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司馬平氣喘吁吁就問白錦稚,她到底是來救命的還是來催命的!
再后來,很長一段日子里,司馬平瞧見白錦稚,都要高喊……她來了!她來了!她帶著敵軍來要我們的命來了!
總之,那嘴巴壞的要死!
白錦稚幾度都恨不得打死這個司馬平。
白錦稚搖了搖腦袋,想他們兩個干什么,難不成她還真的能和呂元鵬或者司馬平成親還是怎么著!
想到這里,白錦稚拋開雜念,去偏殿找康樂和喜樂玩耍去了。
關于那玉蟬能夠時光回溯之事,二夫人劉氏回去后之后便派人去細查了一番,終究還是耐不住來了宮中。
她到的時候白卿言還正在早朝,因著滿宮上下都知道白卿言對白家夫人們的敬重,二夫人劉氏焦心來到金鑾殿后方往里面探看,倒也沒有人攔著。
春桃就立在二夫人劉氏的身邊,用帕子掩著唇笑著同劉氏說:“二夫人這才幾日不見,就這般想念大姑娘了,竟然一刻也等不得,要立在這里看。”
今兒個入宮,劉氏當真不是因為想念白卿言了,這幾日她因為那個玉蟬可以時光回溯之事,煩的不行,她手下的人手即便到底沒有白卿言手下的人手查的快。
再者,劉氏聽說現在天鳳國的那位國君人就在東夷國,正好白卿言現在遣使出使東夷,若是白卿言能給柳如士去一封信,讓柳如士能設法將天鳳國國君手中的那枚玉蟬要來,他們再找到之前蕭容衍佩戴的那枚玉蟬,說不準……能時光回溯呢!
其實,那日在首飾鋪子里,在劉氏背后說……白卿言定然不想時光回溯,舍不得帝位的那兩個姑娘,劉氏覺得那是胡說八道!
劉氏看著白卿言長大的,太了解白卿言的性子,她最終最后坐上這個位置,是為了百姓反了晉朝不假,但其實心底……是為了代替祖父、父親和她的叔父們護住白家,護住自己的弟弟妹妹,護她們這些無用的嬸嬸!
若說,真的可以時光回溯到南疆之戰之前,劉氏相信白卿言已定會比她更著急。
她今日來是因為篤定白卿言知道時光回溯之事,一定會派人出去差,再想到那個被白卿言扣下的天鳳國大巫,所以劉氏今日來是想要問白卿言看白卿言這里查出了什么,給她點兒消息讓她安心的。
此刻,劉氏不知道朝中出了什么事情,只見大殿之中兩排列隊臣工之中,有人已經跪下,全身顫抖著。
一身帝服的白卿言們面色冷清,從高臺之上走了下來,群臣立刻躬身,隨著白卿言走動不斷轉挪著身子,始終讓自己保持著面對白卿言的恭敬姿勢。
“朕知道,許多人對沈天之意見很大……先是因從龍之功提拔成尚書,如今更是直接成為司空,你們不服氣!甚至還有人覺得是沈天之擠走了之前的沈敬中司空,但……朕要你們記住,這都不能是你們給沈天之...
給沈天之那里使絆子難為他的因由,這一次朕點到為止不再深究這背后還有誰生事,但……朕不希望有下一次!”白卿言視線掃過群臣,“如今賭國之事,便是我們大周的頭等大事,誰敢在此事之上延誤、貪污,不論大小,朕定要了他的腦袋!”
朝臣惶惶,連忙稱是。
劉氏就立在后面,瞧見鎏金似的晨輝從敞開的殿門外照射進來,落了白卿言一身,她語聲鏗鏘仿若能在青石地板上鑿刻出痕跡的刀鋒,與以往相同的傲骨錚錚,被這晨輝襯托的更多了帝王威嚴。
“即日起,燕國之中劃出推行大周新政之地的所有事宜,交由鎮國王和護國王負責,鎮國王、護國王之命,便是朕之命,不必請示……執行便是!若再有拖延,立斬無赦!”
白卿言當真是窩了一肚子的火,大周朝堂上白卿言一向不拿皇帝的架子,朝堂氛圍一直很好,可大約也是白卿言太沒有架子了些,曾經是沈敬中門下的臣子,竟然敢給沈天之使絆子。
在他們眼里,好似此次賭國前往燕國推行新政的是沈天之,就算是輸了也是沈天之的事,和他們無關,甚至還心存僥幸……覺得白卿言贏了肯定是拿到燕國的,若是輸了也沒有關系,可以讓曉勇的白家軍打回來。
若非為了將士們的性命,若非為了百姓不受戰火之苦,她真的想打……早在將燕國主力扣在西涼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打了,需要賭什么國?
一國文臣失了文臣風骨,全無信義之心,兩國盟約也敢說輸了不認這樣的言語,何配為官?
“大周所有朝臣都需謹記!失信于天下……不可得天下!燕國太后曾經在我們大周背后捅刀,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白卿言視線掃過還跪在地上不敢起來的那幾個官員,“這幾人,罷官用不錄用!”
說完,白卿言便轉身離開,魏忠高喊退朝……
“恭送陛下!”群臣連忙叩首行禮。
從大殿內出來,白卿言便吩咐魏忠:“告訴輔國王,讓校事府去查,看這些人背后,還有誰!”
雖然白卿言明面兒上說不深究這背后還有誰,可作為皇帝她卻不能不知道這背后還有誰,誰敢在這個時候生事,便說明這人不能再委以重任。
原本校事府是用來對他國用的,沒想到如今白卿言還是要用在自己家官員的身上。
她拳頭收緊。
這才推翻晉朝建立大周多久,朝中有些官員就固態萌發,將晉朝官場上的那股子風氣帶到了大周朝堂上。
“大姑娘,二夫人入宮來看望大姑娘……”春枝上前同白卿言行禮后,規規矩矩立在白卿言一側,一邊走,一邊笑著道,“二夫人來的時候大姑娘還在早朝,夫人等不及就在大殿后面一直等著大姑娘早朝結束。”
二嬸兒這么著急過來,白卿言擔心有什么事,調整好情緒,同魏忠說:“魏忠,一會兒讓鎮國王和護國王還有輔國王、忠國王與高義王都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