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42章 散關縣長法孝直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高祖興于長安,傳一十二帝,光武旺于雒陽,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朝廷遷回長安,四方亂賊自平啊!”

  這些童謠和解說,李素前幾日在長安城里就聽過了,后來這幾天在野外趕路、沿著渭河坐船而行,不與百姓交涉,倒是沒有再被聒噪。

  不過,隨著今天船到陳倉、必須登岸尋車、到陳倉城里盤桓修整。車隊剛進城門,就聽到這幾句童謠甚囂塵上,穿得比前些日子更猛了。

  看樣子,李儒為董卓的合法性造勢,也是不遺余力,不知派了多少人瘋狂散步謠言讖緯。

  如此宣傳之下,似乎整個關中平原的各個大城市里,富人百姓都已經做好了“關中重為首善之區”的心理準備,而且還挺為此欣喜的。

  李素前世看三國,從未注意這些細節,歷史也不會記載小民的反應。如今身臨其境,卻是多了幾分感同身受:看來不管什么朝代,有房階級聽說自己所在的城市要升級、未來房價會上漲,內心都是高興的。

  這也是為什么歷朝歷代但凡想遷都都不容易,故都的房價要下跌,那些囤了幾百年不動產的豪門損失得多大。

  “哼,狗賊!”香車內的萬年公主劉妙,剛進城時忍不住好奇,想掀開簾子聽聽外面的民情民聲,結果聽到的都是愚民被董卓所蠱惑的傳言,頓時有些氣哭。

  李素在車旁騎馬而行,聽了這低聲啐罵,也只好耐心附到車簾邊勸解:“讖緯皆虛妄之言,何必為此生氣。百姓也只是無知,或許又是為了小利,暫時甘為董卓所用。

  但我相信,以董卓之殘暴,等他真來了長安,不用兩年長安百姓也會想如今的雒陽百姓一樣天怒人怨的。”

  “百姓無知竟至于此。”劉妙潸然淚下放下簾子,不想再聊。

  李素讓車隊繼續前行帶著兵馬銅器進入秦嶺山谷。

  剛才李素這番話,一方面是在勸劉妙一方面也是在內心給自己示警:如果不是親眼見到這一切,你敢相信三輔百姓一開始是稍微有點支持董卓的么?

  畢竟董卓在雍涼經營多年而且他掌權之前并無害民劣跡董卓那些變態惡行基本上是跟袁氏玩妥協談崩之后徹底失控的。而古代百姓可能一輩子生活范圍都不會到百里之外,董賊在河南尹有多殘暴,這兒的人根本還不知道呢。董卓遷都過來后的好處,三輔的城里有錢人卻暫時看得明明白白。

  另一方面哪怕從人口、經濟的角度來說歷史上董卓到長安后,整個191年,甚至192年,長安乃至周邊三輔的經濟、人口總量,肯定是增長的。

  別的不用說就算一個最簡單的數字:河南尹被遷徙的人口接近兩百萬,就算沿路燒殺搶掠死掉二十萬甚至三十萬老弱實打實在關中落戶的,也有至少一百五十萬人。

  之前因為涼州戰亂持續了多年整個雍涼之地的總人口規模,早已沒有秦朝和西漢時候關中的富庶程度了。

  涼州目前整個州只剩不到十萬戶、五十萬人口。靈帝熹平年間的統計諸如隴西郡、北地郡、金城郡、安定郡這四個郡戶數都少于五千戶——注意這是郡不是縣,按照漢朝官制,五千戶以下的縣只配設縣長,五千戶以上才能設縣令。這就相當于上述四郡每個郡還不如一個能設令的縣人多,其中禍害最慘的金城郡只有三千多戶。

  三輔之地比涼州要好不少,畢竟是富庶的渭河平原,但三輔總人口相加,也不會到三百萬。如此一來,整個關西之地的人口,也就是三百五十萬。

  董卓注入了一百五十萬河南尹遷徙人口后,關西總人口一下子上漲到了五百萬。

  按照《后漢書》的統計,一直到董卓死后一年的193年,關西總人口都是比遷都之前多得多的。真正讓關西后來十室九空的,是李傕郭汜的混戰,以及興平元年(194)開始的連年地震、蝗災、大旱。

  這里必須為董卓說一句:董卓徹底摧毀的只是雒陽,他到長安后還是指望把長安建設成根據地的,或者說他還沒來得及過分殘害長安就死了。李傕郭汜才是真正把長安也徹底殘害了的人。

