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空軍登場(感謝阿歷同學)

  7月30日,袁世凱在北京迫于江渝的壓力,正式向俄國宣戰。

  兩個龐大的國家正式進入戰爭狀態。

  整個世界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在遠東大地上,盡管之前在江渝的指揮下中國聯軍殲滅了俄國遠東第一集團軍,然而世界各國依舊不認為中國能夠贏得這場戰爭。

  因為中國不像日本那樣具備一支規模較大的正規化陸軍,盡管復興軍在作戰方面讓人可圈可點,可是數量上畢竟有限。

  與此同時,英法已經開始禁止向中國運輸軍火了,偏幫的立場太強烈了。

  只有德國為了鼓勵江渝與俄國進行戰爭,向江渝運輸了一批重炮,只不過一時半會是用不行的。

  然而英法的舉動并不能阻擋江渝進行戰爭的腳步,淮安兵工廠、蕪湖兵工廠在戰爭爆發后,立即開始瘋狂擴充產能。

  以此時華東集團手上的流水線制造技術,軍火流水線早已制造出來了,只是之前用不上那么多軍火而未全力開工生產罷了。

  與俄國一開戰,兵工廠立即進入全速生產階段,特別是消耗最大的子彈和炮彈,那產量自然是沒話說的。

  機器早就有了,原材料更是充足。

  此時江渝手上的化學工業規模,已經達到亞洲第一的程度,完爆小日本的化學工業規模。

  就算是兵工廠的子彈和炮彈生產不過來,也可以動員老百姓在家里進行作坊式生產,當然還遠遠沒到那種程度。

  以如今華東集團的機器制造速度,想要擴充彈藥產能并非難事,并不需要萬里迢迢的跑到歐洲去買機器。

  而且普通工廠的車床什么的,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普通車床卻也是可以加入生產的,只是沒有專業車床那么快而已。

  不過這次戰爭遠遠還沒有達到那樣的規模,華東集團的各個工廠還是照常生產各種商品。

  8月2日,俄國遠東第二集團軍、第三集團軍二十二萬大軍終于以急行軍的方式趕到了塞爾烏蘇西北面十公里外。

  做為先頭的哥薩克騎兵并未與中國聯軍發生戰斗,因為俄國遠東第一集團軍已經被全殲了,以哥薩克騎兵的那些兵力并不足以占到便宜。

  此時的俄國指揮官顯得很謹慎,事實證明魯莽和輕敵的下場就是死亡,俄國遠東第一集團軍的下場就是很好的榜樣。

  經過哥薩克騎兵的偵查,俄軍發現中國人已經在塞爾烏蘇形成了一道嚴密的防線,如果此時他們發動進攻的話,必然將會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并且收不到任何效果。

  俄軍指揮官為此也立即修筑防線,與中國聯軍在塞爾烏蘇形成對峙階段。同時一邊向俄國國內求援,要求尼古拉二世派遣更多的部隊支援遠東戰場。

  兵力優勢向來都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盡可能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在俄國軍事指導思想《制勝的科學》當中是很重要的一條原則,俄國指揮官卻發現他們和中國聯軍相比并沒有兵力優勢。

  二十二萬俄軍,此時面對的是三十萬出頭的中國聯軍。

  而且他們通過之前俄國遠東第一集團軍覆滅前傳回的電報發現,中國聯軍的素質并不低于俄國。

  甚至他們的裝備要比俄軍好得多。

  而且從最近的試探當中俄軍指揮官發現,中國聯軍的裝備確實非常好,裝備了極多的自動火力。

  他們一個師擁有的重機槍起碼超過150挺,甚至可能達到200挺,反觀俄軍只有可憐的30挺,同時中國聯軍手中還有許多輕機槍,以及一種射程很短,但射速極高的沖鋒槍。

  在遭遇戰當中,俄軍士兵完全不是對手。

  “這些該死的遠東猴子,難道他們不把子彈當回事嗎?”俄軍指揮官們罵罵咧咧,各國陸軍當然清楚自動火力的好處,同時他們也可以裝備更多的自動火力,但問題是對子彈的消耗太大了。

  這在各國陸軍都未大規模裝備自動火力武器的時候,各列強自信也不需要自動火力,用更少的子彈去消滅敵人從而贏得戰爭,是他們更希望看到的,畢竟子彈打太多的話財政會吃不消的。

  就算財政吃得消,但彈藥生產速度是跟不上的。

  而此時的中國不是列強,要想成為新列強,就必須先戰勝列強的陸軍,大規模使用新式裝備成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同時江渝擁有成本最低的彈藥制造技術,彈藥成本已經降低了五六倍,如果說以前一枚子彈在中國相當于是一條雞腿的錢,除去市場利潤,僅以成本來說,現在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條雞腿的價錢。

