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事啊……”
李世民搖頭笑笑,隱約間一種宿命感總是縈繞不去,想當年在云內遍地見到的那人,如今卻已成勁敵,可笑的是,當日他并未多想,只以為見到了一個還算不錯的人才。
而對那人的評價就更可笑了,胸無大志,抗擊突厥之心卻是甚為堅定,可為晉北屏障,現在想來,這是哪兒跟哪兒啊?
聽說太子多年前也曾跟李定安見過面,還讓其人給他做過飯,你說可笑不可笑,也不知太子想及當年的荒唐事,又會是怎樣一個尷尬?
嗯,想到這個倒是讓李世民感覺心里平衡許多,大家都是一般有眼無珠嘛。
當然了,這都是個人感受,沒什么大不了的,蕭銑這人李世民還見過兩次呢,當時又哪里想得到此人會繼承南梁衣缽,成為一地諸侯?
要知道按照關西李氏的眼光,如今的諸侯們又有誰能在當初入了他們的法眼?
而李淵稱帝的時候,俯視天下,招撫這個又去勸降那個,也不還是用的門閥世族的眼光在瞧著別人?
若非在李破身上吃了大虧,李唐上上下下乃至于李世民,定也不會用這種有別于眾人的目光來瞅晉地。
更為有趣的地方在于,李破的宿命感其實更強一些,可到了如今,卻早已卸下了擔子,將恢弘壯闊的大唐天下扔在了腦后,一門心思的想要將關西李氏拉下戰車,一頓胖揍再說了。
其實李世民沒有再跟杜如晦三人過多的解釋什么,而毫無疑問,三人都是這個時代最為杰出的智謀之士,也跟隨秦王日久,只需開個頭,他們便明白秦王想的是什么,又要做什么了。
那事情就很簡單了,和之前也沒什么兩樣,輔佐明主,盡力向前而已。
秦王欲出京領兵,卻耽于皇帝心意難測,或者朝中太子一黨會從中作梗,遂生自行其是之心。
未有皇命在身而冒然出京,形同叛逆,這一步走出去,不需明說,那只能意味著一件事,不論秦王料中與否,甚至不管將來戰事成敗,一場內亂已是無法避免。
無論是對于秦王李世民自身而言,還是秦王部屬,這都將是真正的事涉生死之局,前途莫測,兇險非常。
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再加上外有強敵,一條黑漆漆,好似看不進多少希望的道路就這么擺在了他們面前。
而李世民心意已決,根本沒給部下們勸說的機會,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實就是這般一個情形了。
從白天到黑夜,再從黑夜到天明,書房中一直有聲音隱約傳出,聲音時高時低,爭論的很激烈,但這些話語卻將在之后決定著千萬人的生死存亡。
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這可不是簡簡單單討論一下怎么將秦王悄悄送出京師就能成的,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當三人陸續行出書房的時候,杜如晦臉色蒼白的沒有了一絲的血色,一副用腦過度,就要死了的模樣,把其他兩個同樣心力交瘁的家伙都弄的心驚肉跳。
兩人不約而同的扶住杜如晦的胳膊,卻被杜如晦掙脫,他陰森森的瞅著兩人道:“事急至此,兩位還是盡快行事,莫要誤了殿下大事,需記得,你我受恩深重,可不能負了殿下才好。”
房玄齡,段志玄,一個拱手,一個錘擊胸膛,神色凜然。
杜如晦鄭重回禮,“兩位身負重任,定要多多珍重,有何大事難決,速速報來……”
兩人諾諾連聲,隨后各自離去。
行的遠了,房玄齡回頭望了望那如同風中殘柳般的身影,不由心生惻然,杜克明怕是命不久矣啊……這樣的想法揮之不去,讓他身上寒意漸濃……
書房中的李世民,卻已顧不上關心屬下的身體如何如何,甚至于他們的安危也不在他的考量之中了。
這時他的想法倒與李破有那么幾分相似,我都置身于生死莫測之地了,你們作為我的部下又怎能安享榮華?
