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
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旦,臉色蒼白。
武則天和李顯同時出現,也就表明了張易之兄弟的行動已經失敗。
他這次發動兵變,所有的行動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武則天和李顯必有一人被害。
可現在……
李旦深吸一口氣,催馬向前。
這一路上,他所到之處,士兵們離開分開,讓出通道。
雖然沒有人說話,但李顯卻清楚感受到,那些人看他的目光里,帶著一絲絲的恨意。
這些士兵,都是在聽說武則天遇害的消息后,才跟隨他起兵造反。
現在武則天和李顯都在,豈不就說明了,李旦說的是謊言,他們被李旦欺騙了。
原本是從龍除逆,卻變成了起兵造反。
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士兵們心里很清楚,他們似乎沒有了退路。
所以大家雖然怨恨李旦,卻還是聽從他的差遣。
李旦來到城下,抬起頭向城頭上看去。
“兒臣甲胄在身,請母親恕兒臣不得行大禮參見。”
提象門宮城高六丈,站在城樓上,武則天有些看不太真切李旦的表情。她心中突然生出莫名的悲傷,雖看不清楚,目光卻始終在李旦的臉上,不肯移動半分。
氣氛,變得有些壓抑。
武則天不說話,李旦也沒有開口。
母子二人就這樣靜靜的對視,武則天的眼中,突然閃過一抹晶瑩的淚光。
還說什么?又能說什么?
到了這一步,說什么都沒有用,只能是你死我活。
“太子,你知道嗎?”
武則天突然回頭,看著李顯道:“朕其實有些后悔,當初若是把你留在身邊,讓相王前往廬陵,結果說不定會好很多。”
“陛下!”
李顯諾諾應了一聲,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武則天朝他點點頭道:“論才干,相王強你太多。
他比你隱忍,也懂得收買人心。就這一點而言,你遠不如他,但唯一一點,也是朕當初聽從狄公勸說后,下定決心立你為太子的原因。你,可知道是什么?”
“兒臣有的時候,會優柔寡斷。”
“呵呵,倒也算不得優柔寡斷,只不過你會念舊,念兄弟之情。
你這性子,守成當無不可,但開疆擴土,做天可汗卻還不足。所以,朕希望日后你登基了,多一些果敢,學一學你這兄弟……這江山在朕的手里未曾興盛,但朕卻希望,它能夠在你的手中真正興盛起來。”
李顯聞聽,嚇了一跳,忙跪在地上。
“母親,你這話怎說得?”
武則天卻沒有再回答,而是轉過身,看向城樓下的叛軍。
“爾等受人蒙蔽,并無大過。
現在放下手中兵器,立刻返回你們的營地之中。朕今日,只追究首惡,從者無罪。”
執掌天下十余載,武則天或許不得那些勛貴世族,王公大臣的喜愛,但是在民間,卻極有威望。士兵們對武則天的話語,深信不疑。原本他們還想著要不要繼續抵抗下去,可是在武則天話音落下的時候,就聽到叮當聲響不斷,士兵們紛紛丟下手中兵械。
數千兵馬,甚至抵擋不住武則天的一句話……
李旦的心已經沉到了底,但依舊端坐馬上,巍然不動。
“相王,你回去吧。”
武則天的聲音里,帶著濃濃的疲憊之意。
李旦聞聽,心中一顫。
他默默下馬,在他身后,李隆基等人也跟著下馬,跪在了地上。
李旦匍匐在地,朝著門樓上的武則天,行叩拜之禮,而后起身道:“母親,兒回去了!”
只這一句話,武則天的眼淚唰的流淌出來。
已經多久沒有哭過了?
武則天已經記不太清楚……她只記得,登基之后,十余年來,她一共只哭過三次。
而最近的一次,就是在狄公病故的當日。
“母親,可否……”
“閉嘴!”
武則天臉上帶著淚水,卻厲聲低喝,打斷了李顯的話。
“太子,你要記住,他日你登基九五之尊后,切不可再存婦人之仁。
朕把這江山給你,也是希望你能將之興盛。相王既然做了錯事,就必須要受到懲罰。國有國法,焉能因親情而漠視……在這一點,相王真的比你更有魄力。”
楊守文和幼娘就在武則天的身后。
武則天與李顯的交談,聲音不大,但他二人卻能夠聽得清清楚楚。
在武則天說出那一番話語之后,兩人都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默默相視一眼……
人說帝王家中無親情,果然如此!
既然生在帝王家,就必須要學會里面的規則。
他們都清楚,李旦完了!
武則天不會放過李旦,之所以讓他回去,說穿了,就是想留一個體面給李旦,讓他自盡。而李旦顯然也知道武則天的心思,甚至沒有求饒。因為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他求饒也沒有用處。母親是什么性子?李旦一直在武則天身邊,焉能不知?
“父親,等我!”
李隆基見李旦離開,也跟著站起身來。
“三郎,留下來。”
“不!”
李隆基卻一臉的堅定之色,輕聲道:“父親要走,孩兒怎能不在身邊伴隨?若父親走了,孩兒一個人留在這里,又有什么意思?咱們一家人一起走,父親就不會感到寂寞。”
李隆基如果留下來,說不定可以得到武則天的寬恕。
這也是李顯本來的想法……
可是,在李隆基說出這一番話之后,他竟笑了。
“也罷,咱們走吧……我雖然沒有登上那九五之尊的位子,可是卻養了一群好兒女。
走,咱們一起上路,也能夠開開心心,不會寂寞。”
“嗯!”