  在裝備了大量自動火力的情況下,江渝依舊能夠支撐這樣的消耗。

  俄軍指揮官在結合當前局勢后,認為一旦魯莽的發動進攻,必然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們只需要拖延一點時間,等待國內調集更多的軍隊前來遠東,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再調集三十萬過來就可以了。到時候我們可以輕松捏死這群遠東猴子,然后不僅把外蒙直接劃入帝國的領土,同時還能索取更多的土地。”俄軍指揮官在會議上說道,馬上獲得了大部分軍官的認同。

  俄軍不思進攻,想將他們吸引過來體驗一下絞肉機的滋味顯然已不現實,當然江渝并未一廂情愿的把俄國人設想成沒有腦子的生物,他們顯然已經意識到發動進攻將可能付出的慘重代價。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主動進攻才是中國聯軍獲得勝利的唯一選擇。

  總指揮部在經過近一天的商議后,終于拿出了一個詳細、周密的作戰方案。

  8月3日,蓄謀已久的破交戰在遠東地區拉開帷幕,江渝派遣出去的大量小股部隊輕松的摸到中東鐵路的所在地。

  遠東地區太大了,而且地廣人稀,俄國在遠東的兵力又有所不足,根本無法對鐵路進行嚴密保護。

  那么長的鐵路怎么保護?

  那些小股部隊很輕松的就摸到了俄軍后方的鐵路線上,然后埋下炸藥,點燃引信……

  轟!的一聲,鐵軌被掀飛一大段。

  半個月后,有一支小股部隊,甚至一路潛伏到了烏拉爾山脈一線,他們在那里埋下了炸彈,在一輛火車開過的時候直接引爆了炸彈,將十幾列火車都掀飛了出去。

  為此俄國只好組建鐵路護衛隊,但中東鐵路太長,難免總會被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冒出來的中國小股部隊炸掉一段。

  在俄國人反應過來之前,中國小股部隊一路瘋狂的對鐵路進行破壞,這使俄國人要把鐵路搶修好,起碼要大半個月的時間。

  8月3日凌晨,塞爾烏蘇機場,上百架長弓中程轟炸機啟動了發動機,螺旋槳飛快的轉動了起來,一架接著一架升上天空。

  這將是被歷史永遠銘記的一天。

  這一天上百架轟炸機從塞爾烏蘇機場起飛,直撲俄國伊爾庫茨克,那是里俄軍當前的軍事中轉站。

  大量的軍用物資儲藏在伊爾庫茨克的火車站倉庫當中,有軍火,有軍糧,當然還有著名的俄國神像。

  俄軍糟糕的后勤向來是出了名的,日俄戰爭時期更是混亂無比,前方士兵要彈藥,結果送去的卻是一堆神像。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軍的后勤更是亂得不行,在后方每天有許多食物運輸不過來而腐爛、霉變,而前方的士兵卻吃不飽肚子。

  當然俄國的瘋狂,在一次世界大戰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國家竟然動員了上千萬勞動力投入前線作戰,結果有大量的士兵連步槍都沒有。

  上百架轟炸機飛臨伊爾庫茨克上空的時候,伊爾庫茨克的俄國人還不知道危險已經降臨。

  不少俄國人還好奇的昂起腦袋看著天上成群的轟炸機。

  然后……

  一顆炸彈從轟炸機上掉了下去。

  爆炸過后,在下方的火車站當場炸死了十幾人。

  然而炸彈不止一顆。

  每架轟炸機都攜帶著近800公斤炸彈,為了攜帶更多的炸彈,汽油少帶了不少,但以1200公里的航程,減少到600公里都足夠完成這次轟炸了,因此盡可能攜帶了更多的炸彈。

  轟炸機群很快從參照物找到了火車站的俄軍軍用倉庫,炸彈如同雨點般丟了下去。

  轟轟轟轟……

  俄軍軍用倉庫頓時陷入一片火海,很快炸彈引燃了倉庫中的彈藥,先是一陣噼里啪啦的亂響,接著猛然‘轟’的一聲巨響,一個蘑菇云從倉庫的猛烈爆炸中出現在了飛行員們的眼前。

  下方的俄軍倉庫因為彈藥庫被引爆,被炸成了一片廢墟。

  大量的軍用物資在爆炸和燃燒中化為碎片和灰燼。

  歷史永遠銘記了這一天,這場戰爭史載為‘壬子中俄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中國率先使用了轟炸機這一劃時代的戰爭武器。

  這一天,中國空軍,也是世界上首支空軍加入了戰爭序列,并在首戰就創造出了輝煌的戰績,炸毀了俄國遠東地區最大的軍用倉庫。

  今天第一更,昨天只更新了一章,實在抱歉!連續兩天三更讓落雨有些撐不住了,店鋪又有點忙,晚上去親戚家吃個飯,聊聊天回到家已經比較晚了。

  今天絕對有兩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