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72章 治玉淵源

  “你不覺得奇怪?”劉老見吳晨一臉輕松,完全沒有自己意想中的驚詫。

  沒有就沒有嘛,這有什么好奇怪的?吳晨撓了撓后腦勺,掩飾了自己的走神。

  “孺子不可教也!”劉老搖了搖頭,真要給這小子給氣死了!“光本來就應該是一種輻射!但是,這顆珠子發出的光,卻一點輻射都測不出來,甚至不能分解出光譜,你說奇不奇怪?!”

  “呃,好奇怪哦!”吳晨答得一臉的癡呆,跟劉老呆一起久了,兩人的智商情商都有急劇下降到兒童水平的趨勢。

  此刻,他是真心沒往心里去,只要確保是低碳綠色無輻射就行,一想到黃曉琳笑顏如花,心里就美滋滋的呢!哪里還管得了劉老這個那個的“提點”。

  不過,很快他心里就有一絲不安,“師父?您回京城啦?”

  “嗯!”劉老點了點頭,為了這顆珠子,他是回去了一趟,邀請了博物館館長歐陽跟頂級珠寶專家林老太太一起研究了幾天,這都是目前國內的泰斗了,又是劉老的摯友,最后的結論幾乎一致認定,這就是隨候珠重新問世了!

  “真是幸苦您啦!”吳晨真心的感激涕零啊,劉老這個年紀,宜靜不宜動,專門回了趟京城,足見他對此事的看重!雖然乘坐的是軍用專機,但是來回奔波,也是夠嗆的。“我給您捏捏吧。”

  “那是!”劉老一點都不客氣,居功得很!揮了揮手,順帶打擊了一下吳晨:“不用捏啦,就你那三兩手勁,沒感覺!唉,別看我這把年紀了,照樣一巴掌拍得你滿地找牙,你信不信?”

  “我能不信么?”吳晨瞪了得意洋洋的劉老一樣,咱能不能不要這么野蠻,這哪里像是個做過封疆大吏、中央領導的老人家,完全一土匪習性嘛,真以為回到解放前了?

  “信就好!你不想學這五禽戲沒關系,有空多跟小鐵學學,別在外面被人打了,哭著鼻子回來!”劉老嘿嘿一笑,“對了,小孔那個也不錯,你們整天混一起,謙虛點,多向人家討教。”

  “知道啦!”吳晨越聽越不是滋味,這是在訓學齡前兒童呢!孔四那個佬,怎么比?自己倒是像學來著,天天讓自己晚上站樁,都快郁悶死了。

  “師父,咱們還是說點正事吧!”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吳晨心里有一絲強烈的不安,隨候珠這等上古珍寶,一旦面世,將會引起多大的轟動,可想而知。而這種轟動的背后,又會隱藏多少股潛流,各種勢力,只怕不是自己能夠抵擋得住的。

  劉老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怎么會示之以人呢!該不會是替自己捐了吧?這種寶物,最安全自然是放在故宮博物院了,以國家名義收藏,就算有人覬覦,也得掂量掂量!

  他越想越覺得不靠譜,眼巴巴的望著劉老,這可是已經送給您徒媳的禮物,該不會要您的愛徒回去跪鍵盤吧?

  “瞧你就這點出息!”劉老牛逼哄哄的揮了揮手,這會他倒是沒有替吳晨做主,給“國家做貢獻了”。

  至于保密,他自然也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關系,所邀之人,都是泰斗級別,而且也是生死可依的摯友,不用擔心這個消息會泄露出去。

  不過話說回來,吳晨如何妥善保管,卻是個大問題,劉老自然是要囑咐一番。這師徒兩人倒是想到了一處。

  吳晨聽了劉老的話,心里大定,只要沒有捐出去便好!

  “您老要喜歡,就先放您這里把玩吧。”吳晨見劉老對這隨候珠有些愛不舍手,難得還有老頭稀罕的物件,便替黃曉琳給做了主。

  要說起來,除了這一個隨候珠之外,孔四那里正經的還有一把上古神器—太阿古劍,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藏的,貌似自從鳳凰山上下來之后就再沒見過,這哥們該不會是弄丟了吧?

  “嗯。”劉老也不客氣,點了點頭,這隨候珠還有太多未解之處,他正想慢慢研究一番呢。

  收拾妥當,重新開燈之后,吳晨才記起今天來的主要目的,便問劉老有沒有認識比較好的玉雕大師?最好是能夠聘請過來的,中孚珠寶那邊缺這樣的鎮場人物。

  對于他們幾個小子合伙開了中孚珠寶這件事,劉老是早就知道的,吳晨還讓他題匾來著呢,自家師父不用白不用,天行居、格古齋、中孚珠寶,可都是用的劉老的字!

