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國軍第83章,臥槽之后 唐超忙把自己的親兵招了過來,把蘇三的意思一說,就讓他們到城下去喊話。泡!書。吧隨后便把軍隊往后撤開,驅趕十余名朝臣的家眷往皇城方向走去。
早已聞訊趕來朝臣,都趴在城頭上看,一看到真是自己的家眷,便一齊叫喚了起來。幾經交涉,四下奔走請命之后,宮門終于開了一條縫,把這些家眷全部接了進來。
隨后宮門又緊緊地關了起來。
唐超見第一次很順利,便知道大事已定。便每五十人一組把這些老弱往前送。那些被抓來的老弱以為難逃一死,卻見生機乍現,頓時都活了過來。盼望著早點輪到自己。
每批人員到了皇城宮門下,便有朝臣在城頭上辯認。雖然城頭較高,但是熟悉的人一眼之下,便可以看個清楚。看不清的,喊幾句話也早聽得明明白白。
爺爺,爹爹,兒啊,妻啊,這城上城下一竄連,立時便哭成了一片。因此這些人進城的事情,是相當的順利。
皇城里的溪下兵,見每次只過來五十人,并不多過來,索性便放了膽子,半掩著門直接就把人給接了進去。
隨后,這些家眷進去的速度,越來越快,人數也是越來越多。一些城中軍官的家眷,也被送了進去。
大約送了近千人之后,唐超看看時間已經過了一刻時辰,便暫時停了停。開始派兵在遠處喊話。無非是全城已經在定的控制之中,定如何優待俘虜的話。最后又下了半個時辰后再不投降,就要攻打的最后通牒,要求溪下人投降,否則亂兵之中,恐怕保證不了眾人的安全。
如此喊了幾遍之后,唐超便開始集結軍隊!從各門之中抽來的定,團團地把皇城圍住,做出半個時辰后攻擊的態勢。
結果才過了半刻鐘不到,便有議和使團從城中出來。
唐超并沒有想到事情會這么順利,連忙把蘇三找了回來。蘇三對付這種議和的場面當然是得心應手,他是文官出身,先與使團的眾人說了些文事,又把自己并沒有惡意的話,說得天花亂墜。
溪下人看到定的統領并不是什么兇神一般的人物,反而彬彬有禮,氣度不凡,對蘇三的許多承諾自然是更信了幾分。
隨后,這些使臣便便帶著與蘇三議定的條件回到皇城之中。又過了一刻時辰的時間,溪下國主便親自領著群臣出來請降。
至此,中興城完全落入蘇三的手中。
‘時原兵驟變于腋下,張合軍折損過半;救則不及,又恐京人反覆,趁亂起勢。高祖遂命全軍北進溪下,以揚軍威、暗攝京軍于中都。后日午,定攻入中興城中,溪下國主李民章請降,溪下乃滅。’《丹國唐超列傳》
‘初,高祖閑置金陵;三月甲寅,原人十萬騎并溪下五萬軍圍攻京國。四月丙午,京完嚴楚節節退至中都。張合軍三路齊進,兵鋒直抵中都。七月丙子,高祖因勢請命收復西四路;九月末,西五路定。是歲,京軍受圍于中都城,請和于故封國。十月丙辰,原騎十五萬擊張合軍于河間府,張合軍敗走;后五日,高祖兵一萬五千人,破中興城,攝服溪下。次年二月,高祖見疑于封真宗,乃擁兵于成都府與中興城之間。’《丹高祖本紀》
‘建炎十年十月丁丑,兵十五萬往擊封國,于平臺關后暗伏十萬精兵。卻為封軍查知,十萬伏兵盡殃。建炎十一年四月,原兵,溪下兵往攻中都;八月,遣使往封國和議;十月丙辰,原騎往攻封軍;是役也,封軍死傷六萬余人,原騎折損三萬余騎。十一月丙丑,和議乃成。建炎十二年五月,起兵十萬往攻封國;八月,困封太子于金陵;十月,金陵城破。’《京史》
定攻破溪下中興城后,張合已在濟南府站住了腳根。思圖哥從太原真定一帶越過京人的包圍線,返回草原。
完嚴楚知曉張合軍慘敗之后,并沒有聽取部將的意見,趁勢反攻,徹底消封軍。在他看來,封軍也并不僅僅就只有張合一部,隨后便聽到定已經攻下中興城的消息。
消息傳來,京國震驚。
京廷朝議之上,正為‘與不與封朝繼續和議’吵的不可開交。突然聽到這個消息,滿朝上下又驚又疑,這才知道封國真正的軍力,是滅掉烏突木十萬大軍的定,真正使人畏懼的,也只有定。
只要有定在,有蘇三在,那封朝永遠是一個難啃的骨頭。
因此,廷議下來的結果,便是催促京國使團早日完成和議。就算是要打,也要好好謀劃一番再打。
十一月底,蘇三得到上都城傳來的情報,稱完嚴楚已經秘密回到上都,京軍前線統領換成了蕭成。
京軍統領沒有用吐爾騰,沒有用保機阿,而是從上都城的禁軍中使一副將為前軍統帥。這一點倒是讓蘇三稍稍有些意外,這幾乎就是在明示完嚴楚此次回到上都城后,已經不可能有機會再親臨前線了。
對蘇三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好消息。
完嚴楚用兵謹慎,奇正相合,一步未走,便先算三步,很難對付!京人有大隊的騎兵,又有守城的步軍,兵種可攻可守,對付原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法,或許還受到一些牽制。但對付封人,卻是綽綽有余。
蘇三聽說蕭成一到中都,便厲兵秣馬,便知道封京兩國遲早還有一場惡戰。京人所要等的,只是一個時機而已。
張合軍被原人一口吃掉了六萬人,雖然也讓原兵損失慘重!但金陵城中早有分化軍中勢力的利益訴求。太子一黨獨大之后,反而出現了許多派系,這些派系都想把勢力伸到軍中。
定,他們自然是伸不出去手的,因此對于整編后的前護衛軍,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之前是張合努力地控制著局面,所以這些背后的動作,還不明顯。隨著張合軍敗退回了濟南府,原人退走,京封兩國和議又成,朝中便響起了對張合秋后算帳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