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539章收獲

  就在趙世勛所部首戰告捷的同時,李年部也有了不小的收獲。

  渡過浿水向東北方向,就是高句麗的蓋馬原,也是當年漢時玄菟郡和臨屯郡的交界之處,再往北去,越過鴨綠水,便是漢時玄菟郡所在,后來改設遼東郡。

  而大致從浿水到漢江流域,則是漢時真番郡郡治。

  這也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漢四郡,涵蓋了從幽州東北部,東到大海,南到遼東半島北部,方圓數千里的疆域。

  漢時中原政權廣有疆土,在東北這一片就可見一斑。

  只不過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前漢雖說在這些地方都設立了郡治,可管理上卻還是難免有鞭長莫及之憂。

  因為遠離中原,各族林立,道路不通,前漢名義上擁有這里的統治權,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這里依舊保留著影響力。

  然而在那頗為漫長的歲月里,四郡之地與中原的關系一直若即若離,契丹,靺鞨,扶余,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穢貊,沃沮,甚至是半島南部的百濟,新羅等等族類,輪番登上舞臺。

  簡直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白山黑水之間,為自己的部族崛起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

  因為太多太亂,漢時人們將這些東北部族統稱為東胡。

  中原王朝對這些外族也是煩不勝煩,自漢武帝派兵滅掉盤踞在半島北部的衛氏政權,劃分郡縣,宣稱統有遼東以來,隔上幾年就能冒出一個或幾個刺頭來,基本是屢征不靖的狀態。

  大致上就是如此了,一直以來,遼東以及半島地區,還屬于中原王朝之飛地,與中原之郡縣有著明顯的區別。

  如今唐軍再來,能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其實也在兩可之間,和前朝不同的是,唐軍先在半島南側登陸,有吞并整個半島之心。

  而李年所部和西邊的唐軍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會修建那么多的營寨,隨軍便帶了許多的糧草,行進比較緩慢。

  當務之急,他們要尋找一處可供大軍停駐的落腳之地,查找敵人蹤跡反在其次了。

  當然了,這個落腳之處在之前就已經選定好了。

  幾百年前,蓋馬原是穢貊族棲息之地。

  說起穢貊這個部族來,只能說它分布的很廣。

  穢貊是個非常古老的東北土著民族,他們原來也在遼東地區生活,因為受到匈奴人的壓迫,一部分人陸續南遷到了半島之上,據說建立了蓋國和馬國,所以后來人便稱呼這里為蓋馬原。

  而不管之后他們是被前漢所統治,還是后來為高句麗人所征服,嗯,很多人都說高句麗的主體民族扶余人,其實是穢貊一族的分支,這么說來的話,其實是這個民族又融合在了一起罷了。

  反正和炎黃部族相類,穢貊族分支極多,后來人已然無法考究,只是和炎黃子孫不同的是,穢貊族的后代們并不在意他們起源于何處,穢貊這個名字也就早早成為了歷史,如今的高句麗人已不再提起,貴族和平民們更不會承認他們是穢貊的子孫。

  只是說起高句麗國由來的時候,人們才會略微提到,扶余王南下征服了穢貊之事。

  如今在蓋馬原上生活的人,民族屬性依舊雜亂無比,但因為高句麗立國已久,倒是都可以統稱為高句麗人。

  李年率軍北來,選擇的落腳之處在蓋馬原中部,這里有一座高句麗人建立的城寨,叫浦石城。

  不知高句麗人怎么想的,反正高句麗人占據了半島北部之后,并沒有修建多少城池,反而是遼東那邊,他們建了不少,這可能和扶余人起家在遼東有著些關系吧?誰知道呢。

  浦石城說是城池,其實是幾個寨子連在了一起,位置在狼林山西北延麓,北邊則是摩天嶺,白頭山,其實都是太皇山余脈。

  高句麗人則稱之為蓋馬大山,半島這邊則是蓋馬原的一部分。

  浦石城便位于半島東北部的山脈丘陵地段,城池多為木石結構,和中原的城池不一樣,它只能說是一處寨子而已。

  但它的作用卻不小,高句麗東部的各個部落,或是行政區域,和西部平原往來,大多要從浦石城中轉。

  李年率軍到來,除了尋一處落腳之地外,自然也想要掐斷高句麗人東西往來的咽喉要道。

  而李年所部到來之后,面對的就是連綿不絕的群山以及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形之復雜,以如今的地圖繪制手段,在紙面上是根本無法體現出來的。

