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輝煌

  新書《血路救贖》已上傳,書號:3472638.。@頂@點@小@說,敬請朋友們繼續支持鼓勵,并祝朋友們萬事如意,闔家歡樂。

  光陰如箭,日月如梭。在歷史的長河中,幾十年,上百年,似乎也只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但在中華的歷史上,一件件大事卻被以濃重的筆墨記錄下來,讓后人記住那走向輝煌的一個個階梯。

  昭武二年(1665年),昭武帝頒布《大明帝國憲法章程》,明確提出了“虛君”和“皇在法下”等理念。以此為標志,司法獨立正式確定,征收稅賦的數額亦要經內閣多數同意方可施行……千百年來,至高無上的皇權第一次有了成法做為限制。

  同年十月,昭武帝拜晉世子李嗣興為征夷大將軍,率水陸兵馬五萬,于臺灣出發,征伐呂宋。至十二月底,明軍已分別于海上和陸地取得決定性勝利,兵圍馬尼拉。十月攻城乃下,盡屠男性西班牙成人,俘虜之婦孺則向西班牙政府索金贖買。隨后,明廷在呂宋派駐文官,進行統治。

  昭武三年(1666年),昆明軍區總指揮夏國相拜征蠻將軍,討伐緬甸,數萬大軍勢如破竹,撣族為之呼應協助,聯軍直抵緬甸國都阿瓦城下,緬甸王室南逃,阿瓦城被輕松攻取。隨后,緬甸割地賠款,明軍遂停止腳步,與撣族換地,轉而駐兵緬西北。不戰而取密支那。

  同年九月,東北軍區混成第一旅由黑龍江將軍于七率領,從駐地寧古塔(現璦暉)進抵雅克薩,圍城之后開始猛攻。沙俄侵略軍雖拼命抵抗,卻難擋明軍猛烈炮火,死傷慘重。停戰、乞降皆不被接受。兩日后,明軍攻破雅克薩,盡殺羅剎人三百余。隨后,明軍跨過黑龍江,不斷筑堡建壘,以每年百里的速度向北擴張。

  昭武五年(1668年),蘭州軍區總指揮晉王李定國派部將高得捷、王輔臣分別率兵進駐歸化城和嘉裕關。至此,明軍已經有了在西北大規模展開軍事行動的實力。

  昭武九年(1671年),黃、淮河道全面治理完成。中河河道也已開挖完畢。昭武帝親至中河河口,主持這曠古未有的大喜事。隨后,查如龍入閣任副相,陳潢接任水利部尚書,宗守義則接替年老致仕的張煌言,位居首相。

  同年,大明帝國中央銀行以一千萬兩銀幣為準備金,發行紙幣兩千萬元。廢兩改元在全國大范圍實施。

  昭武十年(1672年),大明帝國頒布《五年義務教育法》、《普遍兵役法》、《教育科技拔款法》。其中。義務教育法硬性規定自今年起年滿七歲的子民必須接受五年教育,否則重罰其家庭;而普遍兵役法則規定,適齡大明男性子民,按身體健康情況分為三檔服役期限,必須服兵役兩年至半年不等;而拔款法則將每年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五作為教育科技的固定投入,只增不減。酌為永例。

  同年,安南后黎氏遜位,宣布內附大明,大明朝廷遂劃其地為三省,委任官員。行使職權。

  同年,國勢強盛的大明帝國開始大規模“改土歸流”,在粉碎鎮壓了數個土官的武力反抗后,此項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昭武十二年(1674年),蜀王劉震統精騎五萬出張家口,一路北進,于多倫縣、錫林郭勒盟兩次擊敗野心膨脹的察哈爾諸部,布爾尼為炮火所傷,死于西竄路上,明軍遂于當地駐兵,會盟蒙古諸部。

