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66章:安陵王氏

  安陵,是魏國潁水北君屈指可數的大縣。

  而安陵王氏,則是安陵首屈一指的貴族豪門,數百年來皆是如此。

  為何安陵王氏可以傳承數百年?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一支豪族,也姓姬!

  是的,安陵王氏,乃魏國建國初期姬姓王族子弟的后人,只不過隨著一代代的傳承,與姬姓趙氏一族血統隔得比較遠了,遂降為公族,稱姬姓王氏。

  別看趙弘潤他三叔公趙來峪的那一支姬姓趙氏貴為王族,而安陵王氏只不過是公族,好似矮了一些,可事實上,王氏在安陵的底蘊,根本不是趙來峪這一支姬姓趙氏可比,只不過后者血統更純正、地位更高些而已。

  不夸張地說,安陵王氏的勢力與財力,絕不會比成陵王趙文燊等封王的諸侯遜色,兩者的區別,僅在于后者有封邑,并且無論多少代仍可套用姬姓趙氏這個尊貴的姓氏,而前者卻沒有這種殊榮而已。

  這類例子,在魏國司空見慣:有許多財富驚人、勢力龐大的大貴族,事實上都姓姬,都出自姬姓趙氏這個尊貴的姓氏,只不過隨著年代的變遷,他們由于血脈雜了,而被宗府勒令改了氏稱罷了。

  說白了,如今在魏國,姬姓的大貴族有許許多多,但趙氏,卻只有宗族以及成陵王趙文燊等建國初期所封的諸侯王,其余,皆改了氏稱,比如在這安陵的王氏。

  如今的安陵王氏,家主叫做王瓚,在其同輩兄弟中排行老大,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叫王泫、一個叫王倫。

  而王瓚又生了三個兒子,四個女兒,長子叫做王植、次子即王邯,三子即是被當地人稱之為王三公子的王郴。

  嫡長子王植,這人素有才華,年紀輕輕便通過了科舉,隨后在安陵王氏財力與勢力的支持下,步入仕途,眼下在大梁朝廷吏部擔任郎官,稱得上是年輕有為。

  而次子王邯,則自幼不喜好讀書,從小跟著哥哥王植讀書,但最終也沒學出個所以然來。

  起初,王邯希望能入伍駐軍六營,當個軍官,但遺憾的是,安陵王氏雖然權勢不小,但駐軍六營的那幾位大將軍,卻從不對國內的貴族假以顏色,畢竟似百里跋、司馬安、朱亥、徐殷等大將軍,皆是魏天子曾經身邊的宗衛,威脅他們?活膩味了?

  于是,最早王邯憑著安陵王氏的勢力,雖然當時混入了浚水軍,但卻只撈到一個伍長的職務。

  浚水軍,眾所周知,訓練是極其艱苦的,王邯熬了半年,實在是熬不住了,遂逃回了家中。

  當時安陵王氏花了好大代價,才讓浚水軍將王邯的名字在兵冊中劃除,否則,似王邯這種逃兵,浚水軍勢必會將其抓回去,嚴肅軍紀。

  以為駐軍六營是城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不過看在安陵王氏暗中送的重禮的份上,百里跋最終還是將王邯這個逃兵給劃除了。

回到安陵后,王邯在家族的幫助下,成為了安陵的都尉  不得不說,王邯終歸是在浚水軍中被操練了半年,一身武藝還真著實不錯,至少尋常的縣兵,來十個也不是他對手,因此,擔任縣尉倒也不算什么大問題。

  至于王瓚最小的兒子王郴,那就純粹是個嬌生慣養的紈绔子弟了,平日里犬馬聲色,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不可否認,這是魏國國內絕大多數貴族世家的真實寫照:對于要繼承家業的嫡長子,家族會嚴格教育,鼎力培養,但是對于一些注定無法繼承家業的兒子,對他們的家教就要相對寬松許多。

  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安陵王氏的這代的嫡長子王植年紀輕輕便步入仕途,被稱之為棟梁之才,而他的弟弟王邯與王郴,一個仗著自己是縣尉橫行鄉里,一個純粹吃喝玩樂,每日走馬狩獵,根本未考慮過將來。

  不過話說回來,似王郴這種貴族子弟,就算注定將來無法繼承家業,也確實不需要為將來的生活所擔憂,畢竟他再怎么說也是王氏的族人,就算王植日后繼承了家業,也不會虧待他兩個弟弟。

  再者,王郴雖然不學無術,但對父母卻頗為孝順,兼之又能說會道,哄得老父老母頗為歡心。

  因此,別看王瓚對外總是夸獎自己的大兒子王植,但是內心,卻對小兒子王郴極為疼愛,除了家主之位不可能傳給王郴外,其余王郴無論想要什么,王瓚都會盡力滿足他。

  不過,今日王郴回來的時候,王瓚卻從家仆口中得知小兒子神色有異。

  于是,王瓚便命家仆將王郴叫到了書房。

  “郴兒,聽說你今日不高興,怎么了,與成恂斗嘴了?”王瓚笑著問道。

  安陵王氏,與安陵趙氏,出自一個祖宗,而近代又多有聯姻,兩家的關系極好,因此,就算趙成恂是王族子弟,在王瓚面前,向來也是持小輩之禮的。

  “孩兒與十三兄親如兄弟,怎么會爭吵斗嘴呢?”王郴搖了搖頭,他口中的十三兄,指的便是在安陵趙氏這一支中排行十三的趙成恂。

  王瓚聞言哈哈一笑,點點頭說道:“好好好,親如兄弟就好。……我王氏,與你十三兄的趙氏,本來就是一個祖宗衍生下來的,本就是兄弟。”說著,他頓了頓,疑惑問道:“既然并非是因為你十三兄,那又是為何?”

