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再見暹羅使者

  瀾滄江,發源于青藏高原,自景東縣流入思茅地區,然后流經西雙版納,出境稱湄公河,連接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匯入南海,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國家的水運大動脈,有“東方多瑙河”之稱。(www.juyit.com 君子聚义堂小说网)

  江水在景東漫灣脫去了峽谷、高山的約束,變得比較寬闊,水也淺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排開在江灣之中,足有上百艘之多。岸上則是兩千明軍的營地,由晉王李定國的表弟馬思良和總兵胡順都率領,走陸路,由滇省和暹羅邊境一直沿江護送而來。

  曾經作為暹羅使者的蘭瑪菩提坐在一艘大船的船艙中,正與一位暹羅青年說著話。

  “征伐安南鄭氏只用了二十余日,休整亦不過一個多月,岷殿下便能率明軍出兵再戰,確實令人驚訝。”帕碧羅阇把目光從艙外收回,笑著說道:“此次若再能獲勝,形勢便可好轉,與我暹羅國也是益處甚大。”

  “大人所言甚是。”蘭瑪菩提表示贊同,說道:“不論是對我國宿敵緬甸,還是新敵廣南(安南阮氏),明軍日后皆可成為助力。在錦線的炮兵訓練完畢,亦對北部戰事有利。”

  帕碧羅阇輕輕點了點頭,略沉吟了一下,說道:“岷殿下對西夷的看法和結論才是金玉良言,可惜我王及眾臣卻沒有精醒之意。法人若被引進曼谷,則我國大禍至矣。”

  十六世紀以后,西方殖minzhu義勢力逐漸滲入暹羅。1516年葡萄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簽訂了第一個條約,規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經商和傳教;1598年西班牙和暹羅簽訂通商條約;1612年英國被允許在北大年開設商館;1617年荷暹簽訂通商條約。

  現在的暹羅是納雷王統治,他的寵臣是希臘冒險家華爾康,擔負了外貿總監和財政大臣的重要職務。但這個家伙與法國人勾結,一再勸說納雷王允許法隊進駐暹羅,并取得對曼谷和墨吉的控制權。

  因為擔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以及對納雷王門戶開放政策的不滿,部分暹羅大臣和貴族已經結成了親王派,與親法派進行著明爭暗斗。帕碧羅阇雖然出身不是貴族,但他是納雷王乳母的兒子,與納雷王一起長大,感情甚好,現在身為象軍副統帥,還是親王派中的一員。

  蘭瑪菩提還沒有派別,他也不希望暹羅上層發生分裂,對帕碧羅阇的話不置可否,便想岔開話題,“岷殿下似不喜女色,若獻美女,似有不妥吧?”

  “此時當有興王圖霸的姿態,豈有不喜女色之男人?”帕碧羅阇淡淡一笑,說道:“一番心意而已,岷殿下可自行處置,又有何不妥?”

  “那是下官多慮了。”蘭瑪菩提自嘲地一笑,繼續顧左右而言他。

  帕碧羅阇也不就暹羅國戶開放的政策繼續詢問,蘭瑪菩提并不是什么位高權重的人物,他也不想費心拉攏,只不過想借著這次輸糧援助,與對西夷頗有精惕的天朝岷殿下進行下商討。一是想尋求解決之道,二也想在大明局勢有所舒緩后,能對暹羅王室有些影響。

  此時已經到了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天空漸漸紅得燦爛起來,江水慢慢變得象是一盆火了。

  “岷殿下大軍似乎到了?”蘭瑪菩提突然豎起了耳朵,所目光轉向艙外。

  哦,帕碧羅阇目光一閃,直立起身,走出船艙,極目向遠處眺望。

  六天行進了兩百余里,每天的行進里程大概是:四十里,二十五里,二十五里,三十五,四十,四十。這樣的速度朱永興并不是特別滿意。但他看到了士兵的狀態,看到了速度提升的余地。

  獨輪車還是有效果的,隨著征借和購買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及士兵們cāo作水平的提高,朱永興覺得適應期已過,行進速度可以達到五十里左右,甚至更多也有可能。

  而且獨輪車在云南的鄉間并不少,特別是茶區生產運輸更為多見。因其是單輪,車子走過,地面上留下的痕跡,是一條直線或曲線,又被稱為“線車”。所以,一路行進,一路征集,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如果是短距離行進,騎兵占有優勢是肯定的。但要是十天半個月的長途行進,馬匹就顯得太嬌貴,耐力反倒不如人了。不是有句流傳很廣的話嗎,“勝利是靠雙腳走出來的”,其實也未嘗沒有一定的道理。

