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90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我當然是全部都要

  組會后,許秋著手準備他那兩篇AM和NC文章的中文版本新聞稿。

  在魏老師轉發的郵件里只提了個大概要求,一千字左右的文字,加上一張圖片,沒有固定的模板,需要自由發揮。

  不過,對于有過撰寫各種論文、材料經驗的許秋來說,這種新聞稿自然難不住他。

  許秋略作思索,便想好了一個思路,先從還熱乎著的NC文章開始,翻譯、復制、粘貼一條龍……

  首先寫一段話作為引言,突出非富勒烯材料的優點,然后引出組里最近發表的這篇工作,接著介紹這篇文章具體的工作,最后掛上文章的鏈接,再把幾張具有代表性的表征圖片通過PPT拼接成一張圖片,成功搞定。

  許秋又花費十多分鐘,如法炮制的完成另外那篇AM文章的新聞稿,檢查了一遍錯字,通過郵件將兩個文件發送給魏老師。

  下午,韓嘉瑩去張疆做合成H2x系列分子。

  陳婉清則留在了邯丹校區,她找到許秋,說道:“學弟,你說我是基于現有的體系開始撰寫文章呢,還是繼續對分子結構進行優化呢?現在這個IDTT(EH)ICIN體系效率是6.7,估計最多能達到7。”

  學姐的新體系體系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嘗試了兩個想法,合成了四種材料,如果整理結果發表文章的話,還需要花費一個月以上時間,如果她的器件效率能進一步優化到7,運氣好一些能發AM的子刊AEM、AFM這樣中等水平的一區期刊,運氣差點可能就是弱一區或是二區文章了。

  這就是她的糾結之處,如果把現有的成果落袋為安的話,文章可能發不了太好的,可如果繼續優化,再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或許還是無法進一步突破,這一個月的時間就白白浪費了。

  做有機合成相關的研究就是這樣,周期非常的長,一個運氣不好,東西合成不出來,就要拖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

  而且學姐文章寫作能力實在有些捉急,自帶投稿成功率降低2030的DEBUFF,就算每次許秋都會幫忙改稿,每篇Article格式的文章接近5000個單詞,他也不可能每個詞句都仔細斟酌,最多是稍微潤色提高一些。

  就像網游里強化裝備一樣,白板武器,底子差,強化到15,也比不上同樣級別的金色傳說8、9。

  許秋斟酌了一番,說道:“如果是進一步的優化路線,我或許還能提一些建議,這種事情……”

  隨后,他攤了攤手說道:“我聽說當人猶豫不決的時候,可以拋一枚硬幣來決定,在硬幣拋起來的那一瞬間,結果就已經注定了,要不學姐你也來試一試?”

  陳婉清糾結了一會兒,也沒有拋硬幣,說道:“我還是先寫文章吧,這個體系效率有機會上7,還是有機會發一區的。”她最終還是決定按照學妹的套路,把數據拿到手后,一邊展開新工作,一邊整理撰寫文章,算是平衡了一下兩種選擇。

  “7,肯定沒有問題的。”許秋抽空查看了一下模擬實驗室的結果,學姐的IDTT(EH)ICIN新體系,效率最高值為7.22,在模擬實驗室II中新增了一個模擬實驗人員后,性能摸索的時間并沒有顯著降低,還是花費了4個小時才完成。

  對于這個現象,許秋首先想到的是《人月神話》中提及的問題,“一項復雜工作由10個人進行,需要10個月,擴展到100個人,時間并不能縮短到1個月。”因為對于復雜的項目來說,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時間成本是占比很大的,人數越多,這方面消耗的時間越多。

  許秋仔細一想,兩者并完全不一樣,畢竟他這里的兩個模擬實驗人員之間,可以認為是沒有溝通成本的,但實驗本身是存在許多固定的時間成本,比如蒸鍍時間是無法免除的。

  “對了,許秋,”陳婉清突然問道:“我們之前討論的有四條路徑,你答辯之后應該也要做實驗了吧,你打算從哪條路徑開始,拓寬D單元的共軛長度,修飾D單元的側鏈,還是朝A單元ICIN下手?”

