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雖然與虞氏二女關系匪淺,卻因為厭煩虞氏長輩趨炎附勢的作風,自虞公之后,便很少主動親近虞家的人。
這次也不例外。劉信將虞姬送還虞家后,虞父雖然對自己語言和善,但避嫌的意味卻已經十分明顯了。劉信與虞父在門口打了招呼,待虞姬下車后,便隨意拱了拱手告辭了,甚至沒有進虞家一步。
虞父為自己女兒安排好了住處,看著女兒日漸鼓起的大肚子,想要開口說話,但只是動了動嘴唇,看到女兒看向自己倔強的眼神,最終嘆息一聲,什么也沒有說,離開了。
虞姬從彭城安然無恙回來,最高興的便是虞子期了。
項羽戰死的消息傳來后,黃河之南,定陶周圍十幾城一夜之間豎起了漢旗,滾滾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虞子期也不得不面對家中長者苦口婆心的勸說后,開城門迎接漢軍。
虞子期因為是楚降將,因此未立什么功勛,名聲不顯,所以并不被劉邦所重視,劉邦只是讓別人接管了定陶守軍兵馬,虞子期在這之后,便一直賦閑在家。
這卻是如了虞子期的意的。畢竟,他可不想去面對劉邦那張老臉。
虞子期半跪在地上,耳朵貼著虞姬的肚子,哎呀一聲大叫:“姐姐,我這外甥脾氣不小,剛才踢我了。”
虞姬笑道:“也不一定是男孩。我倒是希望是個女孩,那樣會少很多的麻煩。”
虞子期蹙眉:“漢王雖然假仁假義,但總不至于對一個腹中的胎兒動手。畢竟,他現在的心腹之患可是自己那侄兒……”
“有小株的消息嗎?”
虞子期詫異地看著虞姬,他以為虞姬會對劉信的處境感興趣呢,虞姬卻將話題轉移,問起小株。
談起虞小株,虞子期便是一肚子氣。
“那丫頭五、六天前回來過一次,祭拜了大父之后,又不知了去處,真是夠瀟灑的。不過我聽說,有人在邯鄲見到她又與劉信走在一起了。”
虞子期說完,又看向虞姬。
虞姬卻并未完全聽虞子期說話,而是將奴婢拿進的包裹取出來,里面一件件,都是小孩的衣裳,數量之多,種類之富已經可以開一家童衣店了。
虞子期見此,便不再多話,上前幫自己姐姐一同收拾。
劉信回到驛館。
因為所有的諸侯都隨劉邦一起迎接韓信,參加劉邦舉辦的“party”,驛館內顯得冷冷清清。劉信趁著難得的清靜,進入書房,開始草擬《安頓士卒疏》。
如今天下洶洶,未能安定,主要因為群雄各自作用上萬精兵,加在一起便是幾十萬人,這些士卒若安置好了,便是穩定天下的力量。若不能妥善安置,便會成為兵起的禍源。
草擬到一半,天已經黑了,驛館之內又再次熱鬧了起來,不時傳來英布酒醉后的大喊大叫聲。劉信還未稍作反應,書房的門便被推開了,韓信晃晃悠悠走了進來,臉上帶著酒醉獨有的暈紅,手里還拎著一個酒壺。
“劉信,你請我來定陶,為何卻將自己關在房里,連宴會也不參加?莫非你拿著筆,仍要繼續冒充自己是文吏嗎?”
劉信淡淡道:“我本來就是文法吏,正經的法家弟子,出身沛縣學室。你不也是知道的嗎?”
韓信道:“我自然清楚你從哪里來,可你清楚自己往哪兒去嗎?”
韓信說完,卻是從桌子上拿起劉信草擬到一半的《安頓士卒疏》,只見其中兩段寫道:“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辨告,勿笞辱。”
“民以饑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軍吏卒會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食。”
韓信越看越是心驚。須知道,當年山東百姓并起亡秦,跟隨漢王入漢中者便有不少。而在楚漢戰爭中,山東處處戰火,相比之下,關中卻在蕭何主持下,雖然屢屢興兵役,卻總算避免兵災蹂躪之苦,相比之下,仍可算是一片安寧景象。山東六國百姓多有逃亡關中者。
戰火連綿,地多人少,諸侯中誰的人口多,誰實力就強。
一旦天下安定,百姓思念故土,落葉歸根,各返其家,則關中的力量必然遭受削弱。
而這份《安頓士卒疏》中說,凡是愿意落戶關中的百姓,可以減免賦稅徭役十二年。
便這一天,便能將漢軍中大部分的原山東百姓留在關中。甚至會吸引原山東六國百姓往關中跑。畢竟這可是十二年的賦稅徭役減免,沒有人能夠無動于衷。此一條,便足以固關中根本。
至于其他條例,雖然諸侯國也能夠受惠。但這福利政策畢竟是由劉信書寫,將來由劉邦頒布,百姓受惠也會更多地感恩劉邦叔侄,而不是他們那些諸侯王。
韓信雖然想通了其中關鍵,可卻并沒有什么用。他們既然已經奉漢為正朔,那就必須忍耐漢家的權威照耀四方,就必然要做出妥協與犧牲,直到再也無法忍受為止。
也正因為如此,劉信便拿出了“溫水煮青蛙”的耐心來,開始著手布局漢家的權威。
韓信將《安頓士卒疏》扔還劉信,笑著問道:“若你我二人死去的消息同時傳到漢王耳中,哪一個更讓他開心?劉信,莫要裝傻了,你與我們一樣,都是漢王忌憚之人,既然如此,何苦為劉邦這般賣命?”
劉信喟嘆道:“你雖然來了定陶,可卻是不肯相信信中的那些話的。”
韓信也說得很直白:“若只是漢王領軍,反也就反了。可是因為有你在,我卻不得不考慮其中的代價。還請你多多保重。從今天起,咱們就是敵人了。所以如果有一天,我聯絡諸侯,打出清君側的口號,你也不要太驚訝。”
劉信終于將筆丟下,從桌案上站起,笑道:“你為何會認為我會放你回國呢?還是做淮陰侯,和我一起留在漢王身邊,一同治理整個帝國!”
韓信目瞪口呆,后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