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5月4日,江蘇都督孫傳方在上海龍華鎮設淞滬商埠督辦公署,并自任督辦。
以丁聞江為總辦,管轄上海縣、吳淞市及寶山縣一部分地區的一切行政事務。
也就是說,由上海士紳籌備成立的淞滬特別市成為擺設,上海的地方自治遭遇重大挫折。
事實上,在軍閥混戰時期,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能獲取大筆的稅款,誰都想占為己有,想要自治并不容易。
孫傳方沒有把事情做絕,他邀請上海名流作為顧問,有限度的參與到上海的建設之中。
他曾給林子軒發過委任聘書,月薪800元,這絕對算得上是高薪了。
魯訊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月薪是300元,胡拾在北大教書,月薪是280元。
1932年,廣州市市長的月薪是560元,那位蔣總統的月薪是800元,其余副委員長、各部次長以及各省主席,每月能拿到680塊大洋左右。
由此可見,孫傳方對林子軒非常重視。
但被林子軒婉拒了,他不差這點錢,沒必要為此壞了自己的原則。
林子軒的原則是絕不出任任何政府的公職,商業和文壇等民間機構的職務沒有問題。
想要在這種復雜的政治環境下明哲保身,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了。
只要他堅持自己的立場,那些人拿他沒有辦法,你可以說是文人的清高,那我就清高了。
況且,孫傳方在上海待不長,北伐軍一到他的政治生涯就結束了,只能和吳佩浮一樣成為中國政壇的匆匆過客。
5月9日,孫傳方以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的名義邀請上海商界的名流前去議事。
林子軒也在被邀請之列,他拒絕過一次,這次就不好不去了。
反正只是開會而已。估計是走走過場,豎起耳朵聽聽就好了,會議的事情當不得真。
龍華鎮位于上海的西南方,是民國時期上海官署的所在地。因鎮上的龍華寺而得名。
每年農歷三月,龍華寺香汛、三月半廟會及三月桃花盛集于一時,是上海市民踏青賞春的好去處,每年都會吸引游人紛至沓來。
會議的地點設在一處別院內,院內桃花朵朵。景色宜人。
院子里擺滿了桌椅,還有茶點招待,眾人坐在其間,暢談上海的未來,不失為一樁美談。
林子軒覺得孫傳方有點附庸風雅的意味,不過總比在會議室聊天有創意。
孫傳方四十歲出頭,正值壯年,看上去有一股英武之氣,講話給人志得意滿之感。
此時,他不會想到。一年之后,他會兵敗如山倒,就此消失在中國政壇,躲到天津租界內茍且偷生,數年后,被仇家刺殺而死。
主持會議的是總辦丁聞江,此人是位地質學家,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
他曾在劍橋大學學習,畢業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動物學及地質學。
1916年。他與章虹釗、翁聞灝一起組建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擔任所長。
這個地質調查所可不簡單,在整個中國的地質學界,地質調查所處于核心地位。培養了大批中國的地質人才。
丁聞江成了中國早期地質學界的領袖人物,和胡拾在新文學中的地位相當。
丁聞江和李司光之間有一段公案。
他在1919年向蔡元賠推薦李司光在北大任教。
1920年5月,剛過而立之年的李司光進入北大校園,做了地質系的教授。
李司光的家庭條件不好,丁聞江在農商部礦政司兼第四科科長職,就安排李司光到科里工作。讓他在北大開學前能拿上幾個月的薪水。
隨后,丁聞江又為他找到一份兼差,出任國立京師圖書館副館長,月薪250元。
這一時期,兩人有著深厚的友誼。
在丁聞江過世后,李司光還寫了緬懷丁聞江的文章,表達了對這位丁大哥的尊敬之情。
到了1951年,李司光開始批判丁聞江。
他把死了十幾年的丁聞江排除到中國地質奠基人的行列之外,還把丁聞江劃到為帝國主義利益服務的“買辦學者集團”之中。
讓丁聞江這個名字在中國地質學界消失了幾十年之久。
如此,他出任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就不稀奇了,他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
這次會議相當于聯歡會,重點是安撫上海商界,穩定人心。
會議結束,不少商人直接離開,還有人偷得浮生半日閑,留下來觀賞桃花。
丁聞江則找到林子軒,他看了林子軒在報紙上發表的蘇聯游記,想借著這個機會問一問蘇聯的真實情況,探討的出路。
他和胡拾是朋友,和林子軒不算陌生。
兩人坐在桃花叢中,喝著茶,隨意的閑聊著。
丁聞江覺得林子軒提出的那些經濟政策有為蘇聯出謀劃策的嫌疑,不應該發表出來。
如果蘇聯真的照做的話,很可能變得更為強大,有強鄰在側,不是中國的福音。
林子軒倒是不怎么擔心,只要斯大林還是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就會實行重工業計劃,想必不會因為看到這些經濟理論就會改變蘇聯國內的政策。
作為一名地質學家,丁聞江經常在全國各地進行地質勘察。
他跑過不少地方,見過中國各地百姓的生活,了解中國的國情和民生。
他對比了中國和蘇聯的現狀,頗為擔憂,蘇聯畢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中國還處在軍閥混戰的階段。
他幫孫傳方做事,就是希望孫傳方能統一中國,改變軍閥割據的局面,造福于民。
閑談中,丁聞江還說到了另一件事。
在他勘察地質的時候,時常會發現古生物的化石,所以說他也算是一位考古學家。
1918年,在丁聞江的協助下,北洋政府雇傭的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北平周口店考察時發現了古生物化石。
從而拉開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挖掘序幕。
在這個過程中,丁聞江發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販賣文物的現象。
不少西方人打著考古的名義來中國盜墓,對于挖掘出來的文物,他們要么以“學術考察”的名義公然帶走,要么是中外奸商勾結販運,還有大批經古董市場“合法”購買。
這種狀況相當普遍,讓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