  即便李年等人有著心理準備,到了地方也是一籌莫展。

  李年知道,敵人就藏在群山之中,可唐軍再是精銳敢戰,也不可能鉆進這樣的深山老林之中,跟當地土著去糾纏。

  李年當年是以營尉的身份,跟隨李碧,李破兩人隨軍來到遼東。

  如今算是故地重游,當年三十萬大軍潰敗之處,就在蓋馬原西側的平原地帶,他們這些從馬邑過來的一千多人沒有深入這么遠,而是明智的在薩水便停住了腳步。

  當前方大軍一潰,他們立馬跟著李破鉆進了山林之中……

  山中的情形是怎樣的呢,李年從來不愿多做回想,即便是高句麗的那些土著獵戶,想在山林之中把隋軍潰兵一一剿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李破帶領他們在山林中跟敵人左右周旋,屠滅山中村落十余個,追逐而來的敵人更不知殺了有多少,這才脫圍而出,逃回到了鴨綠水北岸。

  這個過程當中,到底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鮮血,誰也說不清楚,不過大家都能肯定的說一句,那是一個地獄一樣的旅程,走過一遍就再也不想走第二遍的那種。

  給李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在山林之中奔走如飛,設置陷阱,施放冷箭,神出鬼沒的可怕敵人。

  在平地上遇到那些人不算什么,可在山林之中……他們便也變成了最為難纏的敵手。

  當然了,更為可怕的是帶領他們逃出生天的那個人,不論多狡詐兇狠的敵人,在他面前都要俯首稱臣,跪在地上叫上一聲爺爺,所以大家行走在地獄的時候,還能笑的出來。

  因為皇帝陛下把大家也變成了地獄鬼卒的一部分……

  高句麗人的想法也很明確,他們就是想讓唐軍入山一戰。

  見到已被燒成白地的浦石城的時候,李年默默念叨了一句,“狗崽子們倒是沒變,還是那般賊頭賊腦……”

  之后數萬唐軍便在浦石城遺址上駐扎了下來,順便重新修建了一座營寨。

  西邊的唐軍面臨的是攻城戰,東邊這里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考驗的是領兵之人的耐心。

  高句麗人的戰略在李年看來不值一提,高句麗的王城就擺在那里,只要攻破了平壤城……

  高句麗人在山中躲藏的再深,又能如何?

  從滅國之戰,也就轉變成了剿匪平亂,看看誰能熬得過誰罷了。

  所以李年并不著急,一邊命人修建營寨,一邊派人出去打探,做好了長期在此駐守的打算。

  只是剛過了兩日,趙世勛部首戰告捷的消息還沒有傳到李年軍中的時候,他這邊便有了收獲。

  “只有四萬人,要是給人斷了后路,也就成了一支孤軍,李將軍可要小心些。”

  “咱們身后有二十余萬大軍,想要截斷俺的后路可不那么容易,嘿嘿,倒是尋將軍所部都是四條腿走路,遇險之時許會跑的快些?”

  “李將軍安心便是,大都督給俺的軍令雖是見機行事,但俺卻沒有拋下同袍逃走的習慣,所以遇敵之時李將軍千萬別慌,俺肯定就在附近,只等俺率軍來援即可。”

  “哼,尋將軍這么說的話,不如咱們換上一換,俺又不是沒領過騎兵……”

  這就是尋相領三千騎兵與李年所部分開的時候,兩人的對話,聽上去有點火氣,實際上大家都有所預感,這仗不太好打了。

  尤其是之前他們還都得了李靖的吩咐,各自行事,互不統管,按照軍中的習慣,尋相這廝也就能跟李年這個大將軍嗆嗆幾句了。

  到了浦石城,先一步到達此處的尋相跟李年稍微打了聲招呼,便率軍繼續沿著山麓向北而去。

  直到這一日,浦石城唐軍中軍。

  “大隋右翊衛府麾下,領兵校尉林正德參見將軍。”

  “大隋左御衛府轄下勛衛高弘參見將軍。”

  兩個頭發已然花白的漢子,敲擊著胸膛,隨即便拜倒在了李年面前,高弘更是涕淚橫流,痛哭失聲。

  不用多說什么,這顯然是當年隋軍敗退之時,被留在了半島上的隋軍敗兵。

  當年一潰千里的三十萬隋軍,多為左右翊衛麾下,宇文述為左翊衛大將軍,于仲文則是右翊衛大將軍。

  這兩位大將軍一戰而敗,率親信狂竄數百里逃了回去,卻把大軍扔在了身后,可謂是一世英名毀于一旦。

  而那三十余萬大軍,戰死無數,凍餓而死者更多,剩下的人能逃回大隋的也就李破所率的兩千多人,其余都留在了高句麗的山林之間。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