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78 許秋“喜當爹”

  到達學校,許秋先跑了一趟江彎校區。

  通過模擬實驗室對照,他把江彎蒸鍍設備調試到和原先邯丹校區時一模一樣的狀態。

  這樣就可以直接沿用之前邯丹校區的加工條件,方便之后做實驗。

  同時,許秋注意到三聯排“旋涂存放試劑旋涂”手套箱,已經被魔都手套箱公司拼接好,并放在了522實驗室中,大概是孫沃的功勞吧。

  不過,現在三聯排手套箱內部還是空無一物的狀態,之后還需要通過大傳送艙把各種儀器、試劑傳送進去,才能夠正常的使用。

  處理好手套箱的事情后,許秋直接從新江彎城乘坐地鐵10號線,前往魔都高鐵站接韓嘉瑩。

  他們兩人一起約好提前兩天返校,然后過兩天二人世界。

  高鐵站。

  學妹可不像許秋那樣,輕裝便行,只有一個書包,她提著一個非常大的拉桿箱,還背著一個黑色皮質書包。

  因為東西太多,所以兩人只好先回學校寢室放了下東西,這才重新出來。

  他們先是到外灘那邊逛了逛,吃了頓晚飯,坐了一次游船,隨后前往佘山歡樂谷旁邊,住進提前預定好的酒店。

  他們準備趁著最后一天假期,好好的放縱一天。

  畢竟相隔一個月沒有見面,小別勝新婚嘛,平常雖然經常視頻聊天,但那只是影像。

  快捷酒店內。

  兩人開展了一項關于“往復運動頻率、振幅等對體內多巴胺分泌含量,以及多巴胺含量到達峰值時間的影響”的研究。

  為了驗證結論的可靠性,他們還進行了重復性實驗。

  做這項研究還是比較耗費精力的,比大夏天在手套箱里面做器件都要累。

  不多時,韓嘉瑩就已經精疲力竭。

  許秋俯身,在學妹的耳邊呢喃:“i'm

  學妹迷迷糊糊的回應:“嗯……”

  “嗯?!”過了好一會兒,韓嘉瑩才反應過來,揮舞著小拳頭輕砸向許秋:“師兄,你,壞人……”

  學妹大概覺得動手不解氣,還動起了嘴,張口就朝許秋的肩膀咬了過來:“嗷嗚……”

  可惜,許秋沒有讓她得逞,迅速把她的嘴給堵上了。

  “唔……”

  兩人又開始了重復性實驗。

  第二天一大早,兩人重新恢復了精力充沛的狀態,都是年輕人嘛,恢復起來還是比較快的。

  在簡單吃了個早點后,他們就直接殺入歡樂谷。

  學妹是大四本科生,可以享受八折購票優惠,也就是160軟妹幣的票價。

  而許秋現在已經是研究生,在很多場合下已經不算學生了,只能含淚購買全票,需要200軟妹幣。

  今天歡樂谷的人非常少,畢竟都已經正月十九了,元宵節都過去了,大多數人也不太會挑這個時間跑到歡樂谷玩。

  因此,基本上不太需要排隊。

  比如,過山車之類的大項目,只需要排二十分鐘隊,如果是節假日人多的時候,可能一個小時都排不到。

  在排隊的過程中,兩人也沒有閑著,討論接下來的研究方向。

  韓嘉瑩首先說道:“ptq1的工作已經投了出去,接下來,我還是打算繼續進行ptq系列給體材料的優化。不過,ptq1的分子上只有一個反應位點,那就是q單元六元環上非側鏈的那個位點,我想在這個位點上引入一些基團,比如甲基、氟原子、氯原子等等。”

  許秋回憶了一下ptq1的分子結構,點點頭說道:“可以,就是如果引入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的話,合成難度可能會大一些吧,要是引入甲基的話,相對來說還好一些。”

  “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我打算先從引入甲基著手合成,并將其命名為ptq2。”韓嘉瑩頓了頓,繼續說道:

  “另外,我覺得也可以嘗試再加入一些其他的概念,畢竟這個ptq這個體系的效率并不是最頂尖的,如果只有材料的話,出來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單薄。師兄有什么建議嗎?”