  王郴聞言思忖了一下,隨即這才怯生生地說道:“父親,孩兒可能……得罪了肅王趙潤。”

  “得罪就得罪……”王瓚本不當回事,畢竟他這個小兒子從小會惹事,這些年來得罪的人可不少,他早就習以為常了。

  不過待反應過來,王瓚的面色就有些變了,急聲問道:“你說你得罪了誰?”

  “就是十三兄本家的兄弟,肅王趙潤……”

  “肅王?”王瓚面色一陣變幻,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回踱著步,口中沉聲說道:“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道來。”

  于是,王郴便將他們狩獵回程時遭遇趙弘潤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王瓚,只聽得后者眉頭微皺。

  良久,王瓚皺眉說道:“你們不該將其關在城外。……本是一件小事,可你們這么一弄,確是徹底得罪了那趙潤。”

  “那是十三兄的主意……”王郴連忙解釋道:“父親不知,那趙潤是何等的囂張跋扈,還說什么他的名諱寫作弘潤,就念做跋扈、念做咄咄逼人,絲毫不將我王氏一族放在眼里。”

  其實這一些,王郴方才就已經說過一遍,因此,王瓚聽罷也沒有別的什么反應,只是搖頭說道:“盡管如此,你們還是不能將他關在城外……”

  見父親這么說,王郴心中微微有些吃驚,小聲問道:“父親,那趙潤,果真權勢很大么?”

  。”王瓚點了點頭,凝聲說道:“趙潤,并非是尋常的皇子,今年開春的時候,他連大梁的宗府都給扳倒了,你不是奇怪你十三兄的祖父(趙來峪)為何會來到我安陵么?為父可以告訴你,你十三兄的祖父,正是被那趙潤排擠,失去了對宗府的掌控……”

  “宗……宗府?”

  王郴面露吃驚之色。

  別看平民百姓,除大梁那邊外,很少對宗府很少有知情的,但是在貴族圈子里,宗府卻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尤其是在姬姓趙氏王族,以及像姬姓王氏這樣的公族心目中。

  因此,驟然聽到趙弘潤連宗府都扳倒了,將趙成恂的祖父趙來峪從大梁踢走,踢回了安陵,王郴頓時目瞪口呆。

  “那……那怎么辦?”王郴驚慌失措地問道。

  王瓚擺了擺手,示意小兒子稍安勿躁。

  盡管王瓚并未見過肅王趙潤,但是對于那位肅王的事跡,他卻多有聽聞。

  他并不擔心小兒子王郴得罪了那位肅王,畢竟雙方都是出自一個祖宗,就算稍有摩擦,相信那位肅王也不會將眼前這個小兒子往死里整。

  王瓚更加在意的,是他小兒子王郴口中所說的粥廠。

  安陵城外的難民,王瓚知道;以他小兒子王郴與趙成恂為首的一幫壞小子,搬空了縣倉內的庫米,售賣到外縣,他也知道。

  在此之前,他并沒有興趣過問此事。

  餓死些難民怎么了?哪國沒有餓死過人?

  然而那位肅王,卻命令他安陵縣的縣令嚴庸開設粥廠,施舍米粥給城外的難民,這個訊息,讓王瓚感覺到了情況不妙。

  而那位肅王對待他小兒子以及安陵趙氏趙成恂的態度,更讓王瓚意識到了危機。

  “郴兒,這幾乖乖呆在家中,不許外出……”

  就在王瓚叮囑自己小兒子的時候,忽然書房外急匆匆奔來一名家仆,上氣不接下氣地稟告道:“老爺,不好了,鄢陵軍占據了我安陵的南城門。……隨后,有一伙人前往了縣倉,劈開了門鎖,檢查了縣倉內的倉米。”

  王瓚心中咯噔一下。

  他當然明白這件事究竟是何人主使:除了那個肅王趙潤,誰有膽量占據南城門,且私自打開縣倉檢查倉米?

  在王郴驚愕的目光中,王瓚神色凝重地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思考著對策。

  也不知過了多久,又有一名家仆前來稟告。

  “老爺,府外了一行人,說是肅王駕到,讓老爺親自出門恭迎。”

  果然來了……

  王瓚面色微變。

  他并不在意趙弘潤一行人擺架子,畢竟趙弘潤的身份地位,的確要比他尊貴,親自出門恭迎,這并沒有什么。

  他擔心的,是那位肅王此番來意不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