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20 種子(下)

簽到是貼吧榮譽和實力的體現,希望大家每天在看完更新后點擊下簽到  在普魯士統一之前的德國,名義上大家都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但是諸侯們自行其是,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國家。這個時期的德意志地圖,如果把每個國家涂成一個單獨的色塊,正常大家使用的幾十個顏色甚至不夠用,這張圖畫出來估計都可以給色盲當辨認顏色的測試圖用了。

  德意志諸侯中,勢力比較強的首先是還有著皇帝頭銜的奧地利,其次就是勃蘭登堡家族統治的普魯士。這兩個是歐洲的一級強國,能夠在國際事務上說得上話,而且是歐洲戰爭中的主要勢力。次一級領土不小,也有一定力量的,比如像巴伐利亞公國、薩克森選帝侯國等。還能叫上一點名的包括奧爾登堡、梅克倫堡、黑森卡塞爾等諸侯。

  這樣的現實就使得雖然這塊土地上居住的人雖然語言相通,但是交流起來卻非常麻煩。溝通都是麻煩,而相互間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則更是麻煩了,這就使得有意在德意志地區傳播國際主義思想的難度增大。

  馬恩斯作為大唐派來德意志的專員,雖然有一部分從德意志兵團退役過來的退伍兵,也有一些之前唐人在當地收買的眼線,可是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的。馬恩斯經過系統的革命斗爭學習,明確地知道組織的重要性。有一個堅強可靠的組織,這場革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了。

  當然初期馬恩斯的主要的工作是對思想的宣傳,組織的擴展倒不算是當務之急。雖然國際主義不是什么受限制的東西,但如果滿大街地發傳單,或者跟干傳銷一樣,必然就會很引起別人注意。要傳播國際主義的思想就得先明白哪些人是比較直接的受眾。

  馬恩斯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對自己的現狀和社會地位不滿的人群,才能成為優質的反叛者和革命者。當年太祖在這上面就有很充分的認識。德意志地區現在的主要社會矛盾,實際上還是正在萌發的資本主義矛盾跟傳統封建勢力間的矛盾。當然資產階級并不是國際主義天然的受眾,他們唯利是圖,會更加追求權力。當然國際主義中追求人人平等、人性解放和工商業發展的部分,跟資產階級還是有契合點的。

  不過要把宣傳擴展到德意志廣大農村地區還是不太容易的,尤其是德意志傳統的封建體制,使得相當多的農民比較依附于封建領主,他們會受到更多來自封建領主的管控,當然他們天然上就是對這種人身依附和管控反對的,只要能夠爭取到他們,就能夠得到支持。另一邊則是日益強大起來的城市手工業者,相對來說這些人的宣傳比較容易。

  有著大唐財力支持的馬恩斯其實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比如馬恩斯利用金錢就很快在漢堡本地開設了一家學校。這家學校并不提供完整的大唐教育,他請的老師倒是大都是當地的教師,這些老師水平并不能算是多么高,不過也足夠提供一些基礎教育了。馬恩斯也有一些來自大唐的初等教育教材,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比較高,也就是最多大唐小學初中層次。很多教師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不過照本宣科也不是不行。

  這所學校為本地漢堡市民的子女提供教育,由于歐洲風氣開放程度低,所以沒有女學生。該學校為漢堡自由市市民子女提供的教育,是有補助的,很多經濟條件比較窘迫的家庭無法負擔子女的教育費用,而這所學校則會幫助很多經濟困難的家庭子女上學。而短期內,顯然這樣對平民敞開大門的學校,不會受到貴族階層和有錢人的歡迎,實際上歐洲上流社會對子女的教育大多集中在教會學校或者比較高級的家庭教師。他們是不會愿意自己的子女跟普通平民一起上學的。

  馬恩斯第一批一共招收了一百多名學生,都是814歲的少年人。除了教授他們文化知識之外,馬恩斯一個相當重要的業務就是夾私貨。這私貨也就是國際主義了。年輕人的三觀形成跟自己所受的教育有著莫大關系。一個天主教家庭出身的孩子,一般會比較虔誠和宗教化。教師對學生灌輸的思想,雖說學生不一定會全盤接受老師傳授的思想,但至少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學生本來也是一個比較進步激進的團體,國際主義的思想本來就具有進步性和先進性,簡單來說就是又時髦又潮,學生們會拿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來裝扮自身,當然當他們真心認同的時候,也不吝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馬恩斯也不需要犧牲這些年輕的生命,他只是需要這些孩子在接受國際主義的思想后,然后作為火種,慢慢地將星星之火變成燎原大火。將來德意志國革黨成立之后,會有相當一批人出自馬恩斯的學校中,成為骨干,并且派到各地去發展新的組織。

  而馬恩斯的學校也不僅會開在漢堡,不萊梅、呂貝克、漢諾威等各大城市,他都會嘗試開辦同樣的學校。在德意志開設學校的成本并不會很高,當地人對教育也比較重視。大唐能夠提供充足的財力。再就是大唐對于德意志的布局,也并不是短時間的,馬恩斯有著相當長的時間,可以慢慢地去培養德意志地區的國際主義思想氛圍,以及發展國革黨的組織。

  以各種形式,馬恩斯和同樣受大唐指派的人們,潛移默化地在這里種下國際主義思想的種子。德意志是大唐進行滲透的核心地區之一,而其他地方也是相同的,只不過力度并未有這么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