  “嗯……”許秋考慮片刻,回應道:“可以試一試非鹵溶劑,先從最常用的甲苯開始,不過甲苯的話有些純賣概念了,我們作為先行者,最好還是把工作做的更加深遠一些,比如看能不能用四氫呋喃thf這種低毒的非鹵溶劑作為加工溶劑。”

  “刮涂、大尺寸、柔性、半透明器件也都可以試試,我們不是買了藍河那邊的儀器嘛,現在實驗室搬到了江彎,做實驗方便多了,刮涂機器要利用起來。”許秋補充道:

  “另外,寒假期間我看了很多文獻,物色了幾種其他課題組開發的優質給體材料,我打算拿過來用,需要靠你來把它們合成出來,并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好呀,我聽你的。”今天的學妹格外乖巧。

  2月20號下午,課題組正式開始上班。

  因為今年的3月1號剛好是周日,所以這學期開學的時間是3月7號,此時距離開學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

  課題組開工的第一天,照例要舉行組會,主要是對接下來工作進行一個展望。

  這次組會,除了課題組的正式成員外,幾個本科生、新來的范文堂也都悉數到場,相當于是全員到齊。

  鈣鈦礦團隊首先匯報,錫基二維鈣鈦礦體系,吳菲菲和孫沃在假期已經撰寫好了acsel綜述的初稿。

  而且,她們還和魏興思通過郵件交流,改完了稿件,已經在假期的時候投了出去,工作效率還是蠻高的。

  接下來,鈣鈦礦團隊工作的重心,就是研究鉛錫混合二維鈣鈦礦。

  吳菲菲的策略是“n條腿走路”,她給孫沃安排了若干個鉛錫混合二維鈣鈦礦體系,同步進行研究。

  同時,她還給自己上了一道保險:“效率可能不一定能夠做上去,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只報道遷移率的數據……”

  魏興思自然聽出了吳菲菲的言下之意,不置可否道:“先試試看吧。”

  這次孫沃的壓力其實是有些大的,因為實驗室的搬家以及重新設計、改造手套箱,某種程度上也是由他而起。

  如果用了新的手套箱,還是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那他就沒什么好的借口可找了,只能說是自己的問題。

  段云沒有匯報,他在組會上抱著一臺電腦操作著,大概是處理著華威公司那邊交給他的事務。

  田晴匯報了假期中收到的,來自瑞典馮盛東、芬蘭ronald那邊送樣得到的結果。

  瑞典馮盛東那邊,他們針對頂電池和底電池兩個有效層,分別測試了tas。

  結果表明兩個有效層中的電荷復合情況都不嚴重,不過并沒有得出更加深入的結論。

  這也沒有辦法,tas測試的本來就是單獨的有效層薄膜,而非電池器件。

  對于傳統單結器件來說,用tas分析起來還比較容易,因為只有一個有效層嘛,而現在的疊層器件想用tas手段測試,著實有些困難。

  芬蘭ronald那邊,他們主要分析了疊層器件內部界面復合的問題。

  他們對比了兩個單結器件和最終的雙結疊層器件,發現在疊層器件中總的界面電荷復合情況,相較于原先的兩個單結器件反而減輕了不少.

  如果想要得到更加深入的結論,還需要更多的體系進行研究。

  兩相對比之下,田晴認為接下來應該主要和芬蘭ronald那邊合作,制備不同傳輸層材料下的疊層器件,分析傳輸層、器件結構對于電荷界面復合情況的影響。

  講的故事就是“怎么設計疊層器件,才能夠降低界面復合造成的器件性能損失,進而得到高效的器件”。

  這樣的話,瑞典馮盛東那邊基本上就無法合作了。

  當然,這也很正常,總不能無法合作還要強行合作吧。

  陳婉清帶來了一些藍河公司的消息。

  藍河團隊的人數進一步擴張,從剛開始的幾人小團隊,擴展到現在近30人的小團隊,還配齊了人事、財務等細分部門。

  另外,藍河公司在開發出第二代刮涂機器后,現在第一代基于全印刷電子技術的初代試用型零號機也已經完成。

  這臺零號機在將來有望實現打印制備包括傳感器、芯片、太陽能電池在內的多種電子器件,但現在還只是一個樣品機,并沒有那么多的功能。

  一方面是因為打印的工藝還不夠成熟,需要不斷的優化;

  另一方面,也是缺乏用于打印的功能性墨水,而墨水是全印刷電子技術的核心。

  因此,藍河決定加大對功能性墨水的研發。

  同時,藍河還找了同基大學的方嘉老師合作,進行印刷型柔性發光器件oled的研究。

  據說他之后還準備布局超級電容器、微電子集成電路等等。

  可能藍河也是發現,不能把雞蛋都放在有機光伏這一個籃子當中,把研究領域分散開來,就可以分散風險。

  許秋匯報了接下來工作的想法:

