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平衡

  五代十國的國都,或者陪都,跟宋朝以后不是一回事。

  宋朝是因為北方的威脅,不得不將整個國家的軍隊,都集中在黃河一帶,形成了一個虹吸的經濟帶。

  開封府的發達,是建立在龐大的漕運,巨大的民生負擔上的。

  明朝的中央集權,讓皇帝手中的權力得到了最大化,國都成為了集政治,經濟,軍事為一體的首都。

  后世的滿清,新華夏,更是將中心城市的職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當然,虹吸效應也更嚇人。

  但是在這個時候,國都的作用相對比較單一。

  隋唐時期,偏隅一地的長安因為關中的水土流失,人口的增長,已經承擔不起一個首都的職能。

隋煬帝就遷都雒陽。變成了事實上的長安,雒陽,江都三個國都  唐朝時期,長安和雒陽就輪流作為國都。

  宋朝初立,雖然因為前朝的原因,國都設立在開封府,但是此時的宋朝只是一個地方政權,開封府實際上承擔不起當國都的職能。

  別的不說,開封府四周沒有山,易攻難守,當國都就需要大量的軍隊駐守。

  只是因為趙匡胤要遷都,把開封府視為自己基礎的趙光義就把他給害死,然后趙光義就再也沒有提過遷都之事。

  而他的后代,哪怕是硬著頭皮,也不提遷都,一直到皇帝妃子公主都被掠到東北為奴為娼。

  如果976年,按照趙匡胤的意思遷都雒陽,還會不會如此被動?

  這件事在后世趙德昭也分析過,如果國都在雒陽,金國絕對不能做到長驅直入。

  哪怕國都依舊被攻占,也會多耗費金國幾分力氣。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設的推斷。

  但不管怎么說,逐漸將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轉移到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總比開封府要強。

  雒陽現在雖然是西京,但實際上經歷了五代之后,那里已經衰落的不成樣子,一個曾經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如今人口不足三十萬。

  更主要的是,雒陽周邊的山林因為雒陽城屢次破壞,屢次重修,已經被砍伐一空。

  周邊沒有山林,沒有木材,又沒有大型運輸器械,可以從外地運輸,雒陽城的重建,就格外艱難。

  雖然雒陽城一圈都是山,適合當國都,可是現在大宋根本沒有財力物力重建。

  趙匡胤設立漢京,雖然有些出人意料,但是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反對的。

  因為朝代更迭太快,這些文武大臣們也想多條后路。

  作為華夏第一堅城,襄陽在心理上就能讓人覺得安全。

  而且,這里僅僅是個退路,并不是說設為漢京,國都就一定要搬過去。

  最開心的當然就要屬一批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要被派遣到漢京為官的官員。

  拓建城池,可是這個時代油水最大的工程啊!

  接連幾天,除了正月二十九那天,趙德昭跟隨趙廷美一起去宋家送聘,趙德昭就一直在跟各個官員打交道。

  這里面,有兩個官員引起了趙德昭的注意。

  一個是兵部郎中盧多遜,一個是轉運使沈義倫,因為這兩個人,都擔任過北宋丞相。

  沈義倫精通算數,趙匡胤擔任節度使期間,他一直掌權財政大權。

  宋軍伐蜀,他擔任轉運使,負責后勤。

  宋軍將帥恃功貪暴,只有都監曹彬、轉運使沈義倫清廉,隨軍回返后被趙匡胤大加贊賞。

  按照原本的歷史,他會被升為戶部侍郎,但是這一次,他被提拔為西南面兵馬都部署,轉運使。

  這兩個職位說高也不算高,但是相當重要。

  兵馬都部署相當于趙德昭的軍事副手,負責除了禁軍之外的整個山南東道的軍事調動。

  而轉運使負責物資轉運,在修建漢京城的這個時候,更是肥差。

  盧多遜這個人就更加出名了,歷史評價褒貶不一。

  能力他很強,歷史評價他博涉經史,聰明強記,文辭敏捷,喜歡任用術數,謀略出眾。

  但是此人貪權霸道,貪財奢侈,而且還心胸狹窄,與同僚關系都處不好。

  他跟趙普,王溥,沈義倫等多位大臣都有積怨,在他前后,凡是不聽他話的丞相,全部結仇。

  最后因為跟趙廷美勾結想要讓趙廷美繼位,被趙光義貶到崖州去世。

  當然,這都是以后的事情,如今的他只不過是個六品郎中。

  說實話,趙德昭內心還有點佩服他,當官能把同僚都得罪完,最后又得罪皇帝,還是有點狠氣的。

  盧多遜這次去漢京,擔任的是六曹中的兵曹,這又讓趙德昭有些擔心。

  兵曹負責地方軍隊的將領任命,還有兵備,兵器補給,防御等職責。

  這樣一個大炮,趙德昭怕他會讓工業生產按照他的節奏來。

  即使趙德昭能壓制他,也不想天天跟他吵架啊!