  “我嘛……”許秋摸了摸下巴,開玩笑般的說道:“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我當然是全部都要。”

  “這么猛的嘛……”陳婉清愣了一下,不過卻下意識的相信了許秋的說法,輕笑著說道:“那到時候就要仰仗你啦。”

  許秋點點頭,他和學姐的體系類似,假如他新開發出什么新的結構單元來,完全可以同步應用在學姐那邊,這就是多人合作,多點開花的好處。

  現在系統剛剛升級,相關的藥品他都已經提前買好,許秋準備把接下來答辯的事情處理完畢,就大干一場!

  六月一號,周二。

  系里的畢業論文答辯被安排在了這一天。

  材料系大四這一屆一共八十多名本科生,現在三個專業分開進行答辯,各自由對應的教研室主任負責主持。

  主要是學生的人數實在太多了,哪怕分成了三組,每個專業也有近三十人,每個人正常報告需要十分鐘,答辯專家提問需要五分鐘,按照一個小時四個人的話,要一整天才能完成。

  輔導員于強按照學號,給每位學生安排了答辯順序,從早上九點鐘開始,一直到晚上六點鐘,中途休息一小時,讓答辯老師吃口盒飯。

  在大四期間,人們都非常的忙碌,班級活動幾乎為0,班長們基本沒什么作為,現在也算是發揮一下作用。

  許秋查看了自己的答辯安排,他的學號比較靠前,被排在了第四位,也就是上午九點四十五分到十點整的時間段,地點是熟悉的先進材料樓二樓會議室。

  這次不像之前的保研面試,畢業設計答辯基本上就是走個過場,再加上許秋有非常豐富的報告經驗,因此他毫無心理壓力,提前十分鐘到達現場,和小班長打了聲招呼,悠哉悠哉靠在墻邊,打開起點,看起了。

  很快,會議室的門打開了,上一個答辯的人出來,還是許秋熟悉的人,孫一凡,他只來得及朝孫一凡揮了揮手,就被小班長叫了過去:“許秋,這邊。”

  拿著小班長塞給他的激光筆,許秋深呼一口氣,進入會議室房間內。

  他初略的掃視一圈,答辯會場的結構和平常上課時差不多,報告人在講臺上,操作激光筆,通過投影儀匯報,下方的答辯專家們坐在第一排座位上。

  一共有六位答辯專家,周數學是組長,坐在最中間,魏興思坐在他的右手邊,今天他的著裝格外的正式,襯衫西裝加領帶,輔導員于強坐在魏興思的右邊,他是材化教研室的,因此一般什么活動,都會參與材化這邊的。

  周數學左邊也有三位老師,許秋都認識,雖然名字他也都能叫的出來,但是一看到他們的臉,首先想起來他們教授的課程,而非名字,比如一位《高分子化學》、一位《高分子凝聚態物理》、還有一位是《材化化學》,這些都是開設專業課的老師。

  高校里的每個老師都必須開設一門課程,這是硬性規定,連系主任也不能例外,不過老師們如果不喜歡參與學校活動或者講課的話,也是有辦法的,要么找個人共同授課,要么選擇開設選修課程,比較水。

  而選擇開設專業課的,一般都是喜歡參加學校活動的,也因此在各種院系活動中經常可以見到人。

  這里面比較特殊的就是魏興思了,他一般是不太喜歡參加這種面向學生的學校活動,因為事情多還沒什么好處,去年田晴畢業答辯他就沒有過去,這次單純是為了許秋過來的。

  答辯現場是有電腦的,答辯PPT文件,在開始答辯之前已經統一提交給班長,負責保存在電腦桌面上,可以直接啟動,為了防止意外,許秋還額外帶了一個U盤,里面有一份拷貝。

  不過,許秋試了試電腦上的文件,沒有問題,可以正常打開。

  按下F5開啟放映模式,許秋開始匯報:“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材料科學系材料化學專業的許秋,我的學號是1xx……,指導老師是材料科學系魏興思教授,今天我畢業設計答辯的主題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