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6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下)

  攻陷亞歷山大石堤上的大塔后,數門重臼炮順著堤道被運到此處,開始對著推羅的城墻狂轟,炮彈的拋射呼嘯聲,和石塊的碎裂倒塌聲,及守兵的哀叫告饒的聲音,充斥著接下來的日和夜。

  最先兩天推羅城有動員守御的能力,胡德杰與波特蘭還可冒著攻擊的炮火,讓士兵、市民搶修被轟塌的地段。但這兩日內,安德奧達特召開了新的軍事會議,協調了自西側、東北側和東南側三支圍困推羅的海軍船隊之行動。兩日后,許多艨艟大艦一起齊齊劃槳,呼嘯著力不可擋地逼近推羅城各段城墻,其中數艘大翻車魚戰船上架設了雙拋石機(左舷、右舷各一),用鐵鏈串在一起,發石如雨,砸壞了許多塔樓和雉堞,而西側的主要是溫莫哈的海盜艦隊,他們大多使用的是潘非利亞式輕長船或撒拉森式三角帆戰船,封鎖了推羅對外的海路,不斷擊沉捕獲自城中水門企圖逃脫的小船——對方艙內有顯貴有美婦,還有許多細軟財寶,這可讓溫莫哈屬下一眾海盜大發利市!

  而東南側是比薩、阿馬爾菲和熱臘鴨來增援的船只也迫近到城墻邊,他們在桅桿上構起圍籬般的木廂,許多士兵躲在其后,可以立在比城堡雉堞還高的位置,居高臨下掃射箭矢投擲火毬。

  鏖戰了四日后,城內已經到了非常窮蹩的地步,滿街道死傷枕藉,受傷者無人醫治,戰死者無人收斂,波特蘭也被射傷,創口甚為嚴重,他所持的父親遺物圣矛邊,也躺滿了唉聲嘆氣的普羅旺斯人——許多人原本都是參與東征,準備在異國他鄉發大財的,誰想到居然會落得如此境地?

  胡德杰派出使者舉著白旗,自長長石堤上穿過抵達安德奧達特的營地,請求降服。

  “我是想要接受你們的投降的,可是我在想,降服后你們該往何處去呢?”安德奧達特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城方的使者回答,他們愿意交出城市,前去內陸的哈蘭沙漠,絕不敢再攻擊新羅馬帝國的邊境。

  安德奧達特便說,“三座城市,的黎波里、西頓和推羅里所有先前抵抗的撒拉森人、波斯人和突厥人,都流放放逐去哈蘭。而為虎作倀的普羅旺斯人,將接受極刑的懲處!”

  當安德奧達特的隊伍列隊走入殘缺的推羅內城后,顫抖著的波特蘭被士兵們從一個石丸砸出的坑里揪起來,他的狀況凄慘極了,滿臉臟污和血跡,還帶著箭傷。勝利旗幟下的安德奧達特看了他幾眼,接著很耐心地解釋說,“對不起,普羅旺斯的領地方面,吉約姆公侯殿下已和我們的皇帝陛下達成協議,由他來繼承接管,所以原本圣吉勒的雷蒙德家族不必再留下血了。況且你和你的麾下也沒地方可去,從推羅走出去也無法存活下來,就痛痛快快地為背棄對耶穌的信仰而接受被釘上十字架的命運好了......”

  “我最大的錯誤就是低估了你主人的野心和無恥。”波特蘭恨恨地盯住安德奧達特。

  “說的好像你前來黎凡特,真是為了崇高而神圣的目的似的。最后看下這片流著金銀的海洋眼罷,它很美的。”安德奧達特說完,便揮揮手走向了阿哥諾圣陵所在地。

  近五百名還活著的普羅旺斯士兵,和波特蘭一起被釘上了十字架,環繞著圣陵所在地,天地風云為止變色震恐,所有死難者的軀體血肉模糊,就像一具具懸在架子上的紅漆雕塑,許多人咒罵、呻喚了幾天才慢慢死掉,他們的死不會有人來聲討公道:因為他們原本就是城中異教徒的傭兵,并且先前還做過侮辱基督的舉動,“罪有應得”——至于波特蘭和喬丹,他倆的死代表著雷蒙德家族的絕滅,這對于高文所在的東羅馬帝國而言,也許只是個能不能做到而不是該不該做的的問題,而對于覬覦圖盧茲、普羅旺斯領地多年的阿基坦公爵吉約姆而言不啻是件大喜事,若不是出于掩飾的需求,得到消息的吉約姆絕對會抱著自己的宗主教唱起歌來。

  站在毀損的雉堞上,看著處刑情景的安德奧達特抬起眼來,遠望著黎凡特海上無邊無際赤紅色的云彩,它們連在一起,浮在海浪上,就像是面厚實的墻壁,不由得有點哽咽:十年前他根本不清楚自己會做到今天這個地步,本是普通手藝人的孩子,被送到修道院里來,本想這輩子能獲得個神品就得償所愿了,誰曾想今日居然能統率千軍萬馬,成為獨立戰線上的元帥。

  再向外城坍塌的城門望去,城中被放逐的成百上千的異教徒,都裹著粗陋的毯子,趕著殘存的牲口,朝著東面遙遠的哈蘭沙漠而去,當然能抵達目的地的也許不超過十分之一。因為在東側的黎波里的山地當中,到處是馬龍派和德魯茲教派(新月教的一個兇狠的異端教派,集中在黎巴嫩的東部及與敘利亞交界處,先前安德奧達特雇傭的弓箭手和輕騎兵就是由他們部落提供的)盤踞的據點,他們絕對是會把這群人攔截住,或加以擄掠,或加以殺害。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安德奧達特喟嘆了這句,而后他又補充并改動了來自圣經的另外句話,“但它絕不會在光滑的巖石上化為廢墟。”

  很快,安德奧達特宣布在阿哥諾圣陵的地基上建起所圣母救世教堂,來奉獻給都城的巴塞琉斯與巴塞麗薩,并將推羅城的內城化為五個街區,外城化為三個街區,開始招徠商賈和整個敘利亞、的黎波里的羅馬人(敘利亞人)入駐其間,還遵循了朱拜勒、貝里圖斯城的慣例,厘清了田產和地界,分配給農民、牧民。同時在工地外的帳篷當中,安德奧達特和馬龍派、德魯茲教派的領袖們簽署了重要的《山界條約》。

  條約將整個的黎波里(黎巴嫩地區)分為“濱海”、“山內”、“山外”三個獨立區域,濱海的諸多城市和平原歸羅馬帝國所有,山內即黎巴嫩山地歸馬龍派所有,山外的牧場則歸德魯茲教派所有,三方互不干涉和平共存,并且締結互助的經貿關系——馬龍派和德魯茲派為帝國提供傭兵和邊防,比如德魯茲派就答應繼續為帝國提供三千名弓箭手和一千名輕騎兵。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