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方都有合作意向的情況下,談判進行的很順利。
林子軒為孟曉冬爭取到了500塊灌錄一張唱片的身價,這種身價只相當于一般京劇名角的價格,但對于歌星來說算是頂尖了。
而且當唱片銷量過萬時,林子軒會獲得每張唱片一角錢的提成。
如果唱片銷量過三萬張,在提成的基礎上要按比例分紅。
銷量過五萬張的話……
對此,張常福只是呵呵一笑,他對唱片市場的了解頗深。
在這個年代,一般的唱片銷量能破萬就不錯了。
就算是《夜上海》那張唱片銷量最終破了兩萬,也是因為那是流行歌曲的開山之作,質量上乘,受人追捧所致。
以后的流行歌曲唱片怕是沒有這么高的銷量了。
至于五萬張,他只能呵呵了,除非林子軒制作出比《夜上海》更為經典的歌曲。
然而,張常福沒有估計到今后唱片業的飛速發展。
隨著留聲機的普及,幾年后唱片銷量過三萬張并不是難事,如果沒有小唱片公司仿制的話,就算是過五萬張也有可能。
何況林子軒對他的歌曲很有信心,為了奠定孟曉冬超一流歌星的地位,他又精心挑選了四首歌曲。
為了捧歌星,他也算是蠻拼了。
林子軒分析了第一張唱片的得失。
其中《夜上海》和《夜來香》最受歡迎,《茉莉花》次之,《甜蜜蜜》排在最后。
這恐怕和這個時代音樂的水平和聽眾的接受能力有關。
在這個時代,聽眾習慣了聽戲曲,而戲曲的節奏較慢,所以你不能一上來就來快節奏的音樂,如果有人在民國時期玩搖滾,那會被當成神經病。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想要改變只能循序漸進。
而且歌曲一定要符合時代特色,這樣才能被快速接受,《夜上海》就是最好的例子。
林子軒讓妹妹林曉玲對這四首歌曲做出評價,并詢問為什么不喜歡《甜蜜蜜》。
“我不是不喜歡,只是覺得曲子有點怪。”林曉玲不置可否的說道。
這個“怪”就很能說明問題,林曉玲不懂音樂,卻還是覺得曲子怪異,這表明這首曲子和這個時代是不合拍的。
這就是普通聽眾的判斷標準,也是林子軒選歌的標準。
他這次拿出來的四首歌,分別是《何日君再來》、《明月千里寄相思》、《玫瑰玫瑰我愛你》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何日君再來》是由周旋演唱的,無論是曲調還是歌詞都是這個時代的風格,絕對經典。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由吳鶯茵演唱的,此人是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星。
剛開始詞作者找她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她還曾以“曲調不美”而拒絕,結果后來一唱而紅,成為經典名曲,被后世很多歌手翻唱。
《玫瑰玫瑰我愛你》這首歌的演唱者是姚麗,歌曲旋律輕松明快,奔放昂揚,將城市情懷和民族音調巧妙地匯成一體。
在1951年,這首歌被美國歌手弗蘭基萊恩翻唱,曾高居全美音樂流行排行榜的前三名,在國外傳唱至今。
《月亮代表我的心》是1972年陳芬藍演唱的歌曲,后來被鄧莉君翻唱,紅遍華人世界。
林子軒想嘗試一下,看看這首歌能不能被這個時代的聽眾所接受。
他不能光顧及歌曲是不是和這個時代合拍,也要逐步培養聽眾的興趣。
在潛移默化之中,聽眾聽啊聽啊的就會習慣了。
畢竟他記得的老歌不多,以后再剽竊只能朝著八十年代看齊了,鄧莉君的歌曲將是他剽竊的重點對象。
選擇好了歌曲,只要等到孟曉冬巡演結束就可以灌錄唱片了。
和百代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林子軒和張常福談論起購買電影拍攝器材的話題來。
張常福對此很有興趣,作為買辦,只要貨物經手賣出去,他就能提取傭金。
電影拍攝器材好談,林子軒重點關注的是有聲電影的消息,通過拍攝《上海假日》,他對無聲電影厭倦透了。
張常福對技術上的事情不太懂,就找了一位法國技師前來。
法國技師對電影方面的消息了解頗深,他給林子軒講起了有聲電影的來歷。
有聲影片并不是一種新鮮事物。
剛開始,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后說話,這種天真的方法采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
后來,在電影放映時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使用至今。
但這不是真正的有聲電影。
其實,在1910年的時候,愛迪生就發明了有聲電影,他發明了一臺把留聲機的聲音和電影攝影機上的圖像聯系起來的電影機。
愛迪生的貢獻在于他在同一時間里把聲音和圖像同時記錄下來。后來又有人研究出了“蠟盤發音”和“片上發音”的技術。
蠟盤發音是把聲音刻錄在唱片上,和影片同時播放。
片上發音是在拍攝時使用兩種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種攝取畫面,一種記錄聲跡。
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使聲跡和畫面合印在一條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貝放映時,放映機附有還音裝置,在映出畫面的同時,能使聲跡還原為聲音。
不過這種發明仍舊存在缺陷。
首先,電影里發出來的聲音在大劇院放映時帶有濃重的鼻音。
其次,聲音和畫面的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
最后,還牽扯到技術專利問題。
有聲電影要使用留聲機的發音技術,制造無線電器材的大電氣公司于是成了有聲電影機專利權的占有者。
電影公司要想拍攝有聲影片就必須要交納專利費用,在默片興盛的年代沒有電影公司愿意出這筆冤枉錢。
反正拍攝默片也能賺錢,何必冒著風險去拍攝有聲電影呢。
這是有聲電影發明這么多年還沒有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沒有人愿意去拍攝推廣。
后來,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在1914年,上海維多利亞戲院放映了一次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因屬實驗性質,故而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
林子軒聽罷欣喜不已,他讓百代公司給他購買一套有聲電影的拍攝機器。
既然外國電影廠不愿意拍攝有聲電影,我愿意啊!
以后,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就是中國制作了,還能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至于專利費,在中國你和我談專利費,你開玩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