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40 魏老師的陰晴變化

  許秋想到的方法,是將溶劑添加劑DIO溶解到主溶劑氯仿中,得到混和溶劑,再把混合溶劑添加到有效層溶液中。

  比如,可以取900微升氯仿與100微升DIO混合,配制得到9:1的氯仿/DIO的混合溶劑。

  然后,在1毫升有效層溶液中,加入40微升的混合溶劑。

  這樣就相當于約1.04毫升溶液中,含有4微升的DIO,計算下來DIO的體積分數約為0.38。

  雖然它不是0.4,但至少是一個精確的數值。

  而且,這樣的做法,全程不涉及低于20微升液體的量取,移液槍量取的誤差會減小很多,因為當量取20微升以上的溶液時,可以使用活塞式的移液槍頭,幾乎沒有溶液殘留,對于高粘度的DIO溶液也是一樣。

  缺點自然也是有的,混合溶劑中含有主溶劑氯仿,會略微稀釋原來溶液的濃度。

  如果要追求完美,就需要大量的計算,規劃好原溶液的濃度,以及混合溶劑的加入量。

  同樣,也可以通過減小氯仿/DIO的比例共混比例,來降低這個問題的影響。

  比如,配制4:1的氯仿/DIO的混合溶劑,1毫升有效層溶液中,只需要加入20微升的混合溶劑,即可實現約0.39的DIO添加量,對原溶液濃度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很顯然,DIO在共混溶液中所占比例越高,要達到同樣的濃度,需要添加的量就越少。

  這就是一個平衡的問題。

  斟酌了一番后,許秋決定統一實驗標準,把新標準確定為“9:1的氯仿/DIO的混合溶劑,原溶液濃度提升4”。

  這樣做,也許不會顯著提升器件性能,但至少能夠避免出現,模擬實驗室中做出了高效率的器件,但是在現實中因為條件不確定,而無法重復出來的情況。

  許秋重新啟動模擬實驗室II,參照新的標準,吩咐模擬實驗人員,開始優化他和學妹兩人最高效率體系的器件加工條件。

  周一早上。

  許秋拿到了新的數據,基于他的三代8系列以及學妹的二代B4T6系列3DPDI受體的器件,最高效率分別為7.50和6.58,前值分別為7.42和6.51。

  “提升了0.08和0.07,馬馬虎虎吧。”

  “不過,再怎么說也是提高了一丟丟的,也沒枉費我投入了幾百的積分進去。”

  對于這個結果,許秋倒不是很意外,畢竟經過這番優化,實驗條件并沒發生太大的改變。

  效率數據的提升,單純只是因為實驗次數的增加,數據波動到更靠近邊界的地方罷了。

  從統計學上來看,器件效率總體上是呈現正態分布的。理論上,只要實驗次數夠多,哪怕均值只有7,也可能波動到8、9、10。當然,能到9、10的概率可能近乎為0,但8還是有機會的。

  話說回來,就算憑借運氣,在模擬實驗室中做出來了8,也沒什么意義。

  除非在現實中也能有同樣的運氣,不然只是鏡花水月罷了。

  退出模擬實驗室,許秋簡單洗漱了一番,隨后到韓嘉瑩樓下接上學妹,繞操場溜達了幾圈,隨后解決早餐,一同前往材料一樓。

  九點三十五分,眾人被魏老師召喚到218。

  組會正式開始前,魏興思說道:“這周四我要去一趟歐洲,你們可能也都聽說了,持續一個星期的時間,下周回來,主要是去幾個地方交流訪問。”

  “我不在的期間,實驗室就交給吳菲菲負責,每天把你們主要所做的工作文字匯總給她,然后統一發送給我,有什么事也可以發微信給我留言。”頓了頓,魏興思補充了一句:

  “還有,如果這期間有國外的電話打進來,記得不要掛斷,好,組會開始吧,吳菲菲你先來。”

  上周吳菲菲的“氯化鈣添加劑”文章已經投出,目標期刊是CC,之后的話她打算重操舊業,寫一篇關于“鈣鈦礦薄膜和單晶的研究進展”的綜述,約稿了Wiley的新刊Adv.

