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833章陛見(二)

  孔穎達在前隋的時候,便已是河北文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人名氣大不光是因為他的才學,而且他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他年輕時在河北時,沒有急著入仕,而是教授了很多弟子。

  入仕之后也是在國子監任職,讓他除了教授課業之外,也能專心于學問,如今在治學上能夠和他相比的人已是不多,就是仕途上不太順利。

  多年為官,最終還不過是個國子博士,與他在文壇的名望并不匹配。

  馬周此時把他和孔穎達相遇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李破聽了個新鮮,馬周自己認為,能和孔穎達徹夜歡談,還是因為在教書育人上面兩個人很有話題。

  可見他頗有自知之明,他的學識還不錯,可與經學大師孔穎達相比,足可謂螢火與皓月爭輝。

  事實上他對孔穎達也是待以師禮,孔穎達有感于他真心想要育養賢才的拳拳之心,為他引見了一些人物。

  比如說南陳國師陸德明,這也是一位經學大儒。

  又比如說秘書正字,觀文殿學士歐陽詢,還有秘書少監杜正藏等人。

  這些都是世之名家,學識文名稍微差些,都不足以跟他們坐而論道,沒有孔穎達的引見,人家連眼皮都不帶夾馬周一下的。

  和這些人交談,沒能讓馬周在學識上有太大的進步,但在教書育人上面,卻是獲益匪淺,歐陽詢和孔穎達都是好為人師之人,給了他不少建議。

  也就是馬周寫的字不入歐陽詢的法眼,不然的話,和藹可親,說話很是有趣的歐陽詢才是馬周重點攻略的目標。

  跟這么多高山仰止的人在一起,馬周有一段時間非常沮喪,人家縱論古今,談文說字的時候,他竟然很多話都聽不懂,人家卻是默契一笑,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樣,接起話茬來想都不用想一下。

  此時文人間的差距就是這么巨大,能在文壇上稱一聲大家的人,可不是作幾首好詩就能成的。

  甚至可以說,你若不是天賦異稟,博聞強記,根本走不到他們這一步,在這些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在一起,馬周這樣的學識,也只有聽著的份。

  孔穎達當時開解他,咱們這些人醉心學問,一直在書山之上攀爬,你志不在此,何能與咱們相比呢?

  若在文事上被你比了下去,咱們這些人的臉也不用要了。

  于是馬周豁然開朗,之后便不再計較自己學識淺薄,不足以跟這些人并列于席。

  文人間的故事是很有趣味的,更是透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褚遂良在一邊聽著馬周說話,覺得這人的心性著實不錯,當年他就不夠沉穩,歐陽詢不太喜歡他的為人,只礙于他父親褚亮的面子,才教授他書法,其他的則甚少談及。

  當時他自負聰明,還想博采眾家之所長,早晚自成一派,不讓這些人專美于前,如今想來卻是太過輕浮淺薄。

  歐陽詢等人一輩子浸淫書海,經歷了多少挫折委屈,才能在五十多歲的年紀上自蹈先河,憑什么你褚遂良熱心功名利祿,還能自開一派?

  這是純粹的文人間的比較,來不得半點虛假。

  當初歐陽詢指導他書法時就曾說過,你旁騖太多,若想在書法之上登堂入室,將來就要在筆力上下功夫,而非是像現在這般,只一味求變求新。

  當時褚遂良不以為然,可隨著年紀漸長,這才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耐心的改正筆跡上的毛病,幾年下來終于摸到了門徑,而其他的,卻也談不上了。

  畢竟他追求的是男兒功業,在學識上只會跟那些人越差越遠。

  馬周更不用提了,他就算聰明,也沒有褚遂良那樣的條件,能自小便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

  說完和孔穎達相遇的來龍去脈,不知不覺間,也把自己辦學的心路歷程說了一些出來,整個人都徹底放松了。

  等他說完,好像過去了挺長時間,又好像是一眨眼的工夫,讓馬周有了些如在夢中的感覺,俺這是在跟皇帝說話嗎?怎么說了這么多,都說了些什么啊?

  長安書院的桉子呢?好像提都沒提,他之前好像還準備自辯一番呢……

  李破笑著拍了怕桌桉,“朕就說嘛,若無此心此志,又怎能寫得出那么一篇大好文章?三載積聚,一鳴驚人,卿當為眾人之楷模也。”

  李破對馬周確實非常滿意,口綻蓮花,不如埋頭做事,馬周看上去就是個做事之人,所以他也不吝夸獎。

  不得不說,很少有人在他面前能得到這種待遇,原因就是能夠像馬周一樣專心做事,又有準備,不怕浪費工夫的人少之又少。

  李破知道,這肯定是因為對方出身不高的原因,那就得下死力氣才成,這種事在很多出身卑微的人身上都能看到一些影子。

  他們沒有家世,無人舉薦,就要比世族子弟付出更多的汗水,擁有更強的才能,如此方能比肩于眾人。

  他們的缺點就是見識少,大部分人都礙于眼界心胸而無法走的更遠。

  所以說這人還得考察一下,希望他不要像長孫無忌那廝一樣,壞了他的心情。

  人家長孫無忌還有個妹子,你馬周可是什么都沒有,那可就不是出使高昌的問題了,哼哼。

  馬周已經被皇帝夸的麻了,這次就只是坐在位子上躬身拱手謝恩,連站都不站一下,適應的還挺快的。

  眼瞅著到了飯點,見馬周做足了工夫,可謂對答如流,李破便命人在兩儀殿準備酒菜,起身移駕兩儀殿。

  褚遂良這下是真有些羨慕了,馬周馬賓王第一次入宮見駕,就能陪皇帝吃上一頓飯,比他褚遂良可要順利的多了。

  當初他回京述職,也算得上是際遇非凡,但還是用了兩年的時間,才走到皇帝的面前,并借一篇上策,讓朝中重臣知道了他褚遂良為誰。

  可你現在看看人家馬賓王,一篇大作掀起了無數風波,如今朝野內外沒有不知道他的,還能入宮見駕,備受榮寵。

  這人和人,還真就不能相較……總有那么些人啊,運道要比你好的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