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九章:德州大戰(一)

  當興業黨陷入政治、外交的困境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只剩下了軍事手段,只有勝利者才能走出困境!

  復興軍第一師迅速殲滅北洋第五鎮第二協,接著全軍迅速向德州機動,后方派來的武警部隊對濟南守軍進行了策反。

  濟南守軍在得知北洋第五鎮第二協被全殲之后,守軍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和信心,于當天正午打開城門,一個營的武警開進了濟南城。

  濟南宣告攻克!

  第五鎮第二協被殲滅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北京,氣得袁世凱直拍桌子,然而也突然意識到,這個復興軍好似并非那么好對付的。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并未盤踞他的腦海。

  此時的袁世凱,依舊相信禁衛軍加上辮子軍能夠對付復興軍,畢竟還有南京臨時政府在復興軍后方鬧騰。

  南北夾擊,怎能不敗?

  再則袁世凱現在手上也沒什么錢,辛亥革命爆發之后,他已經擠乳溝一樣擠了八百萬兩銀子,到洋行購買了軍火。

  這些軍火雖然到了,但袁世凱能動用的銀子卻是不多了。

  滿清給他留下了一個超級爛攤子,如果不是爛攤子的話,滿清也不會滅亡了。

  德州,自從辮子軍來了,毫無軍紀的辮子軍,仿佛把這座城市拉進了恐慌的世界,辮子軍當街搶劫百姓那是常事。

  然而德州百姓卻拿辮子軍沒有辦法,如今時局動蕩,根本無人管束。

  辮子軍大帥張勛,依舊沉浸于滿清給他封的兩江總督的頭銜,只不過他這個兩江總督還沒坐熱,就被趕出了南京。

  張勛要求德州城不得懸掛民國旗幟,只能掛滿清的黃龍旗。同樣還鼓勵百姓留辮子,有辮子者看戲、坐車可以免票。

  接到袁世凱的命令,張勛憤憤的把電報丟到一邊,半響又拿了起來,臉上露出一絲猙獰。

  該死的復興軍!

  本來從南京潰逃出來的張勛想去徐州,結果徐州已被復興軍給占了,沒辦法的張勛只好跑到了山東菏澤。

  結果一個月前,菏澤又被復興軍給占了。

  此時復興軍大有要生吞整個山東的趨勢,張勛已經退到了山東,再退的話還能去哪里?

  正好如今禁衛軍要南下,何不聯合起來,把復興軍趕出山東,然后盤踞山東地方,做一個軍閥頭子?

  想到這里的張勛,迅速與馮國璋所部禁衛軍聯合了起來。

  這兩支軍隊,都是滿清的死忠部隊,雙方一接觸當即一拍即合,大有狼狽為奸之勢。

  然而張勛剛想要做一番大動作,復興軍便已極快的速度進軍德州,辮帥張勛還未反應過來,德州四個城門就被圍了起來。

  包圍德州城的復興軍在一番炮戰之后,炸毀了德州城內的二十幾門落后的舊式城防火炮,而張勛從南京城跑得匆忙,辮子軍根本就沒有幾門大炮,一番炮戰下來火炮被打得七七八八。

  隨后復興軍在城外拉起了鐵絲網,還挖起了一道道弧形塹壕,同時架上了機槍。

  這些塹壕離城門只有五百米,并且復興軍士兵還在依托塹壕,繼續向前掘進。如今的復興軍,對土木作業極為熟練,軍中還有專業的土木工程工程師進行現場指導。

  不過包圍德州的塹壕對一些標準要求不高,因為城內的守軍沒有幾門火炮,雖然還藏著幾門,但只要他們敢用馬上就會被城外的炮兵打掉,因此對炮彈的防御力度要求不高。

  復興軍士兵前前后后,一共在四個城門之外建了三道防線,但復興軍只是圍而不攻,負責圍城的兵力只有五個營,四個營各負責一道城門,還有一個營作為預備營。

  顯然復興軍是打算把辮子軍1.6萬兵力,困死在德州城。五個營才2000余人,牽制住八倍的兵力顯然是賺了。

  另外還有一個意圖——圍點打援!

  辮子軍發現德州城被圍,張勛讓士兵往城下射擊,想要殺傷復興軍士兵,結果被復興軍士兵打得不敢在城墻上冒頭。

  復興軍的槍法太準了,這支軍隊已經組建快兩年了,槍法精準的上等兵已經占到了全軍的23,復興軍士兵用步槍、狙擊步槍、輕機槍對城墻上的辮子軍射擊,辮子軍士兵幾乎剛冒頭就被打爆腦袋。

  張勛手里又沒有炮,一時拿城下的復興軍沒什么辦法,只好發電催促馮國璋的禁衛軍,意圖聯合禁衛軍給城外的復興軍來一個內外夾擊。

  但卻正中復興軍圍點打援的軍事意圖。

  自天津至德州的鐵路被炸毀了十幾段之后,馮國璋隨即命令禁衛軍步行前進,然而這一路行軍還算順利,就是禁衛軍在偵查方面遇到了嚴峻的問題。

  禁衛軍的偵查單位派遣出去后,經常十個出去,只有兩三個回來。

  復興軍的偵察營盯上了禁衛軍,兩個營對馮國璋的禁衛軍偵查單位進行了打擊。

  禁衛軍的偵察兵剛出來,指不定哪里就射來一顆子彈,最后馮國璋只要把騎兵給派了出去,以百人為一隊進行偵查,這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偵察營雖然精銳,但平原地區缺少隱蔽地形,分散成小股的偵查營并不足以與騎兵抗衡。

  因為是本土作戰,偵察營也未埋設地雷,以免戰后對平民造成誤傷,所以禁衛軍還是比較順利的直撲德州。

  復興軍在包圍了德州之后,主力部隊再次機動,雙方終于在四女寺減河一帶遭遇,此時的減河,幾乎如同旱地一般,但其中的一條干枯的河道,成了雙方面前唯一的一道阻礙地形。

  一場遭遇戰一觸即發!

  這場大戰將是辛亥革命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戰斗。

  謝謝支持!鞠躬!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