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姑娘會嫁到一個窮苦人家過苦日子。
現在日子好了。
村子里的孩子們也在一年年地長大。
嬸嬸們手里的錢也越來越多。
原來的涇陽村民誰家都有一筆比較豐厚的存款。
家里有存款了,有了錢了。
村子里的嬸嬸們在給自己兒子找媳婦的時候心氣也就高了不少。
以前是別人不要自己的兒子,現在是自己瞧不上人家的女兒。
整個涇陽村說來也奇怪,大多數的婦人都是生的兒子。
有人甚至是生了三個都是兒子,愣是沒有生出一個女兒。
整個村子算上嫁出去的也就只有七個小姑娘。
以前沒得選,但凡只要年齡合適是個女的,能生孩子。
現在還要挑肥揀瘦,整個涇陽在周邊村子里也非常地有臉面。
但凡是涇陽村的人,其他村子都要高看幾眼。
香水明日就要開始買,李義府有條不紊地布置著事情。
李正在河邊的樹蔭下看書,不遠處是一幢正在修建的房子,這幢房子有一個很大的院子。
村民是按照長安大戶人家的庭院來布置的,整幢房子大概有六畝地這么大。
李泰可以順利地走入涇陽,也是為數幾個不多可以出入涇陽的人。
來到正在發呆的李正的身邊,李泰也看著眼前這個正在修繕的新房子。
“這就是你以后的新房子?”
李正木然地點頭,“嗯。”
李泰說道:“你現在也是一個縣侯了,也該有大房子住,也就你做了這么久縣侯還住著自己的破舊房子。”
李大熊有一種不想離開老房子的念頭,可能心里的一份念想,想要守著老房子。
李泰說道:“你看看長安別的權貴,誰家沒有幾個丫鬟仆從,也就只有你了,做縣侯了還過得和尋常百姓一樣。”
“胖子。”李正瞧著他說道:“我和你們不一樣,我就不喜歡你們的那種生活,太腐朽了。”
“腐朽?你這才叫腐朽,人活著不就是一個體面。”
找一群丫鬟仆人伺候自己的日子,叫做體面。
吃穿住行總要有自己動手的,對李泰來說那樣的日子是體面。
價值觀不同,三觀不一樣,李正對李泰的話有些不敢茍同。
半躺在樹下,李正接著看著手中的書。
這本書叫做呂氏春秋,是呂不韋讓他的三千門客寫的。
當初呂不韋還放言誰可以改動上面的一個字,就賞賜萬金。
從此這本書一舉名揚天下。
呂不韋是一個商人,也是一個很聰明的商人。
身為商人是一種被朝中大臣和讀書人看不起的職業。
呂不韋想要躋身士族,就讓自己的門客編寫的這本呂氏春秋。
并且讓這本書名揚天下。
以至于呂不韋也從一個商人脫身成了一個飽讀詩書,有大學問的人。
這就是呂不韋的策略,他充分運用了商業上的一些概念,來給這本呂氏春秋造勢。
只要這本書被全天下的人知道,他呂不韋就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當然了呂不韋本人說不定連個字都不認識。
不過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商人。
李泰提起放在一旁的魚竿,魚竿上的魚餌還剩下半根蚯蚓,魚已經咬過鉤,但是早就脫鉤跑了。
“你說你,你到底是釣魚還是看書。”李泰數落著,給魚鉤重新掛上了蚯蚓,拋入河中。
李正再拿起呂氏春秋的另外一卷細細看著。
“李正,我和你說話呢。”李泰說道。
“魏王殿下,我在看書。”
李正說道:“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你走完了萬里路卻不看書,你就算是走十萬里,你也是一個空虛的流浪漢而已。”
“你想和我談論讀書嗎?”
“不,我只是想和魏王殿下說,不要打擾我補充知識,紙張是可以編排成書,書是一種傳播知識的工具,我現在造出來的新紙可以讓書籍更加廉價,也可以讓更多的百姓對知識的獲取減少很多的成本,你看我造出了新紙,我用了活字印刷術,魏王殿下看在我功德無量的份上能不能不。”
呂氏春秋里有一句話天下之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這算是第一次提及了天下為公概念。
這句話也是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
至于是誰寫的就不知道了。
這本書叫做呂氏春秋,整本書都是他呂不韋的。
呂氏從此從一個商賈之家脫身成了世家。
至于給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的人,也難求這些人的姓名了。
李泰對李正說道:“你看呂氏春秋,是要做更多的好東西嗎?”
李正依舊看著書說道:“我確實想要做很多好東西,我就是怕你父皇當場斯巴達。”
李泰又好奇問道:“斯巴達是什么意思?”
“斯巴達……”李正放下手中的書組織了一會兒語言說道:“在遙遠的西方,也就是波斯和大食以西有一個地方,在地中海附近,那里的人一言不合就會斯巴達。”
李泰琢磨著李正的話,“你還知道這么遙遠的地方。”
“書上看到的。”李正一本正經地說道:“而且那里的人穿衣服的習慣很差,他們把一些布料掛在身上就當作衣服,經常露出半個肩膀,要不是就是上半身不穿,就這么在大街上走著。”
李泰一臉鄙夷,“那也太不雅了。”
“可不咋滴,而且他們還喜歡雕像,經常對這雕像一臉癡迷,美其名曰是女神,鬼知道他們對女神有沒有非分之想。”
李泰笑道:“還有這么有意思的地方?”
“而且這些人沒這么聰明,我們中原打仗靠兵法,他們喜歡靠蠻力打群架,跟個二愣子傻帽一樣。”
“我們中原一場大戰可能是數十萬人,他們就窮酸多了,一兩萬人就是一場大戰,就是太遠了,要不然倒是可以劫一些黃金,那里的黃金金礦還是挺多的。”
“你這么一說,本王倒是有興趣了。”
“魏王殿下找我什么事來著。”
“對了。”李泰也這才想起來,“武士彟向父皇提交辭官奏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