  “設計合成了y11、y12等若干y系列受體材料衍生物,有望在器件性能上取得突破……”

  “l2、l6、s1,這些是清北大學臧超軍、中科院化學所盧長軍、國家納米科學技術中心李丹等課題組開發出來的給體材料,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合成一些,用于自己的研究當中。”

  說起來,自從許秋這邊開始大范圍用姓名的字母縮寫命名材料,其他課題組也紛紛開始跟進。

  大概人們也都意識到了這種命名的好處。

  一方面,比較省事,不需要起一個非常長又難以記憶的名字;

  另一方面,這種命名具有辨識度,只要看到前面的字母標識,就能夠知道這是哪個課題組的材料。

  “我打算近期先把之前幾種y系列材料的工作整理出來,投出去,同時讓韓嘉瑩、鄔勝男幫忙分別優化給體材料和受體材料……”

  許秋的想法是等自己把整理出來的幾篇文章投出去后,剛好那邊l6cl、y20材料也差不多優化好了,就可以無縫銜接,簡直堪稱完美。

  韓嘉瑩響應了許秋的號召,表示會幫忙合成l2、l6、s1等材料,以及它們的衍生物。

  同時學妹還提出了ptq2材料的合成路線,并打算在這個體系中應用非鹵溶劑、刮涂等手段。

  鄔勝男在寒假期間,和許秋打了個商量,要走了y1的名稱。

  這樣,原先博后學姐開發的y5材料的名稱變更為y1,y6、y7的名稱不變,原先許秋開發的y1y4材料的名稱,變更為y2y5。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先報道一個效率不那么高的體系,比如鄔勝男選擇的體系是j1:y1。

  在這個體系中,不論是給體材料還是受體材料,都不是最佳的,器件效率也只有13.22。

  許秋沒有什么意見,這算是水文章常見的套路了,大家彼此都心照不宣。

  他當初報道itic也是這樣的,最開始那篇am用到的體系便是pce10:itic,效率只有8。

  如果以8作為基準體系,后來只要效率超過8的體系,就能發表一篇不錯的文章。

  可如果上來就報道最好的體系,比如直接把效率給干到12以上,那其余效率上不了12的體系,就很難發表很好的文章。

  直接報道最佳的體系,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屬于損人又不利己。

  因為不僅會砸了自家的飯碗,提升自身文章發表的難度,其他同行發表文章的難度也會提升,相當于連帶著同行的飯碗也給砸了。

  所以一般有了大的突破,大家也都會先憋一憋,讓性能的提升過程平滑一些。

  除非是能夠沖擊《自然》大子刊甚至s的工作,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有機會發表,肯定是不遺余力的進行沖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鄔勝男把y1名稱拿走的這種操作,其實是占了許秋的便宜。

  畢竟y系列材料最開始是許秋開發出來的,現在鄔勝男想要拔得頭籌,就相當于是搶了許秋的文章。

  博后學姐是老科研人了,自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她主動提出,這篇文章她和許秋共一。

  這是許秋應得的,他也就沒有推脫,直接笑納。

  最終,鄔勝男在寒假期間,初步完成了兩篇文章的撰寫。

  現在這兩篇工作都缺少光源的數據,以及nim第三方檢測的數據,這兩個數據差不多在三月初就可以補齊,到時候就可以接連投出。

  其中,第一篇是y1體系,擬投am。

  因為有“新體系,13的效率”為亮點,再加上許秋的名字、魏興思課題組的加成,所以這一篇am基本上沒什么問題。

  另外一篇,博后學姐把y6、y7兩種材料合并在一起,這個工作中的最高器件效率達到了14.16,她打算投一篇jacs。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她這種效率能破14的體系,也可以考慮往上沖擊一下《自然》大子刊的,畢竟打破了當下有機光伏世界紀錄的工作。

  雖然中稿的概率不高,可能只有兩三成,但至少也是有機會的。

  不過,博后學姐并沒有這么做,主要是因為她知道許秋那邊有效率接近15的體系。

  在這種情況下,她這邊投《自然》大子刊的話,審稿周期整上三個月,萬一被拒了,到時候再投am、jacs可能都不能穩定中稿了。

  因為在那個時候,許秋更高效率的體系或許都已經發表了,她手上的14就沒有什么優勢可言了。

  穩妥起見,能拿一篇jacs,也算不錯了。

  莫文琳匯報了接下來的實驗計劃,主要是關于y系列材料的疊層器件,這個研究方向是許秋交給她的。

  因為許秋預感,想要讓有機光伏器件在效率上進一步突破,或許就要靠將y系列材料和疊層器件兩個大殺器結合在一起。

  之前他雖然嘗試過這個想法,且失敗了,但在那個時候,失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對這兩個領域的不熟悉,再加上材料的選擇有限等等。