  說到雕刻大師,劉老倒是認識一些個,不過這些人大都年紀跟他相仿,就算是略微小一些的,也都有田老那個年紀了,功成名就、有家有業的,也不會再出來做事了。更何況,與他交好的大師,大都是北派的,讓人家拋家舍業的跑到這廣府來,還不知道能不能適應呢。雖然自己出面的話,對方還是會賣自己面子,不過都這個歲數了,劉老也不想去勉強別人。

  “咱也不用找大師了,就是徒子徒孫也成,只要技藝過得去,人品又可以的就行。”吳晨也知道這個道理,無奈人才難得,自己又沒有什么資源,便說道:“北邊兒的不方便過來,咱就找南邊的唄。”

  雕工作為玉器鑒別的重要依據,吳晨自然是必須學的,雖然手藝一點都沒有實操過,不過對各種派別跟業內名師的特征,可記了不老少,這些都是基本功,如果說一個人連常見的大師雕刻手法都不清楚,卻自稱玉器鑒定專家,只怕會笑死人。

  我國治玉工藝源遠流長,大約60萬年前的“北京人”,已經會用水晶、瑪瑙蛇紋石等,打制片狀的舊石器,再往后,治玉工藝逐漸從制石工藝中分離出來,玉器手工業也開始慢慢的萌芽。

  在六千年前,隨著原始砣機的出現,玉器就有了鉆孔、鏤空及琢磨等工藝,玉器制作漸漸進入成熟階段。開始出現明顯的時代工藝,也就是后人在鑒別古玉時所謂的“時代特征”,比如夏代治玉工具以青銅砣機,玉器體薄飾細陰線幾何紋,商代多用陰線勾勒,西周多作扁平狀,刻飾簡單、鋼勁。

  到了春秋戰國,玉器以剔地隱起手法見長,碾鋒勁銳,這與普遍使用鐵砣和玉人操作更為熟練有關。秦漢玉匠往往采用舍棄細節、鋼柔相濟的粗線條相互搭配的手法,去雕琢神韻與氣勢。

  隋唐至宋遼金,碾玉高登的出現和推廣對玉器制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以至此后的玉雕技藝砣碾遒勁,空靈剔透。元代玉器作工漸趨粗獷;明代早期作工嚴謹而精美,晚期胎厚重,作工草率;清代精工細作,形態端嚴。

  可以說,中國的玉雕技術,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探索與積累,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進化鏈條,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京城、揚州、上海、天津、廣府、南京等地,相繼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派系,一般而言,有“北派”、“揚派”、“海派”和“南派”等四大流派。

  細究起來說,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顯著特征跟代表人物。

  “北派”是指京、津、遼—帶玉雕工藝大師形成的雕琢風格,莊重大方、古樸典雅。以京城的“四怪一魔”最為杰出。其中就有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藝著稱的潘秉衡,以立體圓雕花卉稱奇的劉德瀛,以圓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榮,以“花片”類玉件清雅秀氣而為人推崇的王樹森和“鳥兒張”張云和。

  “揚派”一般是指蘇揚杭等江南地區玉雕所表現的獨特工藝,講究章法、工藝精湛,造型古雅秀麗,其中尤以山子雕最具特色,史上最牛逼的雕刻大師陸子岡就屬于這一流派。

  “海派”出現較晚,在上個世紀初,才隨著大量人才涌入,而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特定風格,以器皿(以仿青銅器為主)之精致、人物動物造型之生動傳神為特色,雕琢細膩,造型嚴謹,莊重古雅。代表人物有“爐瓶王”孫天儀、周壽海,“三絕”魏正榮,“南玉一怪”劉紀松等。

  最后是以南越、福海一帶為主的“南派”,由于長期受竹木牙雕工藝和東南亞文化影響,在鏤空雕、多層玉球和高檔翡翠首飾的雕琢上,也獨樹一幟,造型豐滿,呼應傳神,工藝玲瓏。

  每個流派,各有其特征,卻也沒有高低之分,因此吳晨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本土南派,就近便利,也不用長途跋涉的。

  這想法好是好,不過劉老想了一會,倒是給他推薦了一個人選,叫做古天得,是揚派現在的領頭人物。古老爺子上了年紀,親力親為不了了,掛名或許可以,而且他的徒子徒孫眾多,請他幫忙挑個靠譜的過來主持一下,也不是沒可能的事。

  吳晨一聽,心里大喜,他雖然不大熟悉這一行,不過古老的名字卻也聽說過,要說起來,在他們這些外行人的耳中,古老的名頭可比劉老要大得多了。先不管人能不能弄來,就是古老僅僅掛名作為中孚珠寶的名譽顧問,對于中孚珠寶來說,絕對是一大助力!

  再說了,劉老既然肯推薦,足見兩人的關系必定是極深的,想來那位古老也不會太駁了劉老的面子。

  “師父,謝謝了哈。”心情大好之下,吳晨自然對劉老是百般討好,又是捏腳,又是捶腿的,約好了回頭由劉老先給古老打個招呼,吳晨親自前往揚州去登門拜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