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里拿來了筆墨,李正當著李世民面寫下幾個名字。
李世民看著念了出來:“陜州陜縣上官儀,”
“河東道絳州薛仁貴。”
“河東裴氏裴行儉。
“并州晉陽狄仁杰。”
“陽翟縣人褚遂良”
李正把這幾個名字交給李世民說道:“我就這五個。”
“并州晉陽的狄仁杰是狄知遜的兒子,褚遂良如今就是黃門侍郎,據說書法上有些造詣,這兩人朕知道,可薛仁貴?裴行儉?上官儀?”
“沒聽說沒有關系,陛下只要幫我把他們找到帶來就行。”
李世民猶豫了好一會兒,“你要這幾個人做什么?”
“只管帶來就行。”
收好名單,李世民便轉身離開。
一路回到甘露殿,李世民再次打開這份名單,看著上面的名字耿耿于懷。
怎么看都找不到這些人之間的聯系。
狄知遜的兒子現在應該才五歲才對。
褚遂良卻已經三十多歲了。
若都是一些同齡人也就罷了。
可這些人的所在的地方都不在一個地方,褚遂良在長安,狄仁杰在并州,更別說河東道了。
年齡相差太多,地方也相距太遠。
想了許久,李世民放下名單對李君羨說道:“把這名單上的人全部查查,看看他們與李正之間有什么關系,把褚遂良叫來。”
“喏。”
李正從系統圖書館中拿出一本中學科學課本。
開始平湊著字模,印了幾頁。
稍微選了幾頁簡單的內容。
科學太厲害了,免得嚇壞了朝中那些家伙。
把字模平湊好就交給了,工匠班工頭張齊。
如今印書坊技術方面工匠班負責,李義府負責業務,李江山與那些宮女負責賬本。
天空飄下一陣細雨,夾帶著風有些冷。
張齊把剛剛印出的科學遞給李正。
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錯誤之后,李正對他說道:“照這樣印書五百本送入長安,這些書我們不賣,白送。”
“知道了。”張齊點頭。
大牛正在涇陽的書院打掃著。
見到李正回來,大牛放下掃帚說道:“老師,你來啦。”
把手里的科學遞給大牛,李正說道:“這本書給你。”
大牛疑惑地接過這本書。
“用最快的時間把這里面的知識學會。”
大牛用力點頭說道:“學生明白了。”
這場細雨一連下了三天,到如今也沒有停。
空氣中的冷風述說著秋天的到來。
燥熱的夏天終于過去了。
六百本免費的科學書,在長安立刻引起了轟動。
每一本科學書只有寥寥幾頁,寫了五個知識。
光的折射,氧氣的燃燒,熱氣上升,硝石成冰,熱脹冷縮。
一經出現,長安的讀書人立刻來是互相傳閱起來。
若是一個普通孩子寫出這些知識,眾人可能也就一笑而過。
可這些偏偏是李正寫出來的,這就不得不讓人揣測了。
長安的一處府邸,出身清河崔氏的催闕已經六十多歲了。
“陛下怎可容得李正這個宵小之輩這般放肆!”崔老怒喝道。
同樣年邁的歐陽詢也說道:“崔老,李正不知道天高地厚,你又何必與他一般見識。”
催闕指著地上的這本科學說道:“你看那小子在上面寫的盡是些歪理邪說!”
虞世南也勸說道:“崔老,照我看李正不像是無的放矢,此人與皇后做著生意,我們現在還是不要招惹為好。”
崔干大聲說道:“他身后是皇后,老夫祖上還是北魏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當年李世民見到老夫還要恭恭敬敬的行禮,如今叫一個宵小之輩來折辱老夫嗎?!”
府邸的下人站在一旁,看著這里的三個老人家。
崔闕是清河崔氏的人。
虞世南是李世民當年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虞世南和歐陽詢都是如今的書法大家。
掃興地離開崔家府邸,虞世南走在回家的路上就遇到等在自家門口的褚遂良。
“見過世伯。”褚遂良行禮說道。
見褚遂良淋在雨中,虞世南打開家門說道:“進來坐吧。”
“是。”
褚遂良對虞世南很尊敬,在書法的造詣上虞世南一直指點自己。
虞世南是當年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雖說與崔闕交好,可他也不是崔氏的人。
虞世南的名聲在士族之中很響亮。
五姓拉攏他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都被虞世南給婉拒。
走進虞世南家中,褚遂良行禮說道:“世伯,陛下召見小侄,想要小侄去涇陽給李正辦事。”
虞世南脫去外衣,在桌案邊坐下說道:“在朝為官,陛下的旨意你不得不聽,你在意的是老夫的看法吧。”
“世伯明鑒。”
呼吸著屋內帶著濃重筆墨味的空氣,虞世南說道:“老夫年紀大了,也活不了幾年了,不服老不行,以后的中原還是要看你們年輕人的。”
崔闕疑惑道:“世伯的意思是……”
虞世南看著雨景說道:“不妨去見見李正。”
李正手握活字印刷術,還有當今皇后支持,只要李正想要印書,要多少有多少。
這是李正最大的優勢。
也是五姓最大的痛點。
誰掌握了書籍,誰就掌握了讀書人。
褚遂良說道:“小侄明白了,不過李正這本科學小侄也看了。”
“你覺得如何?”
褚遂良從外面端了一盆水而來,再從自己的懷中拿出幾塊事先準備好的硝石放入水中。
觀察著水中的反應,半個時辰之后就有一些薄冰形成。
褚遂良說話道:“這就是李正的制冰之法,也寫在李正這本科學中。”
虞世南苦笑道:“可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事實對崔闕那幫人來說依舊是歪理邪說。”
五姓掌握著知識,也掌握著天下讀書人,他們獨尊儒術,獨尊王道。
虞世南感嘆道:“若是這世上沒有百舸爭流,只有獨尊儒術,老夫所見不是繁盛而是學識的凋零。”
褚遂良明白了虞世南的意思。
一代書法大家看著水中的變化喃喃自語道:“這就是李正的科學嗎?倒有些化腐朽為神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