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劉是漁翁(三)
劉信等人闖進郡守府,自是驚動了張耳。張耳從門候口中得知了事情大概,他心念兒子安危,此次又是被劉信直接找上門來,此時已經方寸大亂,竟是直接來院中與劉信相見了。
劉信見張耳出,淡淡一笑,迎上去道:“趙相,我可是一直十分敬重你的為人的。可你家大郎刺殺我,又為我所擒,你總該給我一個解釋吧?”
張耳看向被英布“老鷹抓小雞”一般捏在掌心的張敖,連忙賠罪道:“武平侯,我實不知張敖欲謀刺你。但張敖是我兒子,子債父償,一切罪責全可推到我張耳身上。你說該怎么辦?咱們就怎么辦!”
張敖急了,喊道:“父相!孩兒丟了你的人,死了便死了,如何能夠再讓你為難。啊……”
張敖被英布往胸口給了一拳,打得張敖眼淚都流出來了,英布破口大罵道:“他娘的,你老子在這里呢,哪里有你這個小子插嘴的地方。你腚上的屎自己不擦,還不許你老父親幫你擦一擦嗎?在老子面前裝什么英雄好漢!”
英布說罷,又往張敖胸口來了一拳!
張敖又哇的一聲慘叫,英布這下手就沒留情。
“九江王!還請高抬貴手!”張耳急著喊。
英布朝張耳笑道:“趙相,你這兒子可比你差遠了,經不得打!”
張耳苦笑道:“天下間怕也很少有人能不吭聲吃九江王兩拳!”
張耳情知與英布這個混賬沒什么好談的,又面向劉信,劉信這才與英布道:“九江王,張敖還是個孩子啊,別打了,我看常山王認錯態度蠻好,咱們也別得理不饒人。”
英布這才收起了拳頭,只是右手死死鉗住張敖的后脖頸。
劉信又與張耳道:“趙相,我來邯鄲,本是求一處寄寓之所的,可你看看……眼下這情況,唉,我也就不說什么廢話了。依我看,邯鄲城部隊的虎符不妨就先交給我保管,也省得彼此許多煩惱。趙相,你認為呢?”
張耳沉思半響,英布又想往張敖身上來一拳,被劉信用眼神制止了。
終于,張耳道:“經此一事,張耳還有何面目留在邯鄲城。只求君侯允許我們父子離開邯鄲,我準備代張敖在漢王面前認罪,此事還請君侯允許……”
劉信遲疑不定,張耳又道:“明日張耳愿意召集眾將宣布此事,邯鄲全權交給君侯負責。”
劉信笑著道:“趙相誠心如此,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但說好了,我只是幫你守城,代管一段時間,以后這邯鄲還是你的。”
張耳也笑了:“既如此,便有勞君侯了!”
到了第二日,卻如張耳許諾,張耳召集守城諸將,坦誠交代了張敖罪過,決定辭去邯鄲守云云。
因劉信在場,面帶微笑,佇立在當場,諸將中便也沒有挽留之人。宣布剛剛結束,張耳便收拾了一些簡單行禮,與張敖一起騎馬離開了邯鄲城。
卻說張耳與張敖神色匆匆出了邯鄲城,卻又在城外的酒鋪中停留。
見到張敖沮喪模樣,張耳卻是笑道:“如今你我父子,借劉信之手,逃脫了邯鄲,你為何卻要愁眉苦臉?”
原來,劉信雖安排了計謀,一切也如劉信所預料那樣發生,但這一切卻都是張家父子主動選擇的結果。
在張耳看來,項羽來邯鄲,邯鄲遲早守不住了。可是他畢竟是河北人望聚集之所在,不可能輕易離開邯鄲。
在面對劉信拋下的餌后,張耳便讓張敖咬了餌,假裝中了劉信的計謀。也因此,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促使了劉信計謀的成功。
張敖道:“父相,我不明白,既然你想逃離邯鄲城,可是他劉信有什么本事?為何巴巴搶著要在邯鄲城送死呢?”
張耳沉默半響,卻是嘆息道:“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了。武平侯才能,非是為父所能夠比擬的。畢竟,也只有他曾經打敗過項王。”
張耳感慨間,卻看到一個青年儒生,在酒鋪中淡定從容飲酒。比起路上來往匆忙的逃命人,這青年儒生也太雍容了些。
青年儒生已經歇足了,站起往邯鄲城內走,張耳混了這么多年,一雙眼睛多少也能察覺出人才英杰,見儒生往邯鄲城內走,一時間起了憐才之心,朝那書生喊道:“如今邯鄲城是是非之地,馬上將陷入戰亂。你這書生還是從哪里來,回哪里去吧!莫要再往城內走!”
青年儒生回頭朝張耳笑了笑,道:“趙相剛才不也說了嗎?趙相守不住邯鄲,不代表武平侯守不住。我此去,便是有助武平侯守御邯鄲城的!”說罷,那青年書生一瘸一拐朝城內走去。
張耳看青年儒生的步姿,便猜想到這青年儒生是誰了,便任由這青年儒生一步一步走入這邯鄲城。
張耳看著自己沒有信心守不住的邯鄲城,心中一時間憤憤然起來。他比任何時候都希望,劉信與司馬芷最好能一起為這座城陪葬。如此,天下便可以少兩個禍害!
張耳走后,劉信不得不想法設法安撫住守城諸將。好在劉信本人本就已經有了不弱于張耳的威望,所以接管事宜比之前預料的還要順利。
不過也是,在一位自信心不足的主將和一位打敗過項羽的主將之間進行選擇,為了自己的性命考慮,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后者。
盡管進行順利,但還是花費了劉信一個上午的時間來完成此事。
出于穩妥起見,劉信想要將奪權風波的影響力縮減到最小,所以沒有給英布與季布安排職務。
劉信這樣做,卻也有另外的考慮,英布與季布都是客將,邯鄲守軍已經熟悉了他們各自的校尉,英布、季布雖然驍勇,但若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劉信留下了英布、季布,等自己摸清楚了邯鄲守軍的情況,再做另外的打算。
守城牽扯的不僅只有軍隊,還有民心。劉信已經想好了安撫民心之舉,但這樣的事務繁瑣而又細碎,十分花費時間。英布也好,季布也好,都是將軍,瑣務卻是做不好的。
劉信不由得對司馬芷、曾經兩人十分地想念。他們兩人但凡有一人在這里,自己便不必如此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