  所以,且行且看,他的能力還是很強的,說不定還有大作用。

  至于王溥,那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

  他擔任漢京府尹,其實主要是替趙德昭管家,占住這個位置。

  趙德昭現在已經有了節度使,都指揮使兩個軍職,漢京留守這個職位,對他來說屬于虛銜,讓他能管王溥。

  因為他才十五歲,軍職可以擔任,但是漢京府尹這個民政官,還是經驗太少了。

  王溥是他老丈人,自然是一心向著他。

  趙匡胤現在大力支持趙德昭,想要讓趙德昭給他造出火槍,不會讓人來給他添堵的。

  至于趙德昭寫的那些東西,除了一些技術資料,大部分政策性資料,他都一把火燒了,并且讓趙德昭保留的那份,也不要讓其他人知道。

  因為那里面太多的政策,在如今都實現不了,可以說驚世駭俗,離經叛道。

  皇權不穩,一切都是虛幻,只有等皇權穩定了,才能慢慢施行。

  當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沒有干,比如保護黃河,在黃河沿岸種樹,他就已經傳旨給了上游的州府。

  還有派了一支探金隊前往萊州掖縣(招遠),準備去找金礦。

  趙德昭不支持在國內挖金礦,等國泰民安了,就可以去東瀛,去美洲挖金礦。

  但是,總要讓趙匡胤嘗一點甜頭啊。

  何況,現在貴重貨幣實在太缺了。

  那些寫宋朝之前,動不動幾千兩銀子,甚至幾萬兩銀子隨便花的,完全是不懂時務。

  如今的宋朝主要貨幣是銅錢和金子,金子還只是貴重金屬,很少流通,存量也少的可憐。

  至于銀子當然也有,漢朝就已經有銀子了。

  可是如今的銀子只比金子略多,也只是作為貴重金屬,很少流通。

  也就是說,金銀只是衡量物價的標準,交易卻全部是銅錢。

  銀子作為貨幣流通,那是明朝以后的事情了。

  除了招遠金礦,趙德昭給他的資料里還有曬鹽法,相比浪費木材的煮鹽,曬鹽才是食鹽大量生產的最佳方案。

  這個技術方案被趙匡胤視為珍寶,立即就安排了人前往宋朝控制的海邊,尋找合適的區域試驗。

  趙德昭將這些秘密告訴了他,如今他對趙德昭可謂親近。

  但是在趙德昭看來,他主要是因為自己要離開開封府,感覺沒有威脅,才對自己如此親近。

  否則的話,在那個位置面前,根本沒有天平可以平衡。

  二月初二,龍抬頭。

  趙匡胤第三次大婚,才十三歲的宋氏在婚禮上,就被他封為皇后。

  他三十九歲,兒子趙德昭都十五歲了,娶了一個十三歲的女孩。

  不過,世情就是如此,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事例,在這個時代非常多。

  趙匡胤大婚之后,原定二月初五就出發的趙德昭,又被耽擱了。

  漢京初立,許多事務都要跟朝廷這邊溝通好,畢竟銀錢都要朝廷出。

  除了銀錢,產自其他地區的物資,也要從外地調運,方方面面都需要協調。

  不過,二月初五這一日,趙德昭還是先送了錦衣衛三千五百九十九人,先行出發。

  錦衣衛原本只有三千一百五十九人,加上袁不讓麾下的三百禁軍,再加上趙德昭,也只有三千四百六十人。

  不過南苑練兵開始之后,其他禁軍對他們的訓練也很感興趣,趙匡胤征求了趙德昭的意見之后,從禁軍各部抽調了可信的一百四十人加入進來。

  這一百四十人屬于委培,培訓結束,還會回到原本的軍隊。

  錦衣衛雖然也攜帶了大量行李,不過這些統一由兵部轉運,他們這些人只攜帶兩套衣服和軍刀,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襄陽。

  這段一千里的路程,會是一段艱難的旅程。

  趙德昭主要不是送他們,而是送王溥和自己的家眷。

  王溥只帶了老婆和小兒子王貽序前往襄陽,前面三個兒子都大了,兩個已經任官,老三王貽慶在國子監讀書。

  他們將會跟王氏,陳氏,還有裴格安一起出行,另有遷往官員十余家。

  袁不讓帶領三百禁軍沿途保護,名義上是保護王溥他們這些大臣和趙德昭的家眷,實際上最主要的是裴格安和其中的一個箱子。

  裴格安的離開,也讓趙德昭內心一下子空蕩蕩的。

  更主要的是,他怕趙匡胤對她下手。

  要不是因為她,趙德昭根本不會把那些政治制度,礦產分布,還有新技術暴露給趙匡胤。

  希望這些安排能讓他不要動手,裴格安一旦有了三長兩短,趙德昭會發瘋的。

  他雖然來到了這個時代,以振興華夏為己任。

  但他依舊是個利己主義者,裴格安是他唯一的同伴,也可以說是心靈的歸宿,自然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