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然預計的一樣,有媒體認為電影很勵志,有媒體認為電影非常黑暗,結局是個悲劇,不過幾乎所有的媒體對電影本身都是贊口不絕。
《每日新聞》是日本有名的報紙,在電影圈相當有影響力,著名的每日映畫大獎就是由《每日新聞》主辦的,而《每日新聞》對《爆裂鼓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爆裂鼓手》的迷人之處在于塑造了兩個全無感情,卻都善于包裝自己的人物,以致使影片看起來像一部熱血勵志劇。其實,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理解導演的用心。陳為舉出爵士樂大師查理帕克的成長例子,說查理在淘汰賽功虧一簣,他的老師朝他頭上扔了缽。第二天,查理繼續苦練,終成大師。以此說明自己教育方法的正當性,但事實并非如此,查理的老師只是將缽扔在地上,以作提示;查理也并不是第二天就埋頭苦練,而是開始系統的學習音樂。
很多人都知道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事實上,如果沒有愛迪生的天賦,再多的汗水也注定平庸一生。只是,成功的前景著實誘人,許多以為走在成功路上的人們,實質上與撲火的飛蛾無異。電影以極端的方式揭露熱血追夢后的冷酷真相,它為觀眾設置了一個問題,周旭的成功,符合人性,或者人道嗎?這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
相較于《每日新聞》針對電影本身的點評,《朝日新聞》為張然唱起了贊歌:“這部電影超出意料的精彩,編劇計劃好了就不按你想的出牌,但又讓所有非正常走向都合理且更牛,這種智慧使得劇本產生很大突破。落實到影像,剪輯、攝影與音樂配合得不錯。劇本中需要兩位主演完成的內外轉變,都完成得很好,觀者酣暢淋漓。張然只有二十五歲。這是他的第二部電影,他的未來值得我們期待!”
不只日本的報紙。美國的《紐約時報》、香江的《東方日報》、英國的《太陽報》,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在為電影做出評論之后都為張然大唱贊歌。
《洛杉磯時報》對演員的表演進行了剖析,其中對于馮遠怔的表演給出了超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一次教科書般的表演。
英國的專業電影雜志《銀幕》,在評論馮遠怔的表演時指出:“我們無法知道馮遠怔在陳為身上有沒有寄托著自己在演員行當里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辛酸和感悟,但是我們可以確信的是,在陳為每一次瘋狂地苛求周旭,殘忍地將他一次次逼上絕境的背后。陳為在不近人情背后那份懷著對于藝術的狂熱之心卻無人知曉的寂寞心情,與馮遠怔沉郁厚重的表現形成了完美的結合。整個人物沒有任何表演的痕跡,完全將演員與角色融合在一起,迸發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火花。”
不僅是《洛杉磯時報》和《銀幕》,其他還有諸多媒體在撰寫影評時,都對馮遠怔的表演贊不絕口,不少媒體認為馮遠怔在表演上一騎絕塵,是本次電影節影帝的最強有力的競爭者。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給出好評,比如《電影手冊》就給出了差評:“電影有高水準的表演和剪輯,但片子的思想只能用極端病態來形容。扭曲到極點。無論有任何理由,在精神上逼迫別人都是錯的。爵士樂應該給人帶來美和享受,而不是病態的相互折磨……”
不過這樣的評價不過是滄海一粟。只是掀起了一點小浪花便被如潮的好評所吞沒。
如潮的好評引起了日本影迷的興趣,下午和晚上《爆裂鼓手》的門票被搶購一空,好幾場電影都已經開始了,電影院的門口還站著固執的影迷,舉著牌子求票。
日本人喜歡勵志,不管什么題材他們都能拍得很勵志,比如做牛郎,做小姐他們都能拍出勵志的感覺來。《爆裂鼓手》比較黑暗,但確實也有勵志的成分。因此電影很合他們的胃口,看完電影的影迷幾乎清一色的給出好評。
“電影的重心在打鼓上。就像劇情交代的那樣,連戀愛都沒時間談。老師的魔鬼咆哮。師生的互相報復,對打鼓的大段展示,追求速度,咬牙打顫,流汗流血……電影結束后全場歡呼鼓掌,像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現場演出。《爆裂鼓手》讓我對中國電影有了新的認識!”
“沒有那個詞語比‘不錯’更害人的了!說得太好了!打鼓部分全程酥麻,身臨其境般體驗被訓話,居然也有膽顫的反應。《全金屬外殼》敲響爵士樂,魔鬼師徒鼓動《芝加哥》,真正逼到絕境的《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棒極了!”
“一個滿懷少年心事的爆裂鼓手,一個喜歡諷刺道貌岸然的音樂導師,兩者相虐相殺,共譜一曲關于暗黑的音樂童話故事。電影中的主配兩位神經質而近變態,但細想來卻又合情合理。一位傲嬌病患者,一位虐待狂綜合癥,怎么看都是天生一對。而電影結尾也是讓人一看三嘆,層層遞進,峰回路轉。沒想到中國人還能拍出這么牛逼的片子來!”
