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342 莫文琳:我這個第三作者還真是實至名歸呢

  下午兩點,魏興思突然出現在216門口,說道:“許秋,韓嘉瑩,你們倆那篇JACS的審稿意見也已經返回,我轉發到你們的郵箱了。”

  許秋點頭應下,這篇文章他和和韓嘉瑩是共一,學妹排在了他的前面,因為涉及的體系是H22:ITIC,而H22主要是學妹開發出來的,三作掛的是莫文琳。

  許秋打開電腦,和韓嘉瑩一起查看審稿意見,莫文琳也拉了個凳子坐在后面圍觀。

  瀏覽了一遍審稿意見后,許秋發現這次學妹的這篇JACS比他剛被接受的AM“運氣差了一些”,遇到的審稿人比較嚴苛。

  雖然三個審稿人給出的意見都是正面的,但是修改起來比較麻煩,最終編輯的意見是大改,期限二十天。

  1#審稿人要求補充共振軟X射線散射(RSoXS)表征測試。

  這個測試,許秋在一些國內同行發表的文章中偶爾能夠看到,也知道去魔都光源就可以測試。

  不過,RSoXS測試的線站和GIWAXS不是在同一個線站,需要單獨申請機時才能夠測試。

  和GIWAXS用到的10或18千電子伏特的硬X光不同,RSoXS用到的是284.8電子伏特的軟X光,主要用來表征薄膜中的相分離信息,也就是可以測試得到相區的大小。

  對于傳統富勒烯衍生物的體系來說,激子擴散距離通常在10納米的尺度,最佳體系測試得到的相區尺度通常在1020納米左右。

  審稿人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是,這種新的高性能ITIC非富勒烯材料,會不會在相區大小上有什么獨特的表現。

  這倒是給了許秋一個之后研究的思路,不過現在手里沒有機時,顯然是來不及測試了。

  每年3月份、9月份,光源會審批兩次申請書,他們應該能趕得上9月份的那一場審批,審批通過要測試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想到這里,許秋轉頭說道:“莫文琳,你來撰寫一下RSoXS的申請書吧,我等會兒把之前申請GIWAXS的模板給你,你把里面的GIWAXS替換成RSoXS,再替換一些描述即可,比如把‘表征分子堆砌結構’改為‘表征相分離形貌信息’,只要完成首次申請,日后就可以通過發文章申請獎勵機時實現永動。”

  莫文琳點頭應和:“好的。”

  韓嘉瑩問道:“這個意見怎么回復呢?”

  許秋不假思索道:“只能先應付過去了,可以這樣回復,我們非常感謝你的意見,但由于客觀原因無法測試巴拉巴拉……”

  2#審稿人表示“恭喜又一非富勒烯體系的效率突破10”,然后要求“出具電池器件的第三方檢測報告”。

  第三方檢測報告,這確實是個問題,現在效率只有10其實還好說,之后如果效率進一步提升,試圖打破世界紀錄,沒有第三方檢測報告的話,別人不一定會認可。

  一方面,不同實驗室的測試方法、測試條件都不完全一樣,難免會產生類似“你的12真的是12嗎?”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數據造假。

  畢竟一根JV曲線,如果從負0.2伏特掃描到1.5伏特,以0.02伏特為間隔,也不過85個數據點,想要造假太容易了,隨便“優化”一下,效率翻個倍簡簡單單,而且光從數據上也根本看不出來是假數據。

  像之前徐正宏課題組IDTBR體系的10、11效率,也都是送檢過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審稿人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像之前許秋PCE11那篇AM就沒有被要求送檢。

  但搞科研嘛,還是要盡量做到完備,別人不提那是別人的事,自己做的工作還是要盡可能的扎實。

  不然,一個全是漏洞的工作,哪怕結果性能再好,也會讓人產生懷疑:“會不會是測試過程有問題,或者干脆就是假數據”。

  關于國內的檢測機構,許秋也是有所了解的。

  最大的就是位于京城的國家計量科學研究院(NIM),這是國內規格最高的檢測機構。

  像他們清北大學以及中科院的臧超軍、盧長軍,都在京城,過去送檢就比較方便;

  而像魏興思這樣遠在魔都的,如果送檢到NIM,最快的是坐高鐵,路上都得五個多小時,器件效率一定會有所損失。

  許秋本來打算退而求其次,送檢魔都計量科學研究院。

  結果發現這里不能進行有機太陽能的光電轉換效率檢測,屬實有些坑……

  而其他許秋所知的,可以做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基本都在國外。

  沒辦法,只能強上NIM了。

  許秋轉頭吩咐:“莫文琳,組織交給你一個光榮的任務……樣品制備以及京城出差。”