  這個期刊的定位和AM的子刊AEM、AFM差不多,不過定位歸定位,現在每年發布的新刊太多,能不能成,最重要的還是要整個學術圈的認可。

  不然隨便搞幾個期刊出來,聲稱對標CNS頂刊,其他人不買賬,也只能自嗨,圈地自萌。

  段云的“銀納米線摻雜PVDF基底熱電器件”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在整理實驗數據,打算投Wiley旗下的Small,他之前一篇綜述就是發在Small上的。

  Small這個期刊還算不錯,大類一區TOP,幾個小類多為二區,雖然比上比不過AM、AEM,但比下的話比AELM、ACSAMI之流還是強一些的。

  田晴現在在和吳菲菲合作“鈣鈦礦電荷輸運機制”的深入研究,目前有了初步的進展。

  中途,魏興思提了一句“鈣鈦礦量子點”的事情,田晴顧左右而言他,沒有正面回應,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是“我不管,我就是不做”。

  魏老師板了板臉,似乎有些不悅,不過最后也沒多說什么。

  按照許秋現在對他的了解,魏老師那就是色厲內荏,根本奈何不了田晴。

  一方面,她只是個碩士生,沒法拿文章來卡她;另一方面,人家的父母都是魔都本地人,真的逼急了可以直接喊爹喊媽過來面基。

  當然,田晴并不是完全劃水,對于她喜歡干的理論研究方面的科研工作,做的還是不錯的。

  她現在研究生一年級,已經有了一篇文章,之后手上的工作出了成果,還能再添一篇文章,至少也是共一,保守估計也超越了90以上的同學。

  接下來,輪到了孫沃。

  他進入課題組三個星期,已經基本上學會了器件制備的整套流程,上周制備了幾批錫基鈣鈦礦的器件。

  不過,許秋看到了他的PPT,感覺似乎并不是很順利的樣子……

  “效率呢,表格中怎么只列了分子結構?”魏興思看著投影屏,皺了皺眉。

  “沒有……效率。”孫沃囁喏道。

  “沒有效率,不到1嗎?”魏興思追問。

  “不是,嗯,是,效率都是0。”孫沃低頭,有些慌亂道。

  “好吧,那就是器件不工作。”魏興思身子往椅子后面一攤,說道:“吳菲菲,你幫著看了嗎,什么原因?”

  “嗯……”吳菲菲頓了頓,說道:“薄膜涂出來形貌很差,可能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形貌很差,那就不要做器件,先把薄膜做好,什么時候拿到光滑、平整的薄膜,再做器件,”魏興思輕敲了敲桌子,加重了聲音,說道:“知道了嗎?”

  “知道了。”孫沃、吳菲菲回應。

  “好,下一個開始講吧。”魏興思淡淡道。

  陳婉清看到孫沃的結果,本來內心還有點幸災樂禍般的小開心,‘終于有個和我一樣的難兄難弟了,而且比我還慘,哈哈哈’,可看到魏老師的態度,瞬間萎靡了。

  她先是小心翼翼的匯報了上周C4的器件效率,達到了1以上,又提出了新的實驗思路。

  魏興思雖然沒什么好臉色,但也沒有過多苛難她,只是嗯了幾聲回應,最后說道:“這個合成路線看著比之前的好,有和許秋討論過嗎?”

  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魏興思點了點頭。

  最后輪到許秋和韓嘉瑩出場,他們分別匯報了上周器件進展。

  聽到許秋已經達到6.5左右的效率,魏興思臉上迅速綻放了笑容,問道:“有沒有機會做的更高一些,7以上?”

  “大概率可以。”許秋回應道。

  “不錯,繼續加油。”魏老師點頭鼓勵,之后當他得知韓嘉瑩的體系同樣也突破了6,激動的站了起來,滿意道:

  “好,很好,這段時間你們就專注優化器件,多做幾批試試看,具體的分工你們自己決定就行。”

  眾人匯報完后,魏興思坐回辦公桌,又切換回了嚴肅臉,說道:

  “最后再強調一次,這周我離開以后,實驗室要正常運轉起來,等我回來我會檢查你們的實驗進展的,尤其是田晴,孫沃還有陳婉清。”

  說完,他舒了一口氣,“吳菲菲,你訂飯吧,中午我不吃。”

  眾人各懷心思的返回216。

  對于組會上魏老師的陰晴變化,許秋倒是不難理解。

  他主要是怕出國這段時間,組里學生大幅度劃水,不干活,所以敲打一下。

  其實,像魏興思這樣得年齡的科研工作者,實驗成功或是失敗早都已經司空見慣。

  不至于學生實驗失敗就氣到敲桌子,實驗有進展就激動萬分,在組會上那些看起來夸張的表情,更多的時候只是用來扮演一個導師的角色罷了。

  請:m.laidudu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