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世子唯一想不透的,自己到底和這詩仙詞圣,結下多大仇多大恨,值得他這般污損英名。
襄王世子不知道的是,許易根本不在乎這詩仙詞圣的所謂英名,這般狠踩襄王世子,只為還大越天子一個人情。
誰叫這位襄王世子先前風頭占得太足,不徹底將他踩入泥濘,許易便覺對不住大越天子開一回金口。
然就目前來看,襄王世子還被踩得不夠狠,許易又道,“許某亦有兩惑不得開解,還請世子賜教。”
襄王世子攸地回神,陡然意識到即便許易兩題全部答對,他也未必全無機會,論及急智,襄王府中一眾智士,也未有勝過他的。
許易能破他的難題,他難道就定然解不開許易的難題。
即便只解開一道,那也是替詩仙詞圣開了惑,先前丟失的顏面,可一并拾揀回來。
可他心頭仍舊對那石水之論,耿耿于懷,當即說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論,先生拼著連名聲也不顧了,也要贏某,某也無話可說。現下,就請先生出題,某且試答便是。”
許易道,“世子請聽題。”
豈料,他話方出口,滿場俱是白紙翻飛,筆頭攢動,便連大越天子的王座之前,也新橫了一張寬闊條案,置了御筆御墨。
顯然,這場別開生面的智斗,已經激發了所有人的興趣。
更有甚者,就在許易和襄王世子舌辯之際,幾位皇子著小黃門置辦了盆、石、碗、水,用來驗證許易所言。
當石頭沒入水中,水線明顯浸過先前刻錄在碗身的紅線之際,滿座轟然叫起好來。
其中內因到底如何,底下已嘈切成一片,卻無一人能盡透其理。
此刻,聽聞許易這位名垂天下的詩仙詞圣,兼當世第一智者,要出題考校,這種轟動效應,自是遠遠超過了襄王世子。
更有甚者,無數人斷定,今次這番智斗,必將載入大越文史,眾人皆有參與一種參與歷史的奇妙感覺。
卻聽許易道,“在許某老家,有兩座小島,一名桃花島,一名俠客島,共有七座木橋將兩座小島,并兩岸連接起來。許某幼時,常在島與島之間游玩、往來。偶然一次,許某便想,能否從兩島與兩岸之間任意一處出發,恰好將每座木橋都經過一次,再回到原點。自十二歲發現此趣味之始,總計六七年,許某來往復行七橋上百次,總是不得而解,今請襄王世子代許某解惑。”
說罷,他便問宦官要來紙筆,當眾落下那兩島與兩岸并七橋之草圖,宣示眾人。
此題才出,滿場又是轟然,誰也沒想到值此關鍵時刻,這位詩仙詞圣,竟弄出此近乎玩笑之題。
相比那石頭浮水,明顯能看出玄機,這題根本就是走線,只須多試幾遍,總能得出結果。
饒是襄王世子已提起心思,驟然聞聽此題,也忍不住一喜,他不懷疑許易題中有深意,可他大可照貓畫虎,學許易答那石水之問一般,只給結果,不給義理。
所以只須重復試驗,其中隱秘道理,他大可不去深究。
他正暗喜之際,卻聽許易道,“適才,回答世子之問,前后某不過耗時半盞茶不到。不知世子回答許某之問,需要多久,正如陳先生所言,為免耗費時間,才比斗得急智,倘使用時太多,未免有違選此項比斗之本意,不知世子意下如何。”
“某便用半柱香,不,至多一炷香,一炷香未答出,便算某輸。”
許易提出時間之論,更讓襄王世子心頭大定,認定了許易是擔心他的重復試驗,取得結果。
他心中暗道,今次非要一掃頹然,掀許易個大跟頭,以他的急智,旁人試驗一遍的功夫,足夠他試驗十遍,且過目不忘,更無比紙筆,全靠心算。
這一炷香的功夫,怎么也夠他試驗個數千遍,區區幾座橋,怎能經得起數千遍的試驗。
襄王世子話落,便有小黃門捧出香爐,置于暗上,點燃市面通用之計時線香,便自退去。
早在小黃門點香之前,襄王世子便盤膝坐定,閉目絕聞,腦海中展開了飛速的心算。
眼見一炷香已燒去三分之一,襄王世子面上的表情猶如一幕驚心動魄的風景,從最初的安寧到后來的面皮猙獰,再到最后的揮汗如雨。
許易靜靜盯著線香,心中一片安然,他根本就不擔心襄王世子破解此題,但因此根本是無解之題。
此題說來簡單,卻是高深莫測,正是前世數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七橋問題。
最后鬧到了舉世聞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處,便是歐拉也經過了漫長的推演,才最終證明此題無解,進而衍生出了數學的一個分支,圖論和拓撲幾何。
就算襄王世子有天縱之才,數學功底遠勝前世大智者歐拉,要在一炷香內,給出答案,無異于天方夜譚。
襄王世子面部的風景漸漸演繹到極致,好似巨瀾匯聚成風暴,當下所有人都停止了試驗,朝那襄王世子瞧去,忽忽一炷香將將燒盡,襄王世子猛地噴出一口血來,歪倒在地。
陳觀海慌忙搶上前去,抬手將數枚丹藥送入襄王世子口中,俄頃,襄王世子白如金紙的臉蛋,有了血色,抬眼掃了下陳觀海,沉郁道,“先生,為何如此簡單之題,某就是破解不出,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陳觀海道,“此題必有機巧,許先生能當眾拿出,必有奧妙。”
當下,襄王世子一咕嚕站起身來,沖許易抱拳道,“還請許先生賜教!”
“賜教什么!”
許易面帶微笑。
襄王世子俊面一寒,“先生何苦明知故問,此題某承認解不出來,還請先生告知答案。”
許易笑道,“許某只負責出題,不負責解題,世子既然解開許某出得兩聯,自該知曉許某的慣例。話說回來,許某頭腦不靈,就靠著這幾個問題,保全令名,若都將答案送出去了,再遇上世子這般的人物請教,某豈非要難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