當觀眾不斷給出好評,對《爆裂鼓手》的投票也在迅速遞增,這讓張然對獎項又燃起了一些希望。
東京電影節跟三大的電影不同,除了評委評獎之外,還有一個由觀眾投票的觀眾選擇獎,跟奇幻電影節類似。現在整個東京電影節最火的電影有兩部,一部是巴西電影《上帝之城》,另外一部就是《爆裂鼓手》,因此《爆裂鼓手》是有希望拿觀眾選擇獎的。
國內的媒體睜眼說瞎話的不少,畢竟之前很多媒體都在唱衰《爆裂鼓手》,到了如今,他們騎虎難下,反正國內觀眾也看不到東京的真實的狀況,因此死命堅定自己的立場。
《南都娛樂報》就寫道:“3日晚《爆裂鼓手》在東京舉行首映禮。該片幾位主要演員包括周杰輪、馮遠怔及張婧初悉數出席,但在首映后,媒體卻對此片褒貶不一。東方的傳媒覺得不外如是,西方傳媒卻贊口不絕。看來這部片較適合外國人口味……”
不過說瞎話的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媒體還是有節操的,至少在2002年的時候如此。經歷了幾天的唱衰和惡評之后,《爆裂鼓手》的好評突然爆發出來。
不少國內觀眾覺得疑惑,前兩天不是還說惡評如潮,怎么突然間就唱起了贊歌?觀眾鼓掌十多分鐘了,真的假的?有那么好嗎?
晚上《中國電影報道》播放了《爆裂鼓手》在東京首映的盛況,主持人金緯微笑介紹道:“昨天晚上。中國電影《爆裂鼓手》在東京電影節首映。當電影放映結束,隨著字幕一行行地滾動,全體觀眾起立鼓掌,掌聲如暴風驟雨,似乎要掀翻電影院的穹頂,整個過程持續了十多分鐘……”
電視機前的觀眾清楚的看到了首映現場觀眾起立鼓掌的場面,現場氣氛之熱烈讓人不禁為之動容。大家看到張然帶著三位演員向觀眾鞠躬致謝,但觀眾不依不饒,把巴掌拍得更響。
這則報道把那些說《爆裂鼓手》首映觀眾褒貶不一的媒體臉都打腫了!
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中國電影在電影節上如此受歡迎,都覺得振奮。民族自尊心得到了空前的滿足。
“真是太棒了!張然不愧是我最看好的導演,能拍出《時間囚徒》那么牛逼的片子,怎么可能拍出爛片來嘛!至于說張然討好西方。丑化中國人形象,我是不相信的,如果張然想討好西方,根本就不需要回國嘛!現在新生代導演之中,最看好的就是他!等電影上映的時候,我一定會道電影院去支持他!”
“你前兩天還說張然是垃圾,濫竽充數,怎么又變成你最期待的導演了?”
“胡說八道,你肯定看錯了!”
伴隨著如潮好評。眾多的片商找上門來,要求買電影的版權。張然自然是來者不拒。到電影節來,主要就是賣片的。他只有一個原則。誰給的錢多賣給誰。
不過片商開價都不高,最高的是日本一家公司出的40萬美元,美國的米拉麥克斯都只出20萬的價格。
張然看著哈維韋恩斯坦,不緊不慢地道:“哈維,一部關于爵士樂的電影,又有一個精彩的故事,20萬,你不覺得有點離譜嗎?”
哈維不動聲色:“那你覺得什么價格合適?”
張然獅子大開口:“100萬!”
“不可能!”哈維站了起立,渾身的肥肉亂顫,就像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外語片在北美市場非常小,到現在超過1000萬的不到十部,其中大部分基本上都有奧斯卡提名。你的電影不是奧斯卡的喜歡的類型,票房超過百萬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張然知道原版的《爆裂鼓手》拿到了奧斯卡的多項提名,北美票房也只有1000多萬,不過電影票房雖然不佳,在dvd市場表現卻很好。他淡淡地道:“電影的收入不只靠票房的,這種類型的電影在dvd市場是很受歡迎的。如果你不愿意,可以等一等!”
哈維雖然是美國人,但敢中國電影往來比較多,知道《爆裂鼓手》的惡評是怎么回事,冷笑道:“怎么,你覺得還有希望拿獎?”
張然淡淡一笑道:“在東京沒有,在圣丹斯有!”他還沒有決定是不是要去圣丹斯,現在的關鍵是呂克貝松的態度,如果拿不下呂克貝松,那就必須去圣丹斯。
這筆生意最終沒談下來,哈維韋恩斯坦心太黑了。
送走哈維,張然來到媒體中心,查看國內新聞。不想《北平娛樂報》的一篇文章讓他的臉上大變,文章寫道:“今年的金馬獎真是遭遇多事之秋,繼焦雄屏宣布退出金馬獎之后,獲得本屆金馬獎入圍最佳影片等11項大獎的影片《爆裂鼓手》驚傳將被迫撤片。對于《爆裂鼓手》撤片的原因,有傳是根據電影局1994年的相關規定,內地影片不能獨立參賽金馬獎,因此《爆裂鼓手》目前只有撤片一途。”
就這這天下午,邱元旭趕到東京,帶來了總局的通知,《爆裂鼓手》必須撤出金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