大將究竟如何掌控部下,郭紹表示無從知曉……也許高懷德這種世家大將才清楚,他爹一定會把各種技巧教給兒子;但大將肯定不會有閑心手把手教外人。

  各行各業要干好都有一些技巧一些感悟,得靠前人的經驗,也靠自己的經驗。無論多么有天資的人,不能生下來就會干某件事。

  郭紹想來想去,決定自己想法子改變一下現狀。

  用傳令兵、軍令建立起一個簡單的指揮系統。郭紹找人刻了八十八枚木頭印章,然后從下營中挑選了那些被精銳正規軍淘汰的“下兵”數百,組成傳令兵。

  這些下兵相當于屯田的屯兵,平時沒軍餉,被告知成為傳令兵后就是虎捷軍正規編制,與諸軍將士同等待遇,愿意加入的人很多。不過郭紹親自帶著部將復查了這些士卒,不要求勇猛強壯,只要機靈,說幾段話讓他們復述,只要馬上把大意說得清楚就合格。

  然后每人發三面令旗,插在背上以區別作戰將士。

  準備妥當,郭紹便召集左廂數十武將到中軍議事。先把木頭印章拿下去讓他們看,一共兩種印章。

  第一種十二枚,武將和中軍各六枚,每一枚上只有一個字,“忠、勇、武、信、義、勝”,是發給軍都校的。第二種下發三十八枚,是給指揮使的,上面刻二個字,“忠甲”、“忠乙”、“忠丙”如此類推。

  郭紹道:“每一次作戰前夕,便抓鬮。抓到哪枚就是哪枚,不得泄露自己的印章,也不得向別人打聽。如果遇到緊急出軍來不及抓鬮,則以上次抓的字為憑。”

  “各部稟報軍情、中軍下達軍令,都要加蓋印章。字對不上,軍令作廢,可以不予理會。”

  “當然,指揮使的第一個字忠勇武信義勝,抓鬮后可能和軍都校的字不同。要記住當日發了多少次軍報,每次都寫上數字,防止軍令和軍報在半路遺失。”

  郭紹當場任命左攸為行軍參贊,負責書寫收發軍令;又令羅猛子為傳令兵指揮使,負責統率差遣傳令兵。改下營都頭覃石頭為親兵衛隊長,把他手下剩下的幾十個人都編進了親兵隊吃軍餉。

  覃石頭就是在攻壽州的時候率部逃跑,差點被李重進下令就地正法的老卒;后來郭紹求情,幸免……又在攻城時勇猛立功,死了一半人之后活下來的被免罪。他的兒子本來是都頭,不過被猛火油燒死了,覃石頭被郭紹直接任命為下營的都頭;后來一直追隨郭紹,忠心耿耿,所以郭紹現在已經很信任他了。

  據說鐵騎軍那邊經過篩選淘汰,全是勇猛的大漢。不過郭紹又要淘汰的一些人重新編進了禁軍系統,他似乎并不計較手里都是些什么人。

  無論怎么樣,就算被禁軍淘汰的士卒,總比當初在武訖鎮那幫七老八十的老頭中用。因此郭紹毫不嫌棄,只要是兵都收著。

  ……郭紹又把上次拿來“作秀”的一批繡著老虎圖案的旗幟拿了出來,叫人繡上各軍編號,然后發給大伙兒用。

  一時間修筑好的幾個營寨里,到處都飄著猛虎旗,雖然有點不倫不類,不過還算霸氣,似乎虎成了虎捷軍的標志……虎捷軍本來和虎沒什么關系,因為以前不叫虎捷軍,周朝建立后才改的名字;就像鐵騎軍以前叫小底軍一樣,換個名字而已,人還是原來那批人。

  不久之后,高懷德率右廂到達濠州。

  高懷德發現營寨和工事都讓郭紹給修好了,他很省事,直接就把軍隊駐扎進了修筑好的營地。

  陸續又有從壽州調來的數萬民壯、鎮兵、鄉兵到達濠州,一時間濠州城外的人馬越來越多了。郭紹便下令開始構筑兩道圍城工事。

  唐軍按兵不動,周軍也沒什么動靜,將士們成天都在干活,準備各種各樣的器械。

  十月中旬,皇帝率內殿直、東西班、控鶴軍精兵臨幸濠州。發現西北河灘地上有一股唐軍駐扎,立刻下令東西班都指揮使祁廷訓進攻唐軍。

  祁廷訓人稱“祁駝”,他還真帶著士卒騎著駱駝沖過了南唐軍工事外的護城河,然后眾軍掩殺,大破南唐城外工事,俘獲三千人。

  柴榮大喜,升祁駝為虎捷軍左廂都校,填補左廂都校的空缺。

  郭紹曾任左廂都校,后建節升步軍司都指揮使,原來那個位置一直空缺,這回被“祁駝”一屁股坐上去了。皇帝親命,沒辦法違抗。z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