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萍,你過來,把這稻田里的水稻基本參數測定一下。”袁老向他身后的一個年輕貌美的學生招招手。這是水稻研究所的實習生。女孩叫康燦,父母跟袁老有些交往。所以這一次出來,就將她帶了出來。
“哎。”康燦應了一聲,便過來測定起來。
要測定的參數無外乎每株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還有株高,穗長,結實率。不過要將這些項目全部測定完也得花一定的時間。
袁老安排了任務就沒再去管,因為他看到了一個更令他感興趣的事情。
“袁老,你看到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兒了?”羅老爺子問道。
“嘿嘿,有些意思。這一整塊田,所有的葉片上,竟然看不到一個病斑。而且這田里蟲子也非常少。青蛙特別多。他是怎么做到的?”袁老很是吃驚。這樣的情況他絕對是第一次看到過。
正常的情況下,收割的時候,禾苗一倒,數不清的飛蛾會從禾苗中飛出,數量多得驚人,尤其是這樣大面積的農田,收割的時候會將害蟲全部從田里趕出來。這個時候,經驗豐富的農民會準備好農藥,直接將從稻田里趕出來的蟲子殺死。否則的話,等到晚稻插秧的時候,這些飛蛾會重新飛回農田里,在嫩綠的禾苗上產卵。
但是來旺的稻田收割了之后,蟲子卻是非常之少,原因是稻田的青蛙很多。使得稻田里的飛蛾數量保持在一個非常低的范圍。現在禾苗收割了,害蟲失去了躲避青蛙的保護傘。稻田里的青蛙忙碌了起來。
這種情況在現代的農田里面已經非常難以看到了。因為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青蛙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很多人將青蛙數量的減少歸咎為農民對于青蛙的捕捉。實際上是不正確的。青蛙每次產卵數量巨大。青蛙的繁殖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所以,真正使得青蛙大量減少的原因是農藥與化肥。人的捕捉只是使得這個問題加劇。
“怎么了?”羅老爺子問道。羅老爺子是個外行。自然看不到袁老可以看到的東西。
“你有沒有注意到,稻田里的蟲子特別少。而青蛙特別多?這才是真正的生態農田啊!這樣的生態形成了,幾乎不需要殺蟲劑。不使用殺蟲劑,青蛙的數量更多。青蛙的數量與昆蟲的數量就會形成一個平衡。昆蟲數量增加,青蛙的食物則更豐富,它們的繁殖速度也會加快,青蛙數量多了,昆蟲數量就會減少,最后青蛙由于缺乏食物,繁殖速度會降下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平衡。這還不算是最厲害的。”袁老說道。
“最厲害的是。這稻田的禾苗似乎從來沒有得過病。”袁老指著有些還是綠色的稻苗說道,“你看,所有的葉片上面根本沒有任何病斑。說明要么是這些水稻非常抗病,要么是這水稻根本就沒有得過病。”
不遠處,金貴打著赤腳,提著一個小魚簍,在田里四處轉悠,看到水田里面出現了一個圓滑的小洞,立即將整團泥巴翻了出來。然后將泥巴放到魚簍上面掰開,每次都能夠從泥團里掰出一條泥鰍來。
“泥鰍!”羅老爺子很是興奮。以前下放到農村的時候,最喜歡吃了就是泥鰍。那個時候生活條件很是艱苦,但是農村里有個時候也能夠改善一下生活。挖泥鰍就是其中的一項。
那個時候田里的泥鰍很多。打稻谷的時候,打谷機的震動下有個時候也能夠震出來一些泥鰍來。
那個時候的食用油很缺乏。烹飪泥鰍的時候,直接將活泥鰍丟進鍋子里。蓋上鍋蓋,然后燒火。過了沒一會。便能夠聽到鍋子里泥鰍跳個不停,不一會就沒有了動靜。
這個時候揭開鍋蓋。鍋子里的泥鰍都已經變成了白色。要是能夠弄到一點香油來,那是最好不過的結果。用一鍋子油來炸有些太過奢侈。一般都是將香油滴在鍋鏟里,沿著鍋沿轉一圈,讓香油慢慢地流向鍋底,讓泥鰍略微沾點油星子。放入辣椒,放點鹽。美味的泥鰍大餐就完成了。
羅老爺子與袁老以前都是在農村里待過很長時間的。所以他們對于泥鰍都很熟悉。也學著金貴在田里翻起泥鰍來。
“金貴,過來,借你的魚簍用一下。”羅老爺子寶刀未老。沒多少工夫就翻出一條胖嘟嘟地泥鰍來。
羅老爺子今天給金貴抓了一抓糖粒子,效果非常的好,金貴一聽到羅老爺子的召喚,立即屁顛屁顛的提著魚簍子跑了過來。
小腳丫子在泥巴里不停地穿梭,像個小精靈一般。
“羅爺爺,我今天可抓到不少泥鰍了。”金貴說道。
“晚上放到養殖場那邊去打牙祭咋樣?我哪里好像還有一袋子糖粒子呢!”羅老爺子這一刻化作了狡猾的老年版灰太狼。
“要得要得。”金貴顯然變成那只每次都受騙的懶羊羊。
“嘿嘿,我也捉到了一根泥鰍,金貴快來!”袁老露出喜悅的笑容。不過他手中那團泥巴中的泥鰍似乎感覺到了危險,竟然要拼命的往外鉆。
金貴跑得很快,連忙將魚簍子放到袁老的手下方。正好接著下落的泥鰍。
“嘿嘿,真是機靈!”袁老贊道。
屯里人對羅老爺子卷起褲腿打著赤腳下田,早已是見怪不怪。這城里人吃飽了沒事干,特意跑到農村里來過農民日子。像小孩子一樣捉泥鰍還有啥子稀奇的呢?