  “好呢。”莫文琳表面微笑回應,內心暗自吐槽:“我這個第三作者還真是實至名歸呢。”

  許秋登錄NIM網站,看著送檢流程圖,上面寫著檢測報告通常要1015個工作日才能到手。‘這也太久了吧,文章大改期限只有二十天。’

  然后他仔細一看,1015個工作日的是儀器檢測的時間,而太陽能電池器件這種,沒有標明。

  致電詢問后,對方表示在13個工作日就可以出具檢測報告。

  像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檢測屬于非強制檢測,手續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帶著樣品過去測試即可,如果是強制檢測,還需要出具相關的證明材料。

  許秋好奇查了一下強制檢定的含義,發現強制檢定指的是由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所屬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及環境監測四個方面列入國家強檢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定點定期的一種檢定。

  光看定義還有些不好理解,不過看了眼需要強制檢測的東西,包括:尺子、體溫計、熱量計、砝碼、天平、秤等等。

  許秋頓時就理解了,所謂強制檢定,其實就是字面意思,這些東西不經過檢定就不能出現在市面上。

  在了解了檢測流程以后,許秋開始關注NIM的收費標準。

  NIM是先檢測,后付費,付費后才能夠拿到檢測報告,支持現金、刷卡、京城支票以及銀行匯款,不過不支持支付寶、微信。

  倒也正常,很多行政單位都不支持非國有的第三方付款方式,對于尋常百姓個體來說,這些第三方支付比較便利,但對于體制里來說,反而比較麻煩。

  然后,許秋查看了一下價格,檢測一個樣品1350塊。

  他當場就驚呆了,這比在外面拍TEM都要貴。

  而且這還是一個電池單向掃描的價錢,如果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要求正向掃描加反向掃描,價格要翻倍。

  如果同一個器件上有多個樣品點,每多測一個點,都要額外付1350塊。

  許秋不得不感慨一句:“高校科研機構的錢是真的好賺啊……”

  好在組里的檢測費還剩下不少,都是可以報銷的,也不心疼。

  這種感覺,就是國家把錢從自然科學基金發出去,然后再用壟斷的手段接回來,左手倒右手。

  測試、出具證書的成本,肯定超不過百元,現在的收費差不多是在成本的基礎上加了兩個零。

  許秋前往218,將情況和魏興思匯報了一番:“……要不要把其他效率超過10的體系也送檢測試一下?”

  魏老師倒是對價格不是很詫異,當即表示:“都測一下吧,這錢省不了,對了,你打算派誰過去?”

  許秋回復道:“莫文琳,我準備把時間預約到周四或周五下午,因為這邊準備器件還需要一些時間。”

  魏興思點點頭:“可以,就這么辦吧。”

  除了這補測RSoXS和補充第三方檢測報告這兩個問題外,審稿人提的其他問題都比較簡單,韓嘉瑩可以獨自解決。

  回到216,許秋盤點了一番現有效率超過10的體系,發現還是蠻多的。

  包括他自己的IT4F、ITDM,鄔勝男的FN4F,莫文琳的三個三元體系,陳婉清的IEICO4F,韓嘉瑩的PBDBTS、H43,加上當前JACS的H22,一共十個樣品。

  一次性測試這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打折……

  嗯,大概率是想多了。

  指望黑店能夠打折,難度無異于讓野雞從良……

  許秋在網上找到檢定員的聯系方式,然后和對方預約了周四下午的測試。

  這次樣品需要長途跋涉運往京城,希望第三方檢測的結果和實驗室中的結果偏差不要太大。

  一般情況下,檢測都會存在偏差,通常認為偏差在5以內,或者10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

  像徐正宏的IDTBR體系,最高效率11出頭,標定值是10.63,偏差大約3。

  許秋換回了原來0.09平方厘米大小的掩膜版,讓莫文琳補做幾批器件,保證每個樣品都有兩個以上的器件達到效率最高值附近。

  至于為什么要換原來的掩膜版,主要是因為NIM檢測是每測一個點就收一次的錢,他必須要保證送去第三方測試的器件就是性能最好的那個。

  而用遮擋板的話,就很難保證。

  請:m.shuquge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