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八章 絕望的包圍圈 (上)

  1942年12月3日,大明南歐戰區的攻擊部隊從希臘薩羅尼加地區出發,兵鋒直指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而大明俄國戰區南方作戰集群攻占土耳其的部隊則是從伊斯坦布爾地區出發,沿著黑海海岸線攻擊前進。他們的目標是黑海岸邊重要的城市瓦爾納。

  雖然明軍進攻的都是保加利亞的城市,但是明軍的目標最終將會是在什么地方所有人都知道。在保加利亞的北方就是擁有歐羅巴大陸上罕見大型油田的羅馬尼亞。

  在美國人的物資援助短時間內不會有大規模增加,俄國人失去了自己的油田,德國人的油田產出都不夠滿足自己的情況下。羅馬尼亞油田的石油產出對于盟國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雖然德國人與各個盟國分享了加氫法合成油,費托法合成油,煤焦油蒸餾法等等高科技。這些先進的科技在現代時空之中依舊有許多國家無法掌握。依靠著這些科技再加上羅馬尼亞和德國的石油出產還要加上美國人的援助才能夠使得盟國在俄國失去了高加索油田之后勉強支撐起來龐大的消耗量。

  但是,這幾個重要的環節正在被明軍以強大的優勢不斷瓦解。大明陸航的戰略轟炸部隊正在逐漸展露出自己的強大威力。各國眾多的工廠接連在明軍轟炸機部隊的彈雨之下化為灰燼。各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開始快速下降。而煉油廠和各種合成油工廠就是明軍轟炸機部隊的主要攻擊目標之一。

  隨著明軍開始重返歐洲,原本龜縮在直布羅陀以及南撤至黃金海岸的大明海軍大西洋艦隊同樣是卷土重來。得到了加強之后的大西洋艦隊在十一月初的時候重新奪回了位置重要的亞速爾群島。

  從此,明軍的潛艇部隊和襲擊艦們就能夠更加肆無忌憚的殺入北大西洋深處去攻擊從美國開往歐洲的運輸船隊。因為海軍主力在與大明海軍進行太平洋決戰的時候損失慘烈,美國人無力為運輸船隊提供更大強度的護航,這就直接導致從美洲抵達歐洲的各種物資都在不斷的減少,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重要的油料。

  此刻俄國人已經失去了高加索的油田,如果盟軍再丟掉羅馬尼亞的石油的話,那他們立刻就會陷入危機之中。雖然各國都有不少的儲備,但是儲備的東西終究是有被用光的一天。因此,保衛羅馬尼亞的油田對于盟國來說就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最先做出反應的就是羅馬尼亞人自己。他們在得知明軍將目標對準自己之后。一邊驚慌失措的向著盟國求援,一邊慌忙將剛剛越過國境線進入俄國的軍隊全都給調派回來。不僅僅是援軍,就連他們之前投入到俄國戰場上的軍隊也全都接到了立刻回國的命令。

  羅馬尼亞軍隊的數量不少,戰斗力雖然很是一般。不過也比作為大明藩屬的朝鮮之流要強上一些。在加入戰爭之后,羅馬尼亞人就進行了全國總動員,軍隊總數接近百萬之眾。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戰斗力不強的地方民兵部隊和補充兵。

  羅馬尼亞軍隊的主力是十九個步兵師,二十六個騎兵團,四個山地旅。一個裝甲師以及只有一個團級規模的傘兵部隊。這些部隊之前大部分都被派駐在了俄國戰場上。雖然一直都在打醬油,不過也依舊遭到了一定的損失。尤其是在明軍發起規模宏大的高加索戰役之后,在盟軍之中本來就是炮灰級別的羅馬尼亞軍隊很是理所當然的被當作炮灰給送上前線。

  明軍的火力有多么的殘酷,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明白的。那幾乎就是無窮無盡,鋪天蓋地似乎要覆蓋整個世界的兇猛炮擊與轟炸足以讓任何人為之絕望崩潰。等到明軍發起攻擊的時候,那宛如大海波濤般洶涌連綿,幾乎一眼望不到邊的龐大機械化軍團是任何一名盟軍官兵的噩夢。

  用一名從殘酷戰場上活著回來的羅馬尼亞老兵的話說就是,他在明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就沒見過明軍的步兵。到處都是坦克裝甲車和卡車運輸車輛。明軍的步兵全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在這種鋼鐵洪流之中,哪怕盟軍在高加索地區的部隊數量超過明軍卻也一直都處在被動挨打的境地。

