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17 大佬特權

  周五,許秋提交的危化品運輸名單已經被院系審核通過,核準運輸。

  時間在下周二的下午一點。

  手上的事情基本處理完畢,許秋繼續進行科研工作,目標是之前托付給陳婉清和韓嘉瑩的兩個工作,分別是“全溶液、多彩、半透明器件”和“標準體系下的刮涂器件”。

  這兩個工作都是有望發表在AM級別頂刊上的。

  其中,學妹的工作起步比學姐要慢一些,但是現階段的進展反而比學姐的更快一些,器件效率已經達到了10以上,可以開始撰寫文章。

  思路上,類似于許秋之前寫的那篇半透明器件的AM文章,不涉及新材料的合成,就要從其他地方尋找亮點,“刮涂”是一個亮點,另外一個亮點,許秋打算選擇“穩定性”。

  這樣,文章中的五張圖片差不多分別對應:材料的分子結構與光吸收性能、魔都光源GIWAXS等手段探究有效層薄膜分子堆砌結構、電鏡TEM、AFM觀察有效層共混薄膜形貌、JV曲線、EQE曲線表征器件光電性能、長時間放置測試器件的儲存穩定性。

  另外,學姐的工作,現在效率達到了7,許秋準備讓她繼續優化加工工藝,看能不能更近一步,達到8以上,這樣會更加穩妥一些,沖擊AM級別的文章把握更大一些。

  同時,許秋盤點了一番他目前手中的文章。

  他發現正式接受的一區文章已經達到了七篇,其中有三篇AM,兩篇AEM,一篇NC,一篇Angew,一篇暫時沒有出分區但有望評上一區的ACSEL,如果也算上的話就是八篇一區。

  此外,還有三篇正在投稿中的一區文章,分別是投到AM上的“高效率非富勒烯半透明器件”,投到《自然·科學》上的“效率突破13.5的IDIC4F體系”,以及投到《焦耳》上的“ITIC非富勒烯綜述”。

  距離完成“發表十篇一區一作文章”的系統進階任務,已經非常的接近了。

  從許秋發表的這些一區文章來看,高檔次的文章主要集中在AM、AEM。

  這也很正常,畢竟有機光伏這個領域,最貼合的期刊就是Wiley公司旗下的《先進材料》(AM)及其子刊AEM、AFM了。

  中稿率高,自然投的就多。

  每個期刊對于不同領域的收稿情況都是不同的,沒必要強行給自己增加難度,非要追求完全平均,只要不是全部集中在單一期刊就好。

  像許秋之前統計的250篇近幾年有機光伏領域的非綜述文章,具體的分布情況是:

  《自然》大子刊級別,《自然·材料》有1篇,《焦耳》有2篇。

  一區頂刊級別,AM有32篇,JACS有15篇,NanoEnergy有8篇,EES有8篇,NC有5篇,Angew有4篇。

  普通一區級別,AEM有27篇,AFM有13篇,ACSEL有5篇,.有4篇。

  二區/弱一區級別,JMCA有46篇,ACSAMI有35篇,CM有14篇,《大分子》有9篇,JPCL有6篇,Small有6篇,CC有4篇,JPCC有4篇,Nanoscale有2篇。

  具體期刊級別的劃分,有許秋主觀成分在里面,不過總體上不會偏差的太多。

  《焦耳》有潛力達到《自然》大子刊級別,但畢竟是新刊,還在成長期,現階段其實還沒有完全達到,但它又比一區頂刊的地位高一些,因此暫時歸入《自然》大子刊級別。

  一區頂刊,是在相應領域中影響力最高的期刊,ACS、RSC、Wiley、艾斯維爾四大期刊公司在同個領域一般只有一個期刊能被稱得上是頂刊,而Wiley有些特殊,有AM和Angew兩個被劃為一區頂刊,這是因為AM是材料相關,Angew是化學相關。

  普通一區,是大類小類分區都是一區的期刊,但不是這個領域的頂刊,就像AEM、AFM影響力也不低,但它們畢竟是AM的子刊,就被歸入了普通一區,而像ACSEL雖然有成為一區頂刊的潛力,但目前影響力還不夠格,也被劃為普通一區。