  而且戰馬不僅吃草料,還要吃糧食,以保證體力,實在是耗費巨大。養一個騎兵的花費,能夠養好幾個步兵,況且云南的地形,對于大規模騎兵作戰并不是很適合。

  所以,朱永興才向李定國建議少帶騎兵,只作為奇兵或追擊時使用。一方面減小后勤壓力,另一方面也能為輜重部隊提供足夠多的馬匹。而獨輪車不僅能幫士兵裝載盔甲兵器,還能夠馱動目前軍的天威炮、轟天炮,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輜重車隊的壓力,解放出不少的人員和車馬。

  總而言之,朱永興采取的措施盡管尚需改進完善,但確實大大減少了軍隊中輔兵的數量,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到達漫灣,只是整個反攻行動的初始階段。渡過瀾滄江,走云州(云縣),過順寧府(鳳慶),便進入了永昌府。從時間和目前的速度算,最多也就是七八天便能兵抵永昌城下,路程呢,約略有三百多里。

  這六天的行軍中,朱永興亦是棄馬不用,同士兵一起徒步前進。他的體魄甚好,又有多年驢客的經驗,一天走四十多里也不覺疲累,何況還是輕裝。當然,行軍途中總有偶然事件,朱永興已經下令除了憲兵隊和工兵隊用馬,以及斥候探馬外。其他所有的馬匹都只能為輕傷員和病號服務,此外誰都不能使用馬力。

  自然,在所經地方的仕紳或土官前來夾道迎接或拜見時,朱永興不打算太過引人注目,所以會騎一會兒馬,但一等到了郊外荒野,朱永興就會以身作則地和士兵們一起步行。

  這樣的表率作用有著很大的效果,就算有的士兵感到勞累,也沒有怨言,也不敢有怨言。皇室宗親,朱姓子弟,都和他們差不多,也沒有車轎享受,誰還能比殿下千歲更嬌貴。

  過了瀾滄江,便加快行軍速度,每天至少五十里,以五天為限。朱永興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計算,覺得在進入永昌府之前,與大股清軍接戰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以比較放心地加速前進。

  盡管滇西的清軍防守兵力有了加強,但分布在廣大的區域,又要固守重要城池,機動兵力卻是很有限。占地廣闊,這是戰略優勢,但也會成為分薄軍力的包袱。清軍入滇時間尚短,點、線的占領已經形成,但要轉化成面,顯然還需要時間。

  “……把戰略上的劣勢轉變為戰役、戰斗上的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這是朱永興在講武會上很沒有節cāo地剽竊后世的經典軍事理論,但卻很適合目前滇省,甚至全國的抗清形勢。通俗地講,就是在局部的戰役和戰斗中形成兵力優勢,用小勝利的積累來逐漸改變大形勢的劣勢。

  清軍踞滇日短,根基不穩,人心不固,連歷史上的那嵩都能看出來,朱永興豈能不抓住這樣的時機。悶頭發展,那不是絕地求存的節奏,清軍也不會給他那么多的時間。反攻是為了相持,是為了把腳從懸崖邊上挪開,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和人力。

  三江之外,確實多是邊荒之地;安南之地,也不能提供太多的動力。礦坑礦洞,也就那么幾個,還多控制在土司手中,是他們的財富之源。可以報饋,可以按賦稅征收,也可以花錢去買,但終歸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沒有足夠大的地盤,沒有足夠多的資源,想擴充兵馬,何其難也?只說是兵精糧足,那也是暫時維持,是搶安南的,是借暹羅的,還有數不清的欠條在外面。

  想想蓋著自己印章的欠條、餉田票、功田票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了,朱永興就在心中苦笑。驢糞蛋兒,表面光,誰知道自己是欠了一屁股債的苦命人啊?

  暹羅使者啊,好,不錯,只是帶糧食來了嗎?沒說再拿金子銀子意思意思?聽說你們那的佛像都貼著金萡呢,好想去摳啊?

  “外官叩見殿下。”蘭瑪菩提跪倒拜見,根本不知道笑得親切的朱永興心里正有著摳金萡、扒佛衣的齷齪念頭。

  “外將拜見殿下。”帕碧羅阇自視頗高,穿著戎裝,并沒有行跪拜大禮。

  朱永興對此并不怎么在意,跪拜禮他本就不喜歡,拱手作揖就很好。

  “不必多禮。”朱永興伸手虛扶,說道:“貴國的慷慨相助,吾十分感謝。”

“殿下言重了。”蘭瑪菩提趕忙謙謝,“殿下曾言,大明與我國乃兄弟之邦,互幫互助豈不是理所當然?”君子聚義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