此時他熬了一天一夜,也是神思困倦,只是到底年輕,精力旺盛,不像杜如晦那個病秧子,一到關鍵時刻,就弄的自己死去活來的。
可話說回來了,這些年南征北戰的生活,在他身上也留下了不少痕跡,比如說上次率軍渡河攻龍門的時候,就差點來個一病不起,之后也沒怎么好好調養,到底是留下了痼疾,只要勞累一些,頭就有些發暈,身上也多有不適。
現在他就在書房中踱著步子,一邊揉著額頭,努力的想讓自己振奮起來。
其實有許多話,他都沒跟杜如晦等人說。
在他看來,今時今日的局面,比他之前所言要危急的多,這不在于外敵有多強悍,而在于國中真的快要撐不住了。
各部糧草短缺已經越來越是嚴重,而且根本無法解決,因為各部大軍近五十萬,分守各處,軍中將領不管那么多,只想著兵卒多多益善。
朝中很多人都在努力籌措糧草,怨言載道之下,攻訐李孝恭的聲音便多了起來,而作為尚書令,他看的很明白,若無法改變這種局面,不用外敵來攻,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也許是哪個軍中將領搶糧,也許是哪里冒出義軍攻城略地,于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滿盤皆崩。
李孝恭確實該死,他不但丟了夔州,而且領著那許多驕兵悍將,卻沒能讓蜀中戰亂平息下來,還在慢條斯理的安撫山蠻。
這不但是無能,而且目光極其短淺,因為他既無法用一場場勝利來振奮民心軍心,而且也無益于大局。
所以,去歲他提出的戰略西移之策,實出于無奈,再有鑒于潼關太子鬧出來的一系列笑話,還有王世充敗亡,蕭銑,李定安,竇建德,李軌等處的消息,如此種種都對他有所影響。
實際上,就算晉地沒什么動靜,李破同意了求和,李世民也要尋求破局之策,他自認不是垂垂老朽的父親,也不是只想著穩固太子之位,身邊盡多蠢物的大哥李建成,他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為李氏著想。
就像如今,他既然篤定李定安定然來攻,便需行決絕之舉以應此局。
他不像杜如晦等人一般,只看到了兇險,而是看到了希望,一如當年李定安奪晉陽之后,他在父親面前力主放李定安南下,層層設防,拖垮晉北騎兵的策略一般,此時此刻,他已下定決心,領兵在將要到來的戰事當中,重創李定安,哪怕將長安當做誘餌也在所不惜。
而最為重要的則是,晉地被李定安經營的蒸蒸日上,好像比蜀中還要強上幾分。趁勢奪之可資大業。
反過頭來,挾大勝之威回轉的秦王,也就再不是當初勝薛仁杲后,只帶數百親從回京的秦王了。
若不能拿太子之位酬之,別說他秦王不答應,便是他麾下的百戰將士也不會罷休的,想到此處,什么頭暈,什么身體不適,就都退避三舍,被熊熊燃燒的野心驅趕到了角落之中。
這也是李世民那點宿命感的來源所在,當年李定安入晉陽,隨即揮軍南下,與李唐爭雄,才至有今日之局,而今日還要與其一決雌雄,勝之便可轉危為安。
這樣的一個過程,也難怪李世民會有所感慨,他和李定安爭奪的不是勝敗,不是疆土,不是人口,而是氣運。
李世民甚至感覺他從沒有如此振奮過,有強仇大敵在前,一戰而決天下歸屬,多美好的畫面,也最適合他這種自詡人杰的人物。
如果贏了,他也一定會給李定安樹碑立傳,不然的話,天下盡多宵小,又怎么來襯托他秦王李世民的功績?
當然了,這都是秦王殿下的暢想,不說此戰能不能決定天下歸屬,只說他李世民也還只是秦王,并沒有登上皇位,甚至于連太子都不是,又如何能跟敵人爭奪氣運?
也許,最終他和李破的交戰,只能淪為諸侯間的有一場撕(防和諧)逼而已。
嗯,可以說,這都是李世民在給自己打氣,顯然,做出如此決定的李世民內心活動比較豐富,他畢竟也是人,而不是什么神仙之流。
于是,秦王李世民舊疾復發,病臥在床,經過御醫的診斷,需要好生靜養。
皇帝李淵是真心想讓兒子好起來的,于是賜下許多滋補之物,關切之情溢于言表,只是秦王不領情,病情迅速嚴重,不幾日便閉門謝客,在府中全心養病。
尚書左仆射裴寂,齊王李元吉等紛紛前來探看,過后歡欣鼓舞,揚眉吐氣間,入宮的次數多了起來,顯然準備放開手腳,施展才能了。
可沒高興兩天,有人便舉發齊王李元吉與宮人私通,穢亂宮闈事,李元吉有沒有這樣的膽量先且不提,只是他跟后宮受寵的嬪妃們走的確實很近,而且李淵這一家牙口都挺好……
此事一出,連正與李元吉打的火熱的裴寂都有點犯嘀咕,暗道此子不足與謀,何況是旁人了,謠言遂起……
這還不算,太子也被人猛的敲了一棒子。
請:m.laidu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