這稻田里的泥鰍還真不少。農藥化肥一停,泥鰍的數量就慢慢地積累了起來。
“哎呀,這樣看來,這稻田高產并不是沒有理由啊。沒有了蟲害病害,這產量相應的可以提升至少百分之十。這土壤里有泥鰍的活動,既可以改善稻田的土壤結構,本身也可以給水稻提供養分。真是一舉多得。農村稻田要這么發展才有希望啊。”袁老說道。
“確實是這樣。你們研究出來的水稻再高產,應用到大田里面,還是要靠農藥化肥來維持。品質如何能夠高得起來?”羅老爺子說道。
“就算用生物技術搞抗蟲抗病基因,風險先不說,同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良種策略僅僅是農田管理的一部分。栽培制度與管理水平也是同樣重要的。”袁老說道。
“走走,差不多了。咱們過去看看,小康測定出來的數據究竟怎么樣!”袁老上了田埂,在水溝里洗干凈腳,依然卷起褲腿、打著赤腳,用手將皮鞋提起來。
“小康,怎么樣?常規參數都測定出來了么?”袁老老遠就問了起來。
“袁老師,數據很驚人啊!全面超越普通的水稻。”康燦說道。
“快,那數據過來我看看。”袁老說道。
“每穗谷將近七百,千粒重竟然達到了五十克。這些參數比普通的水稻足足高了近百分之五十。實在太驚人了。”康燦說道。
“其實這驚人的結果卻又帶著某些必然性。康丫頭,你可得好好總結一下這農田的特點,找找這農田高產的原因,這算是我給你布置的作業吧。出來實習可不是旅游觀光。得學習到一些真東西。”袁老說道。
“哎。我會好好總結的。”康燦笑道。
快到天黑的時候,來旺才將這一片稻田收割完。按照這個速度三天的時間應該足夠將這片農田全部收割完。不過這天氣難以捉摸。越是早些收割完畢,越是能夠早點放心。
“小趙。我們又見面了。”袁老率先跟來旺打招呼。
“袁老,您好。歡迎您到我們趙家屯來做客。”來旺笑道。
“我可是來取經的。你這稻田種植水平可不是一般的高。迄今為止,這是我見到過的真正的有機大米生產,也是管理水平最高的種植基地。農田的生態系統最為完整。我真是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這一步的。確實非常不容易。”袁老說道。
“我其實都是瞎搞的。就是不想打農藥施化肥,用的都是土法子。沒想到效果還真不錯。”來旺笑道。
“你這土法子可不簡單哦。要是全國都用你這土法子,就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了。近些年,這大米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啊。作為一個糧食工作者,我感覺到肩膀上的壓力很大。但是從你的農田里,我似乎看到了中國水稻發展的新方向。如果所有的農田都能夠像你這一片農田一樣。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了啊!”袁老笑道。
“你這么說,我可真不敢。這一次也是運氣好。風調雨順的。還真沒有什么可以值得推廣的經驗。”來旺說道。
康燦說道,“你這樣可不對啊。大家要是都保守,不將對農業有利的栽培技術推廣,那我們的農業怎樣才能發展起來。我覺得你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
“康丫頭,不可胡說。栽培技術也是一種知識。他又權利進行選擇。你這樣的態度是極其危險的。也是極其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