李隆基用力點點頭,也笑了。
在他們的身后,王毛仲、葛福順等人也紛紛起身,跟隨在兩人身后,朝相王府走去。
楊守文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在心里發出了一聲感慨。
如果以手段而言,李旦的確是一個人杰,絕非李顯可以相比。
他能讓自己的兒女心甘情愿跟隨他赴死,能夠讓王毛仲等仆從,始終不肯離棄……
怪不得李隆基登基之后,能夠開創出開元盛世。
這李旦,真個是一位梟雄!
不過,李旦死了,李隆基也死了,未來的唐明皇就不會再出現,那‘開元盛世’還會到來嗎?
想到這里,楊守文心里突然一咯噔。
他下意識向李顯看去,可怎么看,都不覺得李顯能夠做到。
天曉得還會不會有開元盛世,楊守文內心里,有惶恐也有一絲絲期待。因為他感覺到,一個也許在史中并不存在的盛世王朝,即將到來。他,居然能夠見證?
“朕累了!”
武則天突然開口,轉身就走。
“青之和幼娘留下來,宿衛上陽宮。
太子領百官去處理首尾吧,莫要驚擾了洛陽百姓。”
“兒臣(臣)遵命!”
是夜,相王府燃起了熊熊大火。
相王李旦并兒女仆從,共一百四十八人盡數葬身火海……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
一晃,已是神龍四年。
在長安三年底,武則天正式退位,還政與太子李顯。
而李顯在登基之后,便改元為神龍。
也許是擔心武則天受到刺激,李顯在登基的第一年,并沒有立刻更改國號。不過,他還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都城從洛陽,重又遷回了長安。而武則天卻未隨行,而是留在洛陽,并從皇宮中搬出來,住在了上陽宮里,從此深居簡出。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也留了下來,陪伴武則天身邊。
神龍二年,也就是公元705年,登基一年之久的李顯,在請示過了武則天之后,正式把國號改回為‘唐’,不過卻沒有改變年號。同年,在經過一年的籌謀之后,李顯在下旨,在沙州與吐蕃一場大戰,史稱‘鳴沙之戰’。
不過與史上的鳴沙之戰不同,此次主持鳴沙之戰的人,卻是北庭大都護楊承烈。
雙方動用了近十五萬人馬,戰事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
最終,憑借強大的國力,楊承烈以五萬大軍大敗吐蕃,并攻入了大小勃律。
吐蕃贊普器弩悉弄慘敗,不得已派人請降。
而鳴沙一戰,也徹底扭轉了自武則天時代以來,唐軍處于守勢的態勢,轉而向外進行擴張。
同時,也正是這一戰,使得李顯的帝位徹底穩固。
神龍四年,驚蟄。
已經多年未曾露面的武則天,突然離開上陽宮,在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陪伴下來到了長安。如今的武則天,看上去蒼老許多。她身體從去年開始就一直不太好,到了今年之后,似乎變得更差了。
早春,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武則天在眾人的陪伴下,來到了灞橋之上。
楊柳青青,微風柔和。
她坐在鳳輦之上,神色略顯焦慮。
“婉兒,青之他們真的是今天到嗎?”
“他們昨天就已經抵達新安……以他們的速度,馬上就到了。”
“三年了!”
武則天突然發出了一聲感慨。
“這些小家伙們,一走就是整整三年。
我真的有些想念他們了……好在,他們總算是在我這老婆子死之前回來了……”
三年前,也就是神龍元年。
楊守文正式與裹兒成親。
不過,在他和裹兒成親后不久,武則天又親自下旨,收了幼娘做義孫女,并賜婚楊守文。
三人成婚后不久,便離開洛陽。
楊守文不愿意做官,而裹兒和幼娘又是隨著他的性子。
他們離開洛陽之后四處游玩,在神龍二年年初,季風起時,乘船出海,直奔爪哇。之后,他們又在爪哇和明秀會合,一路西進,到達了獅子國,并參與了明氏建國的一系列戰事。一直到神龍三年末,明氏派人來到洛陽,并正式遞交國書,懇請為大唐屬國。
武則天得知消息后,欣喜萬分。
又聽說楊守文他們即將返回,于是便離開了上陽宮,來到長安。
午時,雨停了。
太陽復又露頭。
在官道的盡頭,出現了一隊人馬。
上官婉兒最先發現,忙驚喜喊道:“太后,他們來了!”
武則天頓時打起了精神,讓太平公主攙扶著她,從鳳輦上走下來,翹首眺望。
一隊人馬緩緩行來。
突然間,從人群中沖出幾匹馬來,為首的那匹神駿汗血寶馬,赫然正式大金。
天空中,大玉展翅翱翔。
四頭獒犬跟隨戰馬,一路吠叫不停。
楊守文縱馬疾馳,而在他身后,幼娘懷抱著一個襁褓,騎在馬上,緊緊跟隨在楊守文的身后。而在他們的身后,裹兒站在車上,一手牽著一個粉雕玉琢的幼童。
看到武則天,裹兒興奮喊道:“皇祖母,我們回來了!”
看到這一幕,武則天也忍不住笑了,眼角更閃爍著一抹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