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待諾獎的態度

蕭伯納是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戲劇家。鳳凰更新快  請搜索f/h/x/s/c/o/m

  民國初年,對中國話劇產生重大影響的西方戲劇家就是易卜生和蕭伯納,他們的作品揭露社會現實問題,針砭時弊,受到觀眾廣泛的歡迎。

  這種戲劇被稱為社會問題劇。

  比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蕭伯納的《華倫夫人的職業》,都曾在中國的話劇舞臺上上演,中國的社會問題話劇大抵由此而來。

  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話劇的洪慎就是蕭伯納的信徒之一。

  蕭伯納于1884年參加了費邊社,主張用漸進、點滴的改良來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他是費邊社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費邊主義是一種漸進的社會主義,提倡階級合作、社會和平,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

  雖然都是社會主義,但和蘇聯的暴力革命不同,他們傾向于成立政黨,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獲得執政權,推行國有化,逐漸實現社會主義。

  這種方式和中國的資產階級改良派類似,不過費邊主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社會主義。

  費邊社會主義者幫助成立了英國工黨。

  英國工黨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稱為勞工代表委員會,是英國的執政黨之一,和英國的保守黨輪流執政,工黨綱領的傳統理論基礎就是費邊社會主義。

  1925年,英國是保守黨執政,工黨屬于在野黨。

  正是工黨利用在中國發生的亂局指責英國保守黨對外政策的失誤,通過媒體宣傳林子軒的演講,林子軒和蕭伯納的會面同樣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他們認為如此會增強這件事的影響力,引起英國民眾的關注。

  林子軒不知道蕭伯納是怎么想的,或許這位英國的戲劇家懷著人道主義精神,對發生在中國的事情頗為同情。

  1925年6月5日,蕭伯納、蔡特金等國際人士就曾組織救濟會援助五卅慘案后在中國發生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浪潮。

  對于那些支持和幫助過中國的外國人。林子軒心懷敬意。

  他接到了蕭伯納的邀請,前往蕭伯納在倫敦的住所前去拜訪,給蕭伯納帶去的禮物正是一套中國新文學叢書。

  他時刻不忘宣傳中國文化,算是非常盡責了。

  這一年。蕭伯納接近七十歲,但精神不錯,談吐風趣幽默。

  他曾經是一位演說家,在12年里依靠演講為生。

  蕭伯納對發生在遠東地區的事情非常關注,包括蘇聯爆發的暴力革命。他還知道蘇聯正在和中國的一些勢力合作。

  他對蘇聯頗為感興趣,有前往參觀的打算,想看看社會主義國家是什么樣子。

  兩人談論的大多是此類話題,至于文學倒是沒有聊什么。

  林子軒對蕭伯納支持中國反抗帝國主義的行動表示感謝,著重介紹了中國正在興起的社會大變革,整個民族正在覺醒,未來的反抗力量會越來越強大。

  “那么中國會走上蘇聯的道路么?”蕭伯納想了一下,詢問道。

  “如果其他道路都走不通的話,我想會的。”林子軒如此答道。

  蕭伯納笑了笑,沒有說什么。他不贊成暴力革命,卻也知道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都不同。

  在英國,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獲得執政權從而進行社會改革是可行的,但在其他國家或許就行不通,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你為什么要寫西方背景的小說?”后來,蕭伯納饒有興趣的問道。

  “因為西方讀者不愛看東方式的小說。”林子軒回答道,“只有寫了西方式的小說,讓西方的讀者了解我,才能讓他們接受我寫的東方式的小說。”

  “很有趣的方式。”蕭伯納評價道。

  兩人的交談較為輕松,蕭伯納很好的控制了談話的節奏。林子軒大部分時間都在作答。

  正在這時,有人拿著一封電報走了過來,向著蕭伯納報喜。

  這封電報來自瑞典文學院,諾貝爾委員會通知蕭伯納獲得了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蕭伯納的獲獎作品是他在1923年寫作的大型歷史戲劇《圣女貞德》。

  在英國的文學評論界。不少評論家認為蕭伯納已經過了創作的輝煌時期,走到了盡頭。

  他創作的輝煌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之后創作的戲劇頻頻遭遇失敗。

  《圣女貞德》被普遍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戲劇,是蕭伯納恢復水準的作品。

  瑞典文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蕭伯納的理由是“由于他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及人情味的作品——它們那種激動型諷刺涵蘊著一種高度的詩意美”。

  林子軒起身向蕭伯納祝賀,在文學界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

  挪威戲劇家易卜生錯過了諾貝爾文學獎,時常引以為憾。

  但蕭伯納卻露出了苦笑。對林子軒搖了搖頭。

  “他們一定是因為我這個時期沒有寫出什么東西,以為我以后也不會寫出好作品了,這個獎只不過是拋給那些已經渡過苦海的人們的救生圈而已。”他自嘲的說道。

  蕭伯納似乎覺得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安慰獎,類似于終身成就獎。

  林子軒剛剛和蕭伯納接觸,不了解他的為人,分不清這是不是他的真實想法。

  不過,在隨后幾天,就有傳言說蕭伯納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這件事在英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諾貝爾獎自從1901年開始頒發以來,已經成為了一項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獎項,這不僅是個人的獎項,對于國家而言也是一種榮譽。

  于是,英國的媒體紛紛對這件事發表看法。

  有人認為蕭伯納是故作清高,有人覺得蕭伯納是淡泊名利,也有人勸說蕭伯納不應該如此固執,應該放棄這種想法,前去領獎。

  他的親屬朋友也進行勸說,甚至連英國皇室都出面調解,鬧的沸沸揚揚。

  林子軒想著后世中國人對于諾貝爾獎的渴盼,在西方社會其實也差不多,這畢竟是一項世界性的殊榮,能夠拒絕的沒有幾個人。

  事實上,蕭伯納最終還是到瑞典出席了頒獎儀式,領回了那張獎狀。

  只是領回來以后他就把獎狀掛在了住宅墻上最不顯眼的角落里。

  他把獲得的獎金用來建立了一個文化基金會,以褒獎和扶持年輕的作家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