  從194到198這五年,李傕郭汜幾乎是在用“每年比上一年度減少四分之一人口”的速度在糟踐三輔之地:

  193年底還有四百多萬人的關中,到194年底就跌回三百多萬,195跌到兩百多萬,196獻帝東歸跌到一百多萬,198李傕被殺時跌破一百萬,只剩下幾十萬人。

  誰讓李傕郭汜的后勤保障就是兩條:沒糧食了就人吃人,不用收稅,需要花銷就劫掠,老弱者殺吃,青壯者充軍,這是一套沒有經濟基礎的打法。

  所以,李素既然開了上帝視角,他必須幫劉備拿捏好出手的時機,你不能讓董卓或者李郭把關中禍害得太慘,畢竟將來這些土地人民都是自己要收編的。

  另一方面,也必須等他們“惡跡昭彰”,讓關中人都盼望有人趕走他們,不能對方還一點壞事都沒對老鄉做,就直接來解放他們,那樣說不定關中人還會把涼州軍視為自己人、同仇敵愾對付劉備呢。

  “唉,匡扶漢室的節奏真是難把握,為了救后續的四百多萬關中百姓,只能忍受董、李先示范性禍害幾十萬人、把民心失盡,咱才好動手……

  罷了,實在不行的話,到時候在陳倉道設一些接應,讓那些被禍害劫掠的百姓好歹可以逃亡有口飯吃,哪怕組織他們挖運河修梯田,也比被董李直接餓死好。”

  李素思之再三,也只想到這樣的初步解決方案。

  劉備自己應該一兩年內也騰不出手北伐,去年今年打了整整兩年仗,才把漢中和成都平原拿下,府庫存糧消耗巨大,后續肯定需要休養生息種田恢復。

  而且劉備目前只是益州刺史,沒有拿到朝廷授予的益州牧,名義上只是監督各郡,無權直接統治。

  這種情況下,南中四郡的南蠻,未必對劉備心服口服,他們或許不會跟孟獲那樣直接造反,但“公事公辦不聽劉備調遣”估計還是做得出來的,而且他們想不聽調,名分上還非常說得通。

  這種事情肯定要恩威并施敲打,而且遲打不如早打,早打至少還不用面臨兩線作戰,也不用擔心“辛辛苦苦種完田了再打內戰,種田成果付之一炬”,徹底肅清內亂才好搞建設嘛。

  種種因素算下來,估計只能看著董卓在長安被王允所殺了。

  李素腦中瞎幾把想著,一路跋山涉水,進入秦嶺也走了整整四五十里,已經過了殘破的大散關故址——漢朝的大散關,大約在陳倉西南,進入秦嶺后四十里,關墻一直是有的,但已經年久失修,只剩殘垣,連城門城樓都沒了,直接從殘垣里經過。

  而且因為常年沒有戰亂,不需要額外防備巴蜀和漢中地區的軍閥,朝廷一貫覺得有陳倉城堵住谷口就夠了,也就沒必要在進山四十里遠的地方再維持關隘。畢竟這兒每一塊修城的大石頭,弄過來代價都不斐。

  要說這路,李素已經進進出出往返走了四五次了,根本不會再覺得陌生,但這次的難度卻依然不是以往任何一次可比的,主要是公主得坐車,而且運輸了沉重的青銅器。

  很快,他身邊的士兵就累得半死不活,臨時客串后勤管理的法正,了解了下情之后,也不得不勸諫陳情:

  “中郎,這路太難運了,再往上車根本走不了,只有騎馬,可這些鼎,兩匹馬并排也馱不動啊。那個承露盤更是有五六萬斤重,一路上二十匹馬拉裝盤的車,實在是過不去了。

  還有,您的五百衛兵,從長安離開時,又假借給公主的護衛領取兵器,在長安武庫領了五百套魚鱗玄甲、五百套斬馬劍和蹶張弩,士卒負重本就太沉了。”

  法正說的當然是漢斤,漢武帝的求仙承露盤面積大約有十個平方米,青銅足有半尺多厚,也就是十幾公分,將近兩立方米的銅,可不得十幾噸重,折五六萬漢斤了。

  李素其實也不想把承露盤一路運回漢中,太遠了,現在走了五十里山道就受不了了,后續還有三百里路呢,哪怕只是到河池縣存著,也還有超過一百里路。

  而且,等將來劉備重新光復長安、還于舊都,承露盤還是要弄回來的嘛,又不可能定都漢中,往返運費多浪費。

  李素擦了擦汗,先關照公主在小車里歇一會兒,不要擔心,然后他和法正在護衛的攙扶下登高觀望地形。

  看了一會兒之后,李素發現,前方不遠處,就有一片山區小平原,而且似乎也挨著山谷最低的臨時河道,應該可以種田開發,弄個落腳點。

  李素忽然就想到后世看史時的一些掌故:南宋抗金的時候,也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大散關邊就是宋金割據的最前線,為了防備陳倉方向的金兵,南宋名將吳玠兄弟不就打過著名的“和尚原之戰”,就在大散關附近。

  這塊區區幾里長、不足半里寬的平原,莫非就是后世的“和尚原”了?