  以德軍,法軍還有美國遠征軍為主力的部隊面對明軍的攻擊的時候都被暴打。更別說炮灰一般的羅馬尼亞軍隊了。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面,羅馬尼亞投入在高加索地區的近十個師的部隊幾乎就被輪換了一遍。部隊之中基本上全都是補充兵。至于武器裝備方面的損耗更是慘烈。依靠著德國人的支援建立起來的唯一一個裝甲師幾乎被打了個干凈,殘存的幾輛破爛只能夠去博物館做展品。在這種情況下,羅馬尼亞說什么也不可能堅守住自己的國家。

  在察覺到危險之后,德國法國波蘭等國紛紛出手相助,將許多原定派往俄國南方戰場的部隊都給派遣去了羅馬尼亞,其中包括了眾多的在俄國戰場上的預備隊,而這正是張誠想要的。

  在盟國高層政要們的想法之中,俄國戰場上現在因為陷入了漫長的寒冷冬季之中,至少數個月的時間里面那邊都不會有什么大規模的戰役爆發。因此。盟國非常直觀的認定明軍對羅馬尼亞的攻擊絕對是正式的攻擊行動。

  寒冷的冬季不適合作戰,但并不是說就無法作戰。只要愿意承受非戰損失以及擁有充足的物資補充,那冬季依舊可以進行大規模戰斗。

  在整個十一月份,前方的察里津打的熱火朝天。后方在契夫卡亞地區集結的戰斗群規模急速擴充。一開始的時候這里只有大約兩個步兵師的規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的兵力開始迅速擴大。等到十二月底的雙方在羅馬尼亞邊境線上大打出手的時候這里已經集結了包括四個裝甲師和十個機械化步兵師在內的龐大軍團。

  除了囤積部隊之外,這段時間里張誠特意分出了一部分的運力從遙遠的本土向著契夫卡亞地區運送了大批物資。其中大部分都是專門用來在冬季使用的。從軍用級別的潤滑劑防寒油到專門研制的高熱量食物。從特制的各種雪地行進工具到接受過的嚴格冬季作戰訓練。甚至于這些部隊之中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是從本土北方地區招募,他們對于嚴寒有著非常透徹的了解。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天氣部門在研究分析之后報告說今年冬季的溫度相對于往年是略微偏高的。雖然同樣還是零下數十度。但是哪怕至少高上幾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張誠集結起來如此強大的一支部隊,并且準備了極其豐厚的物資,當然不是留在那里當吉祥物看著的。當盟國柔軟的腹部,整個南部歐洲地區都打成了一鍋粥之后,張誠在1943年的一月三日正式發布了攻擊命令。

  這支幾乎將抵御嚴寒做到極致的軍團在盟軍認為最不可能的時候從盟軍認為最不可能的地方殺了出來。他們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從茫茫雪海之中殺到了戈里科夫斯基,切斷了守備在三分之一個察里津極其郊外的大約三十萬的盟軍官兵的退路和補給線。

  與此同時,之前就占據了大半個察里津的明軍攻擊部隊也迅速出擊,在盟軍猝不及防之下迅速圍殲了這些部隊。原本已經爭奪數個月之久,雙方投入了百萬大軍,各種物資無數,兩邊都是傷亡慘重的察里津這次居然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被明軍迅速拿下。

  對于這個戰果,明軍首先就是出其不意,在守軍將主要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城內明軍身上的時候,從茫茫雪地之中突然間殺了出來。部署在兩側擔任側翼保衛任務的波蘭軍隊壓根就沒有任何能夠對抗的能力。他們驚慌失措的根本無法抵抗,被明軍輕松擊敗。

  原本察里津守軍的側翼防線上應該還有十余萬的羅馬尼亞軍隊在駐守才對。不過當明軍的兵鋒指向羅馬尼亞本土的時候,這些軍隊早就已經被羅馬尼亞人給調派回了自己的國家。直接就導致察里津防線上側翼空虛。

  側翼防線被打穿之后,盟軍一開始甚至都沒有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直到明軍攻擊軍團以迅雷之勢拿下了重要的后勤補給要道戈里科夫斯基,切斷了守軍的物資補給之后,盟軍才恍然明白過來,明軍居然在這種極端的天氣條件下發起了超大規模的戰役行動。

  當察里津那邊的戰斗打響之后,張誠迅速命令從高加索到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全部明軍一起行動起來,以強大的火力和攻勢將自己面前的敵軍牢牢纏住,為察里津的作戰部隊爭取時間。

  冬季天寒地凍,俄國國內的道路交通條件原本就很爛,再加上明軍的破壞和空中轟炸。盟軍想要在短時間之內調集援軍前去救援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之前部署在烏克蘭以及高加索地區的預備隊已經調往了羅馬尼亞,現在都已經和那邊的明軍開片了。這個時候讓他們從哪里再去調派援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