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留點紀念而已,讓他們別那么輕易的忘記咱們。”葉飛笑得越發地快樂,就像一個惡作劇的孩子終于捉弄了大人。
補充炮彈大家都能理解,畢竟中途星系外圍的兩個小行星帶長年穿行于危險區內,危險區里那樣高的溫度,亂七八糟的雜質估計早就煉光了,剩下的都是耐高溫的金屬或者合金——古代的隕鐵是最堅硬的武器材料,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的馬來克力士劍即為隕鐵打造。
由此可以看出,隕鐵的質地相當的優秀,即使比不上現代冶煉的特種合金,也可以保證隕鐵的機械強度在一定的水平線之上。
重力炮的炮彈不過是最普通的鋼鐵,甚至因為冶煉批次的不同成分也有細微的差別,單純從強度上看,九成比不上中途星外圍那些耐高溫小行星。
況且危險區產生的高溫輕而易舉地熔化了無人機,而小行星進入危險區后卻可以保持固態。可見耐高溫小行星在飛入大氣層之后,比鋼鐵更能抵抗摩擦帶來的高熱!
無人機可以說是j447的無人駕駛型號,原本就是可以進行大氣層內作戰的空天兩用型戰機,外殼能夠抵抗進入大氣層帶來的高溫,由此可以推斷,那些小行星很可能比人類的耐高溫材料更加優秀!
艦隊再次出發,為了保證材料的質量,葉飛將艦隊帶到小行星帶脫離危險區的方向,艦隊停在小行星帶外圍警戒。十三艘工程艦則進入小行星帶,挑合適的小行星可勁兒往船艙里裝。
宇宙中由于缺少傳播熱量的介質,高熱的小行星脫離危險區后只能慢慢地降溫,降溫的速度較慢,相當于天然的退火過程。
普通的星系中,越是遠離星系中心,各種冰質小天體就越多,而中途星系因為危險區的存在,這兩條小行星帶里找不到半點冰質小行星,完全是合金的天下!
葉飛借助艦載計算機進行了一次簡單地計算。結果顯然兩條小行星帶上的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體積最少有六小地球那樣大。
考慮到所有的小行星均為合金質地,總質量少說有地球的十幾倍。
根據行星形成的規律,星系外圍的行星肯定是氣態巨行星,也就是說。行星上絕大多數物質已經被危險區“燒”干凈了。剩下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葉飛簡直無法想象。這兩條小行星帶若是由破碎的行星演化而成,那么這兩顆行星完好無損時該是多么龐大的巨無霸!
一直以來人類都沒搞清楚木星的內部是否有個由重元素組成的內核,參考這兩條小行星帶。可以間接推斷木星之類的巨行星大多應該擁有固態內核,其大小說不定要比地球還要大得多。
工程艦收集小行星的工作完全沒有任何困難,只要體積在可用范圍之內的,直接往船上裝準沒錯。
而捕捉到隕石只是完成任務的第一步,接著還要運用艦內無重力艙里的熔煉設備,將金屬質地的小行星融化,按需要在微重力狀態下制造成標準尺寸的水滴狀實心金屬球。
在無重力環境下制造標準的球形其實更容易一些,使用起來也不比水滴狀差到哪兒去,只是球形在儲存的時候比較麻煩,水滴狀則容易一些。
軍方不怕制造有麻煩,只怕儲存有問題。
滿天的材料隨便取,沒多一會兒,十三艘工程艦的船艙就裝滿了,可是熔煉設備的效率卻沒有這樣高,而且炮彈的冷卻也需要一段時間。
情況報告旗艦后,葉飛干脆命令工程艦返航,與主體對接之后,生產一批轉移一批,一邊生產一邊運進重力炮的彈藥庫。
工程艦的船艙容積有限,即使裝滿了小行星,也無法彌補戰艦的炮彈缺額,本打算在消化了捕捉的小行星之后再跑幾趟,但是如此一來有點太耽誤時間了,葉飛干脆命令戰艦用牽引光束吸引小行星,等小行星飛到戰艦附近的時候直接用力場捕捉送到工程艦附近,工程艦什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用機械臂將小行星抓進船艙。
大概消化了能夠裝滿工程艦三次的小行星,各個戰艦的炮彈艙終于裝滿了,幸虧重力炮使用實心炮彈的時候威力也不差,不然光為了補充炮彈,就得跑回藍光星一次。
葉飛命令工程艦再次裝滿小行星之后,又把空置的導彈艙里塞滿了小行星,然后帶領艦隊進行中途星系的中層,大概比巨行星軌道稍稍向外一些的位置上。
戰神號對中途星的公園軌道進行了嚴密的計算,得出結果之后打好提前量,低速向中途星軌道發射了數萬枚炮彈。
接著換了個角度重新計算提前量,再一次發射;接著再換角度,第三次射擊……一共換了八次角度,以各種速度向中途星發射了將近三十萬發炮彈,葉飛才滿意地下達了撤出的命令。
可以想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中途星都要面對無休止的騷擾。
大伙本以這樣就算完了,沒想到葉飛帶著艦隊撤出一段距離,到了星系的外圍之后又來了一次,連續的角度變幻差點把大伙轉暈了。
兩次射擊將庫存的炮彈清空了一半兒,可葉飛還是不肯放過可憐的中途星,又在星系外圍照葫蘆畫了一次瓢,將所有的重力炮彈徹底清空。
為了保證炮彈不被小行星帶和巨行星的干擾,葉飛特意提高了炮彈的發射位置,令炮彈的飛行軌跡稍稍脫離黃道平面一點。
除此之外還仔細計算了巨行星的引力和位置,確保炮彈不會受到巨行星的引力影響。
全艦隊的官兵親自經歷了葉飛的計劃之后不由地為之絕倒,這一手實在是太坑人了,哪怕身為敵人,也為生存在中途星上的亞特蘭蒂斯人捏了一把汗。
中途星系雖然比不上太陽系那樣大,可是也小不了多少,最外圍的炮彈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飛到中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