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75章 瓶頸

  兩天之后,2018年的中招考試結束。

  九年級的學生在回到學校后,直接收拾東西,各回各家。中招考試成績會在7月12號公布,到那個時候,他們再來桃園學校拿初中畢業證并且選報高中學校。

  這個時候,桃園的小學部、初中部在進行了系統的期末考試之后,又開始了這學期的統考。高中部的同學則是在進行最后一個星期的復習――相較于小學、初中而言,高中的考試要晚一個多星期。

  “這次可是有qiuyelou平板電子書個學生,不知道最終留在學校繼續上高中的會有多少。”

  考試結束之后,劉猛過來看了看初中部改卷子的情況,閑聊中吳燕說道。

  “應該不會少于600個吧,至少根據我了解的情況,絕大部分學生都是想在桃園上高中的。而這兩年來,每次期末統考成績出來,高中部壓過二高一頭,我們都有充分的宣傳,相信對那些學生家長也造成了一定影響。”顧飛道。

  這個時候,顧飛已經做到了初中部教導主任的職位,負責幫助吳燕管理初中部的諸多工作。他曾經在燕京82中做教導主任,在這方面的經驗,學校其他的老師都比不上。桃園這邊有些情況和燕京雖然很不相同,但一些管理方法大抵是通用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兩年來,都有去了二高的學生不適應又轉來我們高中部的情況。這事在這屆的學生家長中也是傳開了的,如果有迷信二高的家長,在選擇時肯定會有所猶豫。”最后顧飛又補充道。

  聊了幾句,見劉猛不說話,吳燕不禁問道:“校長,今年怎么沒有聽您提起擴招計劃?學校不準備繼續擴招了嗎?”

  過去幾年,每到了下學期的期末,也就是暑假前,劉猛都會提前放出學校大擴招的消息,好讓老師們做好在暑假加班的心理準備。今年卻是沒有。

  劉猛笑著反問道:“怎么,你們是擴招擴上癮了嗎?”

  吳燕聽了不由莞爾一笑,道:“確實有點上癮。”

  劉猛道:“今年小學部是不會擴招了,至于初中部嘛。現階段每個年級30個班,也已經不少了。夕林一中、夕林二中、永濟中學三所學校,因為我們的擴招,如今學生人數都大大縮水,我們總要給人喘口氣的機會。”

  這時顧飛道:“夕林鎮、豐城。生源都算不上多。以我們學校的實力,如果降低招生標準,用一兩年的時間,就能把夕林鎮的這三所學校給擠垮。怎么,校長是不愿意這樣做嗎?”

  “沒有什么愿不愿意,學校繼續發展,這就是一條必然要走的道路。”劉猛道,“如果我沒料錯的話,今年來參加我們初中部預招報名的人數可能不會比去年增加太多。畢竟,就初中而言地域條件還是有很大限制的。”

  初中生雖然很多都是在學校寄宿。但對學校與家的距離也是有所要求的。一般情況下,都是選擇在本鄉鎮上學。只有家庭條件好的,才會選擇送孩子去縣城里的私立初中。

  桃園學校如今的收費雖然仍舊比縣城里的私立初中都要低,但比像夕林一中、二中這樣在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內的公立初中,收費肯定是要貴一些的。

  因為這些原因,劉猛猜測,這一兩年內,桃園初中部的預招報名人數,就將增長到一個瓶頸。

  想要打破這個瓶頸,有幾種方法。

  一個是桃園學校降低學雜費。最好是和鄉鎮的公立中學保持在一個水平上。但如果從一個私立學校的角度考慮,這樣做是不太可能的。

  還有種方法就是等桃園高中部的教學成就繼續提高――現在對豐城的人來說,孩子上桃園初中部,幾乎就等于將來百分之百能考上二高。但二高畢竟只是一所高中。上了二高的學生,也有些最后只考了個小專科,甚至半途輟學的。

  如果桃園高中部能夠取代二高,并且更進一步,讓她的學生在高考中,都有更輝煌的成績和更廣闊的選擇。那時很多家庭就會拼著送孩子來桃園上學了。

  最后一種方法就是,等,等幾所鄉鎮中學捱不下去,自己倒閉。沒有了選擇,孩子們只要想上初中,自然會選擇桃園學校。但這種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就制度而言,一個鄉鎮至少是要保留一所公立初中的。

  就在這次討論之后沒幾天,劉猛收到了縣教育局趙公民的一條短信。

  “劉校長,提前告訴你一個消息,教育局考察了夕林鎮一中、二中的情況,決定把兩所學校合并了。你們初中部今年如果還有擴招計劃的話,可以適當的做下調整。”

