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結束,林子軒離開宋家三小姐,朝著自己那個圈子走去。
那里有平禁亞和鄭證秋等人,正在圍繞著胡拾交談。
胡拾有種西方紳士的派頭,講話很有感染力,是那種在任何場合都能成為主角的人物。
林子軒相對來說年輕了一些,暫時缺少一種掌控全場的能力,但也不會被人忽視。
平禁亞是萬象書局實際的負責人,對于出版新書籍的興趣不大,不過如果能把胡拾拉到萬象書局來,能為書局增加極大的名氣。
每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招牌作家,出版社為作家賣力宣傳,作家給出版社帶來聲譽。
這是雙贏的事情。
如今萬象書局的招牌作家是林子軒,如果再加上胡拾,那就更好了。
所以,平禁亞對胡拾頗為熱情。
他已經從鴛鴦蝴蝶派作家的身份成功轉變成了出版界的精英人物,眼光也不再局限于作家圈子,而是朝著實業家的方向發展reads();。
至于鄭證秋,經過《大鬧天宮》之后,他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電影導演。
他逐漸完善了一套自己拍攝電影的理念,在《三打白骨精》拍攝完成后,他就不會繼續拍攝這個系列了,重復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他要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
林子軒對此表示理解,大師和學徒的區別就在于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中國電影不僅需要商業片,也需要內容深刻的文藝片,雖然文藝片會賠本,但值得嘗試。
正在眾人閑聊的時候,徐至摩帶著創造社的三人走了過來。
在這場聚會上,創造社的三人較為孤立。
他們得罪了鴛鴦蝴蝶派的作家。得罪了研究會的成員,得罪了上海的不少媒體。
他們自詡為天才,認為所有人都是錯的。只有他們是對的,他們要創造未來。
“我們自我創造的工程。便從你貪懶好閑的第七天上做起。”
這是1923年5月13日郭沫偌所寫的《創造周報》發刊詞,叫做《創世工程之第七日》。
他認為上帝創造世界太不負責任了,他要接替上帝來繼續創造這個世界。
這個發刊詞和詩集《女神》一樣,都充滿了改天換地的豪情,那種掌控一切,改造一切的精神噴薄而出,似乎天地偉力齊聚于他的身上,他就是新的造物主。
由此可以看出。郭沫偌有種桀驁不馴的性格,在古代可以稱之為狂士。
但不可否認,創造社的人都很有才華,郭沫偌的《女神》,郁達浮的《沉淪》,成仿伍的評論,在這個時代,都極為出色,不可取代。
徐至摩和郁達浮有淵源,就把創造社的人介紹了過來。
在這種公開的場合。什么矛盾都可以暫且放,大家來這里是交朋友的,不是打架的。
但現場的氛圍難免怪異。在場的人大都知道林子軒和郭沫偌的矛盾,雖然林子軒并不在乎,可其他人不這么看。
徐至摩為了活躍氣氛,談起了詩歌的話題,認為郭沫偌的《女神》很有浪漫主義色彩。
“以前我想評《女神》,便拿來讀了幾日,的確很有特色。”胡拾接著話茬說道。
郭沫偌聽了以后很是欣喜,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動作,他走上前。抱起胡拾,親了胡拾的臉頰。
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讓所有人驚訝不已。胡拾也愣在當場。
在國外,這種表示親密的方式叫做貼面禮。但在中國還不流行,特別是兩個男人之間。
“我只是感到太榮幸了。”郭沫偌笑著說道。
“我也很榮幸reads();。”胡拾反應過來,苦笑道。
這個小插曲倒是沖淡了原本尷尬的氛圍,眾人聊起其他的話題,倒也很投機。
林子軒看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兩人,不由得搖了搖頭,他知道這都是假象,郭沫偌和胡拾的恩怨才剛剛開始。
郭沫偌號稱專業黑胡三十年,這絕不是說說而已。
從批判胡拾的“整理國故”開始,他們在傳統文化上學術思想上歷史考據上各方面都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這還不算完,郭沫偌還編輯出版了八冊的《胡拾思想批判》,洋洋灑灑數百萬言,全面而深刻的批判胡拾的學術和思想。
但誰能想到此刻他們正在談笑風生,互相吹捧。
徐至摩表示過兩日會去拜訪郁達浮等人,雙方還約定再聚。
聚會眼看就要進入尾聲,大廳里一個角落突然出現了騷亂,那里是新聞媒體的社交圈子,他們的消息較為靈通。
不一會,所有人都知道了一個剛剛傳來的消息。
北洋政府的軍閥曹昆被選為大總統,成為民國的第五任大總統。
現場一片嘩然,在場的人都看報紙,對于北平的事情知之甚詳,這次的大總統選舉不能說是最黑暗的,反而是最胡鬧的。
在9月份舉行的預選會上,曹昆直接拿錢砸人。
一個議員給5000塊銀元買一張選票,以40萬銀元的價格收買了國會議長,為了當大總統他花費了1300多萬銀元。
他的幕僚還振振有詞的說,這總比拿槍逼著他們投票文明多了。
由此可見,北洋政府是什么樣子,簡直是民國政治制度的恥辱。
現在,曹昆如愿以償的當上了大總統。
這次聚會大部分都是文化界的名流,很多報業的主編來找林子軒,上海的媒體要說點什么,絕不能縱容北平政府這樣胡鬧去。
“那我們就簽名抗議吧!”林子軒沉思片刻,朗聲說道,“就請胡拾先生寫一份聲討書,諸位愿意的便簽自己的名字,表達我們文化界的一份決心。”
眾人都說這樣最好,剛好文化界的名人在這里齊聚,胡拾的名望夠高,來寫聲討書再合適不過,這也算是文壇的一樁盛事。
和平飯店的員工反應很快,準備好了筆墨紙硯,鋪開一張大幅宣紙。
在這個時刻,胡拾當仁不讓,寫了一份言辭激烈的聲討書。
他第一個簽名,林子軒第二個,其他人按照身份和地位依次簽名,報社的記者拍照片,趕忙回到報社排版,這就是明日報紙的頭條了。
這件事為聚會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所有人都議論紛紛,為能夠參與其中感到興奮。
林子軒第一次上了報紙的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