  而現在,不論是y系列材料的開發還是疊層器件制備,許秋都已經有豐富的經驗。

  而且,有機光伏領域的材料庫也被同行們加深了不少,重新嘗試,或許就能有不同的結果。

  幾位本科生都旁聽了組會,不過并沒有匯報。

  范文堂依舊是文獻匯報,講的剛好是許秋寒假里看到的部分文獻。

  雖然范文堂的文獻匯報,對于許秋來說,幾乎沒有什么收獲,但也能看的出來,對方還是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準備。

  看樣子,范文堂在寒假的時候也沒有完全閑著,可能是他主動從魏老師那邊要的文獻。

  許秋本來以為只有自己在寒假期間干活干的比較猛,沒想到課題組其他小伙伴們一個個的也都非常拼。

  好像只有田晴和四個本科生在劃水……

  不過,畢竟是田晴和本科生嘛,也不能對她們要求太多。

  組會結束后,許秋、鄔勝男、吳菲菲等人被魏興思召喚到辦公室,主要是交流一下重點項目和杰青基金項目申報的事情。

  申報時間在3月上旬,項目評審時間一般是半年左右,因此差不多是八月下旬出結果。

  這事情和許秋關系不大,他負責的主要是本子撰寫大方向上的把控,現在到了申報前夕,主要是語言潤色、查漏補缺的工作。

  離開魏老師的辦公室,許秋找到手下的兩個本科生,徐心潔和殷后浪,然后把他們約到了三樓的小會議室。

  許秋打算和他們聊一聊,看能不能給他們加一些擔子。

  畢竟,要拿到模擬實驗室中摸索出來的那個18效率的l6cl:y20體系,還有非常多步的優化工作要走,光靠學妹和博后學姐兩人,可能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

  徐心潔和殷后浪一臉懵,不知道許秋找他們有什么事情,不過他們也沒有多問,聽話的跟著許秋來到三樓會議室。

  許秋先是暗中查看了一下兩人實驗操作的熟練度。

  結果發現,殷后浪的有機合成的熟練度上漲比較快,而徐心潔器件制備的熟練度上漲比較快,這應該主要和他們的分工有關。

  不過,兩個人熟練度最高的實驗技能,都是在四階左右,并沒有達到五階。

  當然,這也很正常。

  許秋當初也是花了一年的時間,依靠模擬實驗室系統,才把大多數的實驗技能刷到五階。

  對于正常的碩士生來說,能在畢業的時候能把主要的實驗技能提升到五階,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說來有趣,現在的情況,是大多數研究生,好不容易在畢業的時候把熟練度刷到五階,把整個領域熟悉了,結果畢業卻找不到對應領域的工作,就只能被迫轉行,學到的專業知識幾乎再也用不到了。

  就像高考一樣,大多數人在高三的時候,知識儲備會達到頂峰,之后就會慢慢衰減。

  說衰減也不完全準確,可以說是實時記憶的衰減。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很多知識看看起來遺忘了,卻并沒有完全遺忘,而是轉化到潛意識中儲存起來了,如果到了需要用的時候,大概率是可以想起來的。

  就算想不起來,稍微花點時間查查資料,也可以很快的掌握,畢竟是已經學習過一次的知識。

  這或許也是學習的意義,即使暫時忘掉了,之后要用到的時候,也可以花費較小的代價將其重新找回來。

  許秋看向徐心潔和殷后浪,問道:“知道我為什么找你們過來嗎?”

  兩人稍微有些拘謹,皆是搖搖頭:“不知道。”

  “是這樣的,今天組會你們也都參加了,我在組會上提出的兩個方向,一個是新給體材料的開發,另外一個是新y系列受體材料的合成,我想讓你們去幫一幫鄔勝男和韓嘉瑩。最好……”許秋頓了頓,繼續說道:“每周可以多投入一些時間在科研上。”

  殷后浪眼前一亮,當即表示:“我沒問題,保證完成任務……我還是跟著鄔勝男學姐嗎?”

  “嗯,可以。”許秋回應了一句,然后轉頭看向徐心潔。

  徐心潔考慮片刻,也表示沒有問題。

  許秋滿意的點點頭,人力方面的事情算是解決了,希望他們也能成快快成長,早日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