  去年年底,原先的教育局長陶興知已經因為桃園師范大學的事兒,升任為市教育局的副局長。如今的縣教育局局長是趙公民,所以他的消息必然是準確的。

  而短信中“調整”的另一層意思,顯然是指桃園是再適當擴大些招生人數。

  收到這條短信,劉猛就打電話過去向趙公民了解這件事的具體情況。

  原來在之前的縣教育局考察中,發現夕林一中、二中在校學生都只剩下三百多人,教師人數也不怎么夠,相反,某些硬件資源方面,則存在著嚴重的浪費現象。縣教育局經開會討論后,決定將兩所學校合并,整頓為夕林公立初級中學。

  確定這件事情后,劉猛是頗有些感慨的。

  這感覺,就像當初在“鄉村小學向城鎮靠攏”的政策下,一所所村小不斷人去校空,關門倒閉一樣。只不過,如今的角色換了下,是桃園學校替代其他學校。

  劉猛并沒有感慨太多,因為他知道這是桃園學校發展所必然要出現的情況。前兩年,桃園學校周圍幾個村子的村小,便紛紛關門。如今夕林鎮少一所中學,也不算什么。或許在將來,還會有高中因為桃園學校而關門。

  在教育發展與社會意義上,這其實是一種進步。

  桃園學校將系統自主考試與期末統考卷子全部改完,已經是七月5號、6號了,而在系統自主考試卷子改完的當天,系統也給出了期末考試所得的積分信息。

  “恭喜校長大人,桃園學校這次期末考試全校學生考分總計兌換190萬積分。”

  這一個月劉猛幾乎沒用什么積分,所以信息消散,系統積分欄的積分就從1395萬,變成了1585萬。

  這其中是包括了高中部的分數的――雖然高中部的期末統考在7月10號,但課程卻是早兩三個星期就進完了。為了方便改卷(積分兌換計算),劉猛便將高中部的系統自主考試改到和小學部、初中部相鄰的日子。

  又過了幾日,到7月10號,高中部開始了期末統考。等到高中部的期末統考完畢,正好是7月12號,中招考試成績揭曉的一天。

  綜合樓的某間機房中,九年級的20位班主任以及吳燕等人都坐在電腦前,等待市里的中招考試相關網站公布考試成績。就連劉猛也在,只是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坐在電腦前,而是悠閑地坐在講臺上。

  距離九點成績公布還有幾分鐘,班主任們都在彼此小聲議論著,至于話題,自然是這次的中招考試成績。

  “老蔡,你估計你們班今年能夠有幾個進入全市前一百名呀?”

  “我們班的尖子生不多,估計也就五個左右吧。”

  “五個還不多?全市前一百名,單我們學校20個班,每班進5個,就有一百人了!真能進去五個,絕對是不錯的成績好吧!”

  “嘿嘿,要是放在前兩年,我們這一個班全進全市前一百名也是可能的。也別說我了,我看你們班也有幾個很不錯的學生啊。”

  “我們班估計也就是能進全市一百名兩三個,全市前一千名的嘛,最低也過半吧。至于千名之外,就不說了,沒什么意義。”

  “說起來,這一班和七班才是最賺的,一個有甘雙雙,一個有張子強,說不定就把這全市第一拿到手了。”

  “你也別不服,當初分班時為了搞平衡,一班和七班其他學生的基礎可都是比其他班差的。當這兩個班的班主任,可不是那么的容易。”

  劉猛耳力過人,在講臺上隱隱的聽到這些班主任的議論聲,不由一笑。

  他記得前年桃園學校第一次參加中考時,他和許磊、劉慶、黃文康三人在機房等待成績公布時談論起來,可都是拿其他學校作比較,如今這些班主任的卻都是拿同校的班級作比較。劉猛明白,并不是這些班主任心中沒有桃園學校這個集體,而是其他學校的已經不是桃園的對手,無法作比較。

  就在劉猛想著這些時,時間到了九點,下面的班主任很快就刷新出了剛剛公布的成績。

  其中,有些人是直接搜索自己班里那些學生的成績,有些則是搜索桃園學校的所有考生的成績,還有些則是直接看首頁。

  這時候劉猛發現,下面居然詭異的安靜。

  什么情況?

  帶著疑問,劉猛正準備下去看看時,坐在他面前的第一排的吳燕忽然抬起頭來,滿臉驚喜的看著他,興奮的道:“校長,我們學校拿到全市第一了!而且是并列的兩個第一!”

  保底第一更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