  昭武十四年(1676年),大明打通了陸上通往印度的通路,昆明軍區一旅明軍攻入印度那蘭加土邦,迫其土邦領主臣服。

  昭武十五年(1677年),水真臘內附,大明版圖又增三省之地。

  昭武十九年(1681年),鄭經及陳永華相繼去世,重臣馮錫范聯合鄭經從弟等人發動政變,刺殺監國鄭克臧,臺灣內亂。明國廣州軍區與臺北駐軍立時行動,澎湖劉國軒不戰而降,明軍進抵臺南。

  其時,臺灣已連續三年發生自然水旱災害,糧食歉收,米價飛漲,人心思歸。中書舍人鄭得瀟、建威鎮黃良驥、水師鎮蕭武、中提督中鎮洪拱柱等人共謀歸明,殺馮錫范,獻鄭克爽,臺灣回歸。

  昭武二十年(1684年),大明帝國實行村鎮級選舉,政府將行政權利交與選舉而出的官員,但監察制度嚴格。

  昭武二十一年(1685年),大明呂宋海軍登上新幾內亞島,開辟了呂宋至新幾內亞島的航線。

  昭武二十二年(1686年),大明帝國的內陸各省皆已實施《民用槍枝合法化規范》。同時,政府出臺政策,支持鼓勵私人組建雇傭兵團,赴海外征戰開拓。政府的態度一明確,財雄勢大的商家立刻積極行動,熱門目標則是婆羅洲和印度。

  昭武二十五年(1686年),經過不斷的經營和拓展,明軍終于沿勒拿河推進至雅庫茨克。圍攻三日,破城屠殺,沙俄八百余人無一幸免。至此,大明摧毀了沙俄東路入侵的基地,并將勢力擴展至北極圈。在東北,明軍具有主場之利;而沙俄的莫斯科距此萬里之遙,難以有效增援。

  昭武二十九年(1690年),大明人口總數突破一億;同年,大明呂宋海軍艦船行至澳洲,開辟航線,使其成為大明新的流放之地。

  昭武三十年(1691年),大明帝國將選舉升級到縣、府,并發出通告,將于十年后取消科舉,改為公務員招聘。

  昭武三十一年(1692年),噶爾丹其勢正猖,分南北兩路征討喀爾喀蒙古。并揚言所借俄羅斯兵將至。喀爾喀蒙古諸部蒙受空前浩劫,舉部內遷;時土謝圖汗遣其弟西第什哩率近萬人與俄軍對峙于色楞格斯克,身邊兵弱將寡,亦被擊敗南逃。

  昭武三十二年(1693年),昭武帝親至多倫諾爾(今內蒙古錫林格勒盟多倫),召集喀爾喀蒙古左右翼、內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貴族盟會。喀爾喀等蒙古諸部完全降附,成為守御北疆的堅強力量,阻遏并反擊沙俄沿葉尼塞河的中路侵略。

  昭武三十三年(1694年),葛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繼續實施其“東進政策”,進軍青海,理由是和碩特是衛拉特蒙古一部,理應歸他統轄。昭武帝震怒,拜七十三歲高齡的晉王李定國為大將軍王,統率大軍十萬西出陽關。

  三十年生聚。明軍已經強大得令人咋舌,高高升于空中的熱氣球觀察監視哨,上千門大小火炮,光那數千騎著高頭大馬的驍騎兵,及數萬盔明甲亮的驃騎兵,便足以震懾四夷。被葛爾丹擊敗竄至青海、甘肅交界的鄂齊爾圖車臣汗、察合臺等部眾,皆出兵助戰。

  六月初,明軍抵古城(今奇臺)。于八日進扎阜康,兩日猛攻。明軍轟坍城墻,突入城內,全殲守軍數千人。翌日晨,明軍以騎兵向烏魯木齊疾進,葛爾丹的盟友回部和卓伊達雅圖勒拉等棄城而逃。爾后,聯軍繼續西進。連克昌吉、呼圖壁,九月底克瑪納斯。時臨冬季,晉王李定國暫停攻勢,囤糧整軍,準備明年進軍南疆。

  年底,獲悉葛爾丹得到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