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鴻明回到宿舍,翻找起來。
最后,他從堆在墻角的一摞廢文稿中翻出了去年翻譯《老人與海》時的草稿。
他還記得當時的情景,他一邊翻譯,一邊嘲笑林子軒的文筆之差,完全不是寫的材料,真是浪費他的時間。
草稿上寫著不少外國的地名和魚的種類,有中文也有英文。
那是他查找資料留下的痕跡。
雖然看不起林子軒,但季鴻明是驕傲的,他要讓林子軒看到自己的能力。
如今季鴻明沒有證明他的能力,反而是林子軒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家。
我不甘心!
季鴻明面部有些扭曲,心里發出不甘的怒吼。
《老人與海》是我翻譯的作品,也就是我的作品,這些草稿恰好能夠作為證明。
如果我來冒充林子軒的話……
這個念頭在他知道美國人一直尋找林子軒的時候就隱約的冒了出來,如今找到了草稿,有了證據,冒充林子軒的想法更加的迫切。
想想看,他會成為著名的家,會受到美國人的贊譽,會名利雙收。
到時候衣錦還鄉,光耀門庭,是何等的激動人心。
其實,以他在紐約大學獲得的文憑,回國之后在學校里教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季鴻明覺得國內軍閥混戰,生活水平低下,不如美國文明安全。
他就是那種一邊鄙視美國,還不愿意放棄在美國生活的人。
至于林子軒那個紈绔子弟,還不知道在上海的那個角落里花天酒地呢,既然這么長時間都沒有音信,或許已經死掉了也不一定。
那么他冒充林子軒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即便林子軒還活著,知道了這件事,他還能跑到美國來揭穿自己不成。
到時候,整個美國的人都相信了自己才是《老人與海》的作者,自己有草稿為證,林子軒有什么?
下定了決心,季鴻明冷靜下來。
他需要把這個謊言變成事實,要杜絕一切破綻。
他翻閱著雜志上的報道,不斷的在心里模擬記者對他的質疑。
“既然你一直在紐約,為什么沒有出來承認自己是《老人與海》的作者?”
“我一直在潛心研究西方文學,沒有注意到外界的評論,最近才偶然看到這個消息。”
“《大西洋月刊》的編輯說寄給你的稿費被退回,也找不到你的人?”
“當時我住在朋友那里,也是在那間公寓里把稿件寄給了《大西洋月刊》,后來我搬出去了,朋友也已經回國,就這么錯過了,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老人與海》在雜志上發表了。”
“你的筆名是什么意思?”
“哦,那是我隨手寫的,沒什么特殊含義。”
為了掩飾稿件寄出的地址,季鴻明把林子軒說成是自己的朋友。
當然這個朋友是沒有名字的,如果林子軒真的來美國揭發他,他也有了應對措施。
在做好一切準備后,季鴻明帶著草稿,從紐約來到波士頓,《大西洋月刊》的總部。
《大西洋月刊》隨后宣布《老人與海》的作者找到了,是來自中國的季。
這個消息在美國文壇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各大報紙的文學板塊都進行了報道,《老人與海》的影響力和作者的神秘都具有討論的話題性。
季鴻明是紐約大學研究西方文學的碩士生,正在攻讀博士,這樣的教育背景寫出一篇西方式的并不讓人意外。
反而林子軒這種學習經濟學的家伙寫出《老人與海》才會讓人吃驚。
一時間,季鴻明成為了媒體的寵兒,被各家媒體爭相采訪,紐約的出版社也向他發出橄欖枝,想要出版《老人與海》。
真的是名利雙收。
以前他寫的文學評論被翻找出來,得到了贊譽,認為這是中國人眼中的西方文學。
還有他被退稿的文學評論,也被刊登在文學雜志上。
從一名落魄的中國留學生變成著名文學家,季鴻明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
一切都恍然如夢。
他有時候也擔心被揭穿了會怎么樣,但這種榮耀光環下的生活他絕不想放棄。
隨著記者一遍遍的采訪,季鴻明一遍遍的回答,連他自己都相信《老人與海》就是他的作品,林子軒不過是一個寫了一篇爛的人而已。
如果沒有他的翻譯,《老人與海》怎么可能被刊登在雜志上,獲得美國人的贊譽。
他的翻譯是一種再創造,把林子軒的爛升華了。
所以說,《老人與海》就是他寫的,他完全擔當的起這種贊美。
于是,季鴻明心安理得的享受著著名文學家帶來的榮耀和金錢,過著舒服的生活。
在美國,中國的留學生不少,也有來自中國的記者。
美國文學界發生的事情原本和中國人無關,可這次因為季鴻明,獲得了中國人的關注。
一個中國人寫的竟然被美國人推崇,這是為國爭光的好事啊!
中國留學生和記者紛紛向季鴻明道賀,甚至驚動了當時中國駐美國大使施肇吉。
這么振奮人心的消息怎么不傳回國內呢,記者們紛紛發電報給自家的報館,把在紐約的消息發送回去。
關于季鴻明在美國的傳奇經歷就這樣返回了國內。
包括《申報》、《新聞報》和《大公報》這樣的主流報紙都刊載了季鴻明和《老人與海》的故事,在國內文壇引起震動。
當我們在翻譯外國的時候,有個同胞在美國寫外國成名了。
這說明我們中國的文學并不比世界文學差,這給中國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條新路子。
不少文人紛紛發文給季鴻明diǎn贊,稱他是國人的驕傲,文壇的大師。
這么熱鬧的事情,林子軒作為在文壇混的詩人,自然也看到了。
看到季鴻明和《老人與海》的字樣,他被氣笑了。
我以為自己剽竊海明威的名著夠無恥了,沒想到還有人比我更無恥啊!
這真是一個沒有底線的世界。
對于這件事絕對不能忍,事情拖得越久越難辦,要迅速反擊,否則等時間長了大家形成了固有意識,都會認為《老人與海》是季鴻明所寫。
林子軒迅速進入了戰斗模式,準備和季鴻明來一場跨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