  弱一區指期刊檔次在一區和二區之間反復橫跳的那種,比如大類一區小類二區的。

  說起這個,基本上有機光伏領域所有歸屬于弱一區的期刊,材料相關的小類都是二區,在評獎學金按照二區計算,就非常吃虧。

  不然如果JMCA、ACSAMI算一區的話,那許秋他們就可以隨便水文章了,每年水它個五篇JMCA、ACSAMI,年年都能拿國獎。

  組里的文獻都是魏興思手動在查,肯定會有一些漏網之魚沒有被統計進來。

  不過,許秋估摸著至少八成,甚至九成以上與有機光伏領域相關的一二區文章有被統計到,統計結果還是比較可靠的。

  可以明顯的看出,有機光伏領域在一區頂刊級別的文章中,AM發表的數量較多,和其他一區頂刊加起來的數量差不多。

  另外,有機光伏領域已經很久沒有發表過CNS主刊級別的“科研工作”類型的文章了。

  主要還是因為前幾年來有機光伏的發展非常的緩慢,自從PCE10被開發出來,就沒什么突破性的進展。

  不過,如果是非“科研工作”類的文章,比如Perspectives(觀點)、Letter(信)、News(新聞)類型的文章,大佬們還是能經常在CNS上發一發的,就是版面只有一兩頁的那種,上去聊兩句他們的一些看法。

  這也算是大佬特權。

  比如:“Get挺MoorefromSolarCells”(“太陽能電池也遵循摩爾定律嗎?”引文:Science2012,338,625626.)

  “OutlookBrightensforPlasticSolarCells”(“柔性塑料太陽能電池的光明前景”,引文:Science2012,335,162.)

  當然,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了。

  隨著之前徐正宏他們那篇《自然·材料》,加上許秋帶動魏興思課題組不斷在AM上發表文章,有機光伏的熱度已經開始慢慢回升。

  許秋手上還有兩篇《自然》大子刊級別的文章在路上呢。

  晚上,許秋和韓嘉瑩繼續幫段云進行線上測試,這些天,他們幫段云參加了不少公司的第一輪線上考核。

  測試的題目都和之前埃克森美孚那次類似,在這個過程中,許秋也了解到了一些企業的招工情況。

  像陶氏化學、埃克森美孚、華威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廠,招人的流程都比較模板化,而且工資相對中規中矩。

  段云從往年魔都綜合大學材料系到華威的師兄師姐那邊了解到,博士應屆生差不多20K,碩士可能15K左右,有的是14薪,當然不同崗位,不同年份會有所波動。

  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反而工資會給的高一些。

  比如深城一家做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背后的資本據說非常雄厚,價碼開的很高,月薪3040K,還有幾十W的安家費,綁定五年的協議。

  對應的門檻也很高,說是985博士生起步,其實主要招人都在幾家C9高校里招或者排名前20的985。

  博士月薪起步就能拿3040K,在理工科已經算非常高了。

  雖然這個價位和金融IT行業的大廠還是沒法比,同等程度的條件,放在金融IT行業,薪資可能會翻上一番,但沒辦法,誰讓材料是天坑專業呢。

  當然,金融IT的競爭壓力、工作強度可能也會更強一些,畢竟拿的錢多嘛。

  話說回來,按照段云的情況,就算他拿到了這家深城OLED公司的offer,估計也不一定會去。

  因為他的老家在浙省的臺城,還有妹子在等他呢,畢業后估計就要籌備著結婚了。

  如果段云留在魔都或者在長三角發展的話,那還比較近,平常坐高鐵回家都很方便,可如果是要去深城的話,就稍微有點遠了,而且還是綁定五年。

  要是真的去了,妹子估計沒幾年就要和其他人跑了。

  周六下午,寢室。

  因為這周韓嘉瑩回蘇城去了,所以許秋就沒有出去浪,而是選擇在寢室宅著休息,躺在床上。

  孫一凡也在寢室,正在電腦前搓著爐石,他突然開口說道:“許秋,晚上有空嗎?我請你吃個飯。”

  “可以啊,有空。”許秋點頭應下,隨后問道:“是有什么事嗎?”

  “嗯……”孫一凡一副猶猶豫豫的樣子:“沒什么,就是吃頓飯,這么久了都沒有一起除去聚一聚。”

  “行。”許秋見狀,便沒有繼續追問,他的心中不斷猜測孫一凡的用意,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來。

  平常也沒有見到孫一凡有什么異常之處,索性就不再想了,反正如果有什么事,吃飯的時候也就知道了。

  許秋和孫一凡都不是那種外向的人,因此平常在寢室也就是各忙各的,一般不會交流太多。

  大多數理工科學生,也都是許秋、孫一凡這種類型的,像陶焱那種廣泛交際的類型,在理工科學生群體里還是少數。

  尤其在升入研究生后,雖然名義上大家是同學,但不在同一個課題組的研究生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在同一棟辦公樓卻分屬于不同公司的員工。

  平常見面可能會打個招呼,但也止步于點頭之交罷了,很難有太多的深交。

  就比如班級群,除了之前輔導員通知獎學金、體檢等班級事務外,一般也沒什么人主動在班級群里面聊天水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