  考慮到漢朝的大散關故址比唐宋時更靠北,和尚原被包在關內一側也是很正常的。

  李素就指著那處小平原說道:“孝直,我想建議主公在這處和尚原新設一縣,也好在河池與陳倉之間,再多個落腳點。此處進入秦嶺不過五十里,距離陳倉城池也不過七十里,只要把大散關修復一下,在這里讓百姓屯田修路,將來也好為大軍出關討董做更好的準備。而且,修復了大散關,也顯示我們懼怕董卓、怕董卓討伐,示弱于敵,孝直以為如何?”

  他也是看在法正傾心來投,忠誠度應該沒有問題,才跟他討論這樣的機密事宜。法正畢竟在郿縣的時候就幫劉備籌措軍糧,兩人相性還是比較合拍的。

  法正聽李素這么不跟他見外,也是有些精神抖擻,仔細觀察之后,很負責任地說:“可是,我看此地長不過數里,寬不足一里,目測最多墾田萬畝,能養活數百丁壯就不錯了,數百人如何能設縣?

  而且,還要從河池遷移百姓過來,未免勞民傷財。這里的灌溉也不足,每年只有冬春兩季融雪會匯流成河,其余夏秋無河,全靠降雨灌溉、靠天吃飯,怕是不易耕作。”

  李素擺擺手:“田地的事兒,你不用擔心,我在漢中,與魯子敬摸索得一法,可以在山中緩坡種地,灌溉確實費事,要教導百姓多打井、多挖蓄水池積蓄雨季淡水。不過,養活一兩千人口還是沒問題的。

  至于人口來源,董卓亂三輔之后,還怕沒有逃避董賊統治的百姓南下么?只要孝直肯助我,我就讓主公先命你為散關縣長,專門負責截留北來流民。我到時候也會留軍屯士卒二三百人,一來防守散關,而來另筑府庫,把這些巨鐘巨鼎與承露盤存在此處,將來討董成功還于舊都,也好就近運回長安。”

  反正那些單件重量五百漢斤以下、李素可以讓馬匹翻山馱走的東西,他肯定是不會留下的。留下的都是千斤萬斤的大貨,所以只要管理稍微規范一點,也不怕有人偷——賊根本就搬不動,就算搬得動也搬不出秦嶺大山。

  五萬漢斤的承露盤,你倒是偷一個試試。

  而且,設置了散關縣之后,還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李素將來再陳倉道里施工優化道路、再怎么種田折騰,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了,將來要出關的人都得接受劉備勢力的嚴格盤查。非常有利于給董卓或者李傕郭汜制造突然襲擊。

  法正想了想,他也才十六歲,當個新設的縣的縣長,不能說不重用。而且,人家用的就是法家身為扶風名門得號召力,能團結調度其他右扶風地區南逃百姓,也算是人盡其用了。

  如果不是這個縣憑空設置,換個已經成熟的,法正剛來就當縣長別人還不服呢。

  “既如此,卑職與家父愿滯留此處,為征西將軍牧守散關。中郎留下諸物,絕對不會遺漏。”法正恭敬地滿口答應。

  李素也趕緊吩咐:“那你們先分出一些人手,把貨物卸下,然后趁著董卓軍還未控制陳倉,到陳倉設法買些籌些糧草來。這散關縣第一年所需的糧食,總要讓董卓出才好。”

  李素可不想從漢中甚至河池千里迢迢運糧到這兒來囤著,損耗太大了,當然要直接從僅僅七十里外的陳倉買糧了。

  這里應該盡快修建糧倉,趁著如今才十月份,秋收后還不久,糧價也便宜,能買多少買多少。反正糧食放三年也不會壞,到時候就吃著從董卓那買來的軍糧,填補一部分北伐所需,減輕翻山運糧的損耗。

  交代完法正之后,李素才帶著典韋、劉妙,以及一小部分輕便的銅器,繼續走了七八天回到南鄭。

高速文字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章節列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